回覆列表
  • 1 # pietr49411

    把脈又稱為切脈,是中醫師用手按病人的動脈,根據脈象,以瞭解疾病內在變化的診斷方法。切脈具有悠久的歷史,它反映了中醫學診斷疾病的特點和經驗。脈象,可以理解為脈搏的形象。把脈是由動脈搏動的顯現部位(深、淺)、速率(快、慢)、強度(有力、無力)、節律(整齊與否、有無歇止)和形態等方面組成的。脈象是中醫辨證的一個重要依據,對分辨疾病的原因,推斷疾病的變化,識別病情的真假,判斷疾病的預後等,都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由於脈為血之府,貫通全身,所以體臟腑發生病變,往往反映於脈,有時在症狀還未充分顯露之前,脈象已經發生了改變。所以,把脈作為中國的傳統文化流傳至今。把脈的部位1臨床主要運用“寸口診法”,即切病人橈動脈的腕後部分。《內經》中曾有“遍診法”和“三部診法”的記載,近代臨床很少運用,故不介紹。脈診獨取寸口的理論根據有二:一是肺朝百脈,脈會太淵。即人體各經脈均會集於肺,而寸口為手太陰肺經的循行部位,其上之太淵穴,是脈會之處,所以有“脈會太淵”之說。二是脾胃為各臟腑氣血之源,各臟腑氣血之盛衰,與脾胃功能之強弱有著密切的關係,而手太陰肺經亦起於中焦睥功能之狀況。因此,全身臟腑經絡氣血之盛衰,都可以從寸口脈上反映出來。END寸口以及臟腑在寸口上的分佈規律1寸口又稱氣口或脈口。寸口脈又可以分為寸、關、尺三部。通常以腕後橈骨莖突為標記,其內側部為關,關前為寸,關後為尺。寸關尺三部又可施行浮、中、沉三候。這就是寸口診法的的三部九候。2臟腑在寸關尺上的分佈,文獻記載有許多不同的說法,現在臨床上一般是根據《內經》“上竟上”、“下竟下”的原則,來劃分寸口三部所分候的臟腑:左寸候心,右寸候肺,並統括胸以上及頭部的疾病;左關候肝膽,右關候脾胃,統括膈以下至臍以上部位的疾病;兩尺候腎,幷包括臍以下至足部疾病。END診脈的時間1《黃帝內經》中記載診脈以平旦為佳,也就是說診脈最理想時間是清晨。但一般很難做到,一般要求診脈時保持診室安靜,且應讓病人候診,在比較安靜的環境中休息片刻,儘量減少干擾因素,以達到平旦診脈的同樣效果。尤其對一些危重病人更不必拘泥於候診而耽誤救治時間。END診脈的體位1診脈時病人的正確體位是正坐或仰臥,前臂自然向前平展,與心臟置於同一水平,手腕伸直,手掌向上,手指微微彎曲,在腕關節下面墊一鬆軟的脈枕,使寸口部充分暴露伸展,氣血暢通,以便診察脈象。2如果側臥、上臂扭轉,均可能導致脈管受壓,脈氣不能暢通;手臂過高或過低,都可以影響氣血的執行,使脈象失真。 END診脈的手法1診脈常用的指法,可概括為選指、布指和運指等。21.選指醫者在診脈時用左手診病人的右手,用右手診病人的左手,三指指端平齊,手指略呈弓形傾斜,與受診者體表約呈45度角為宜,這樣的角度可以使指目緊貼於脈搏搏動處以便於診脈。32.布指醫生下指時,先以中指按在橈骨莖突內側動脈處,稱為中指定關,然後用食指按在關前定寸,用無名指按在關後定尺,布指疏密適當。43.運指醫生運指概括為7種。(1)舉法:指醫生用較輕的力量按在面板上察脈的方法。又稱為“浮取”、“輕取”。(2)按法:指醫生用較重的力量按至筋骨體察脈的方法。又稱為“沉取”、“重取”。(3)尋法:有兩層意思:其一,尋即尋找,指醫生手指用力可輕可重,左右推按,仔細體察脈象,尋找脈搏跳動最明顯的部位。其二,是指用力不輕不重,按至肌肉取脈的方法,即“中取為尋”。(4)循法:指用指目沿著脈道的軸上下移動來取脈的一種方法,主要是體察脈搏的長短。(5)推法:指指目對準脈脊後,順應脈搏的動勢,左右內外推動以體察脈象快慢、力量、趨勢的一種方法。(6)總按:即三指同時用大小相等的指力診脈的方法。(7)單按:用單個手指診察一部脈象的方法。主要用於分別瞭解寸、關、尺各部脈象的位、數、形、勢等變化特徵。診脈平息1平息的“息”,指一呼一吸。平息是指醫者在診脈時要保持呼吸調勻,清心寧神。平息的意義有二:一方面醫生以自己的一次正常呼吸為時間單位,來檢測病人的脈搏搏動次數。正常人呼吸每分鐘16~18次,脈搏每分鐘72~80次,以此推算每次呼吸脈動大約為4-5次。另一方面,平息有利於醫生思想集中,專注指下,以仔細地辨別脈象。END五十動1“五十動”指醫生對病人診脈的時間一般不應少於50次脈跳的時間。即每次診脈,每手應不少於1分鐘,兩手以3分鐘左右為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雙魚座女生是不是很容易喜歡上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