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雲山林風
-
2 # 疾風飛龍萊克
求同存異,比如智者認識世界已經到了10000層了,其他人認識世界哪怕只有1層,智者也說你認識的是對的,因為你認識的確實對了。你認識不對的,凡人會給你指出來,智者不會指出來,因為在智者的眼裡,你就是螻蟻。
-
3 # 老吶n
《黃帝內經·素問》 陰陽應象大論篇中有“智者察同,愚者察異‘’之語,其原文是黃帝與歧伯探討疾病產生及治療機理的對話。
從哲學角度看,其所謂“同“是指事物之本質,而其所謂“異‘’是指事物之表象。雖然表象千變萬化,但其本質其實都是一樣的。所以,只要抓住了事物的本質,應對問題則可做到遊刃有餘;而一旦糾結於事物的表象之中,則會疲於應對,無法萬全。所以之後有“智者有餘,愚者不足“之說。
今人所謂 ‘’智者求同“之語,大扺是從原語變化而來,但顯然本意已失。所謂的“求同存異“則變成了面對暫時不能解決的問題時先擱置爭議的一種處世態度。
從哲學角度看,這裡講述的是真理與時空的對應關係問題。即不同時空下真理不同,同一時空下真理唯一。所以,所謂的暫時不能解決的問題,其實質是因為造成問題的不同關聯者分處不同時空的原因。而要解決此類問題,其一是消滅不同的關聯者,其二是等待相同的時空條件出現。顯然,‘’求同‘’存異為後者。
-
4 # 山澗小草155177828
智者求同,從哲學角度如何理解?
就我們在矛盾中生活、產生的矛盾來說;要求在矛盾中解決矛盾,消化矛盾,不能激化矛盾。因為;矛盾是同一性和鬥爭性雙方的關係,在矛盾中生存,在矛盾中發展。立求達到統一的正確方向目標去共同發展。這也許是;‘‘智者求同,愚者求異’’的理解。
在智者求同上,講的是要有原則性,方向不能偏離,求同頻共振,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嬴,把事情辦好。在尋求合作伙伴問題上,把有矛盾的分歧問題解決處理好。
而愚者求異,是不大注意原則性,在思維遠大目標問題上,是看不到遠方的前景,並且在繁雜的矛盾中是四面楚歌,這是我的淺溥理解。
-
5 # 節度使95
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只關注如何改善和處理問題,不是指責,所以老子說無為是無分別心是平等觀。同樣的節點相遇,總有共通的地方。能夠互利互惠,何必相殺,這叫智者求同。
-
6 # 於雁鳴的哲學與易經
智者求同的哲學概念與語言就是差異統一,所謂求同就是在不同的基礎上求取相同的部分或者目標,所謂不同就是差異,這些不同或者差異可以是激化前的矛盾,又可以是質變後的矛盾,無論是哪種矛盾都有取得統一的因素和可能,只有統一的狀態才能長期、穩定的存在或者運動,而不統一的狀態應該是短期的,不穩定的。這裡的差異是現象,是存在,而統一是宗旨,是目標。差異統一是事物存在、運動與發展的充要條件。差異統一可以上升為規律,稱為差異統一規律,它重點指導相對平穩狀態階段的事物運動,如社會的和平發展階段的事物運動。差異統一規律與對立統一規律構成理論的整體,對立統一規律重點指導相對激烈狀態的事物運動,如社會的變革階段的事物運動,理論的整體指導全部的事物運動階段。
-
7 # 董豔臨
謝謝邀請!世界是一體的,所以沒有那麼多的真理,所以根源都一樣,而同時真理也是相對的,沒有真正絕對的真理。因此拋開環境、區域、時間談真理,就是不求甚解,而一旦把天時地利人和考慮進去,就會發現真理很多。因此智者總是把不同的道理放到各自的環境,再找變化的原因,找到相同點,然後合二為一,讓自己的知識更加全面,而愚者則不考慮那麼多,只認自己的對,不同的意見都是錯的,由此限制了他的進步,使他鼠目寸光。
中國文化事事講統一,講全面,講長久,講融合,而西方文化事事講分別,講細節,講發展和利益,講獨立獨特。中國是我好你好大家好,我對你對大家都對,西方則是我對你不對,你必須服從我,我好你就不能好,你好就會讓我沒有辦法好,因此必須我永遠殖民你。這就是中西文化的差異。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與哲學關係不大。因為智者本身是有差異的,而且“同”也有不同的主體,比如是戰略同呢還是方法同。但如果是說在同一問題上求同,這可認為是邏輯學問題,因為條件,過程相同,則結論相同。但如果沒有這個限定,那就應該是一個處事方法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