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梵天一頁書
-
2 # 清新俊逸
謝謝邀請,火炮有後座力嗎?是火炮都有後座的,中國古代火炮炮車設計沒有西方的簡單實用,樣式也是多種多樣,其中第一種是四輪車架(仿艦炮車架的那種)這種後座更厲害,所以發射前要在火炮四個角的位置打好樁然後用繩索或鐵鏈綁好,然後才可以操作發射!還有一種兩輪板車炮車(就是那種運貨的板車然後把炮綁上邊,一般都是小中型佛郎機炮)這種發射時也是要用繩索固定的,最多的卸掉輪子裝上“腿”,或者直接裝上“腿”使車輪懸空和床弩使用差不多(其實就是車床多用的設計“行時是車,用時為床”這也應該是床弩的由來吧)。最後一種應該是吸收了西方野戰火炮的設計只不過在後面多加了一個輪子,這種炮車多用於大將軍炮.大型佛郎機和紅夷大炮,使用時一般也是用繩索固定,也有挖淺壕把車輪推進挖好的淺壕(北方部隊的戰車都是用這種方式固定炮車的)!其實更多的是不用炮車的比如虎蹲炮(也是要大鐵釘固定的兩爪各一個炮尾兩個),碗口銃(這是固定在銃床上的),還有些小口徑的火炮隨便在地上堆個石頭或者土堆沙袋什麼的簡單用繩索固定下就可以發射了!
-
3 # 松林風濤
這個問題涉及兩個問題:火炮後坐力和火炮復位(火炮後面堆土坡是為了方便火炮復位)。
首先可以肯定的回答,但凡是火藥武器都是有後坐力,只是隨著裝藥量的大小,後坐力大小會不一樣。畢竟所有的力都逃脫不了牛頓定律。
火炮復位:因為火炮的後坐力問題會導致火炮移位,如果不採取措施抵消會導致嚴重後果,譬如火炮被自身的後坐力掀翻傷到自己人,另外就是火炮移位後必須要移到原來的射擊陣位,方便再次發射。
明清時的火炮,根據口徑有小口徑火炮和大口徑火炮。口徑不一樣會使用不同的消除後坐力和復位方式。
明代百子銃
上圖這種較小口徑的火炮,後坐力也較小,可以直接由炮架承受後坐力,火炮不會移位,也就不需要復位了,只需稍微調整即可。
明代虎蹲炮
這是明朝中後期使用很普遍的一種小口徑野戰火炮,通常會伴隨步兵前進,這種火炮在發射前會用大鐵釘將火炮的兩個前腳固定在地上,這樣火炮的後坐力就被抵消了。 值得一提的是戚繼光的戚家軍很喜歡用這個虎蹲炮。
無敵大將軍炮
這種有像上圖一樣用於野戰的,屬佛朗機炮型,直接架設在炮車上,佛朗機因為是後裝炮,當時的技術條件問題,火炮密閉性差,因此後坐力也小,可以由炮車抵消。
上圖是清代的神威無敵大將軍炮,是紅衣大炮的一種,這就配備了比較先進的炮車,已經跟歐洲同時期的火炮非常接近了。射程,威力也較大,自然後坐力也大了。火炮發射後會向後移動較長的一段距離,筆者目前沒有查到過是否有在火炮後面,修築土堆。應該還是跟歐洲同時期的方法差不多靠人力復位。
上面說到的都是野戰中使用到的火炮。那時候火炮更多的是用於守城, 小口徑的火炮後坐力由炮架承受,那大口徑的火炮怎麼辦呢!方法也是簡單粗暴了,當然是用更加沉重堅固的炮架,和各種炮箍,繩索來固定火炮了。
另外就是歐洲戰艦上的火炮,會使用如下圖的繩索和滑輪組來緩衝後坐力並復位。同時期中國的戰艦上是否有使用相同的裝置目前筆者也沒有查到過相關的資料,不過明朝時期,戰艦上的火炮通常都是小口徑火炮,直接固定在炮位上即可,清代水師甚至一度廢止,後來恢復也很長時間裡都是主要用來緝拿走私,打擊海盜根本用不到大口徑火炮 。
鴉片戰爭後有購置和仿造西式的戰艦,應該也會使用到同樣的裝置,陸軍也有購進西式火炮,特別是像淮軍和北洋水師的火炮和軍事教官都是從西方購置和聘請的,一樣也會使用相同的方法。洋務運動興起後,掀起了學習西方軍事技術的熱潮。當時的新的軍事技術的進步開始出現了架退炮和管退炮,只需要炮架和炮管後坐即可抵消後坐力也就不需要那麼麻煩去刨土堆土堆了。
回覆列表
但凡火炮,都有後坐力,只不過各國限於火炮用途和火炮技術應對方式不同罷了。
明清的火炮,由於防守多過野戰,所以火炮一般是固定在城牆和炮臺,靠物理剛性消減後坐力,射擊諸元也不用大調整就可以繼續射擊。
西方火炮多用於進攻,基本是放在帶輪的炮架上,之所以在炮架後築起土坡,是為了方便火炮開炮後退之後快速復位,然後回到原來位置,繼續用原來的射擊諸元射擊。,畢竟幾百斤重的火炮,推回原位起來很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