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記載: 三七“味微甘而苦,頗似人參之味。”“凡杖撲傷損,瘀血淋漓者,隨即嚼爛罨之即止,青腫者即消散。若受杖時,先服一、二錢,則血不衝心,杖後尤宜服之,產後服亦良。大抵此藥氣溫,味甘微苦,及陽明、厥陰血分之藥,故能治一切血病”。 《本草新編》記載: “三七根,止血之神藥也。無論上、中、下之血,凡有外越者,一味獨用亦效,加入於補氣補血藥中則更神。蓋此藥得補而無沸騰之患,補紅得此而有安靜之休也。” 三七(常用藥用部分) 《玉揪藥解》記載: 三七能“和營止血,通脈行瘀,行瘀血而劍新血。凡產後、經期、跌打、癰腫,一切瘀血皆破;凡吐衄、崩漏、刀傷、箭傷,一切新血皆止。” 《本草匯言》記載: “三七味甘微苦,性平,無毒。” 《本草求真》記載: “三七,世人僅知功能止血止痛。殊不知痛因血瘀而疼作,血因敷散而血止。三七氣味苦溫,能於血分化其血瘀。” 《本草綱目拾遺》記載: “人參補氣第一,三七補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稱人參三七,為中藥之最珍貴者。” 《醫學衷中西錄》記載: “三七,諸家多言性溫,然單服其末數錢,未有覺溫者。善化瘀血,又善止血妄行,為血衄要藥。病癒後不至瘀血留於經絡,證變虛勞(凡用藥強止其血者,恆至血瘀經絡成血痺虛勞)。兼治:便下血,女子血崩,痢病下血新紅久不愈(宜與鴉膽子並用),腸中腐爛,浸成潰瘍。所下之痢色紫腥臭,雜以脂膜,此乃膜爛欲穿(三七能腐化生新,是以治之)。為其善化瘀血,故又善治女子症瘕,月事不通,化瘀血而不傷新血,允為理血妙品。外用善治金瘡,以其末敷傷口,立能血止痛愈。若跌打損傷,內連臟腑經絡作疼痛者,敷之可消(當與大黃末等分,醋調敷)。”又云:“凡瘡之毒在於骨者,皆可用三七託之外出也。” 1912年版《中國醫藥大辭典》記載: “三七功用補血,去瘀損,止血衄,能通能補,功效最良,是方藥中之最珍貴者。三七生吃,去瘀生新,消腫定痛,並有止血不留瘀血,行血不傷新的優點;熟服可補益健體。” 1997年版《中藥大辭典》記載: 1、三七治療心絞痛。每次服0.45克,日服3次,重症加倍。16例以心絞痛為主訴的冠心病患者,經治療,除1例心絞痛合併急性心肌梗塞者用藥數天無效而停藥外,其餘15例止痛療效均滿意。有4例原需長期服用複方硝酸甘油片者,服用三七後即可停服;5例合併高血壓病者,服藥後血壓緩緩下降,3例服藥後心率轉緩,4例心電圖輕度好轉。實驗結果證明,三七有明顯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的作用,使心肌耗氧量減少;又有降低動脈壓及略減心率的作用,使用心臟工作量減輕。上述作用,均有助於減輕心臟負擔,緩和心肌需氧與供氧之間不足的矛盾,因而是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有利因素。又據少數病例觀察,每日用三七粉1.8克,分3次飯前服,連服一個月對降低血脂及膽固醇有一定的效果。服藥期間未見明顯的副作用。有些病例服藥後覺精力旺盛,臨床症狀亦有所減輕。經血常規檢查,血象無明顯變化,對血小板似有提高之作用。 2、三七治療咯血。三七粉2--3分,日服2--3次,共治療支氣管擴張症、肺結核及肺膿腫等引起的咯血患者10例,咯血一次量為50--600ml不等。服藥後5天止血者1例,10--30天止血者6 三七全株 例,31--60天止血者3例,有2例止血後1--2周又有少量咯血。此藥對肺部疾患有止血、鎮咳、祛痰及鎮痛作用,服藥後無一例產生副作用。 3、三七治療急性壞死性節段性小腸炎。用三七研細末,每次3分,開水送服。共治8例,治癒7例。一例服藥後2日腹痛減輕,4--5日後腸蠕動恢復,7天左右腸梗阻解除,10日基本痊癒,繼續服藥15天以鞏固療效。 4、三七治療眼出血。應用1%三七液點眼,每日3--6次,或先用0.5%狄卡因點眼,再加少量2%普魯卡因於1%三七液內,一同注入結膜內,每次0.1--0.3ml,每日一次。觀察12例,外傷後和眼內科手術後前房出血的患者。Ⅰ°出血患者(前房出血在3mm以下)在1--2天內血液吸收;Ⅱ°出血患者(前房出血在3mm以上,不超過瞳孔中間線)在3--4天內吸收;Ⅲ°出血患者(前房出血超過中間線一直到前房全積血)多在5天左右被吸收,最嚴重的前房出血患者,都在3--6天內吸收。應用上述溶液,不論眼或結膜下注射,均無不良反應。
《本草綱目》記載: 三七“味微甘而苦,頗似人參之味。”“凡杖撲傷損,瘀血淋漓者,隨即嚼爛罨之即止,青腫者即消散。若受杖時,先服一、二錢,則血不衝心,杖後尤宜服之,產後服亦良。大抵此藥氣溫,味甘微苦,及陽明、厥陰血分之藥,故能治一切血病”。 《本草新編》記載: “三七根,止血之神藥也。無論上、中、下之血,凡有外越者,一味獨用亦效,加入於補氣補血藥中則更神。蓋此藥得補而無沸騰之患,補紅得此而有安靜之休也。” 三七(常用藥用部分) 《玉揪藥解》記載: 三七能“和營止血,通脈行瘀,行瘀血而劍新血。凡產後、經期、跌打、癰腫,一切瘀血皆破;凡吐衄、崩漏、刀傷、箭傷,一切新血皆止。” 《本草匯言》記載: “三七味甘微苦,性平,無毒。” 《本草求真》記載: “三七,世人僅知功能止血止痛。殊不知痛因血瘀而疼作,血因敷散而血止。三七氣味苦溫,能於血分化其血瘀。” 《本草綱目拾遺》記載: “人參補氣第一,三七補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稱人參三七,為中藥之最珍貴者。” 《醫學衷中西錄》記載: “三七,諸家多言性溫,然單服其末數錢,未有覺溫者。善化瘀血,又善止血妄行,為血衄要藥。病癒後不至瘀血留於經絡,證變虛勞(凡用藥強止其血者,恆至血瘀經絡成血痺虛勞)。兼治:便下血,女子血崩,痢病下血新紅久不愈(宜與鴉膽子並用),腸中腐爛,浸成潰瘍。所下之痢色紫腥臭,雜以脂膜,此乃膜爛欲穿(三七能腐化生新,是以治之)。為其善化瘀血,故又善治女子症瘕,月事不通,化瘀血而不傷新血,允為理血妙品。外用善治金瘡,以其末敷傷口,立能血止痛愈。若跌打損傷,內連臟腑經絡作疼痛者,敷之可消(當與大黃末等分,醋調敷)。”又云:“凡瘡之毒在於骨者,皆可用三七託之外出也。” 1912年版《中國醫藥大辭典》記載: “三七功用補血,去瘀損,止血衄,能通能補,功效最良,是方藥中之最珍貴者。三七生吃,去瘀生新,消腫定痛,並有止血不留瘀血,行血不傷新的優點;熟服可補益健體。” 1997年版《中藥大辭典》記載: 1、三七治療心絞痛。每次服0.45克,日服3次,重症加倍。16例以心絞痛為主訴的冠心病患者,經治療,除1例心絞痛合併急性心肌梗塞者用藥數天無效而停藥外,其餘15例止痛療效均滿意。有4例原需長期服用複方硝酸甘油片者,服用三七後即可停服;5例合併高血壓病者,服藥後血壓緩緩下降,3例服藥後心率轉緩,4例心電圖輕度好轉。實驗結果證明,三七有明顯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的作用,使心肌耗氧量減少;又有降低動脈壓及略減心率的作用,使用心臟工作量減輕。上述作用,均有助於減輕心臟負擔,緩和心肌需氧與供氧之間不足的矛盾,因而是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有利因素。又據少數病例觀察,每日用三七粉1.8克,分3次飯前服,連服一個月對降低血脂及膽固醇有一定的效果。服藥期間未見明顯的副作用。有些病例服藥後覺精力旺盛,臨床症狀亦有所減輕。經血常規檢查,血象無明顯變化,對血小板似有提高之作用。 2、三七治療咯血。三七粉2--3分,日服2--3次,共治療支氣管擴張症、肺結核及肺膿腫等引起的咯血患者10例,咯血一次量為50--600ml不等。服藥後5天止血者1例,10--30天止血者6 三七全株 例,31--60天止血者3例,有2例止血後1--2周又有少量咯血。此藥對肺部疾患有止血、鎮咳、祛痰及鎮痛作用,服藥後無一例產生副作用。 3、三七治療急性壞死性節段性小腸炎。用三七研細末,每次3分,開水送服。共治8例,治癒7例。一例服藥後2日腹痛減輕,4--5日後腸蠕動恢復,7天左右腸梗阻解除,10日基本痊癒,繼續服藥15天以鞏固療效。 4、三七治療眼出血。應用1%三七液點眼,每日3--6次,或先用0.5%狄卡因點眼,再加少量2%普魯卡因於1%三七液內,一同注入結膜內,每次0.1--0.3ml,每日一次。觀察12例,外傷後和眼內科手術後前房出血的患者。Ⅰ°出血患者(前房出血在3mm以下)在1--2天內血液吸收;Ⅱ°出血患者(前房出血在3mm以上,不超過瞳孔中間線)在3--4天內吸收;Ⅲ°出血患者(前房出血超過中間線一直到前房全積血)多在5天左右被吸收,最嚴重的前房出血患者,都在3--6天內吸收。應用上述溶液,不論眼或結膜下注射,均無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