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沫陽光的邂逅

    包拯清正廉明,才被百姓尊為包青天。

    慶曆元年(1041年),包拯調任端州知府,又升任殿中丞。端州出產硯臺,此前的知府趁著進貢大都斂取是貢數幾十倍的硯臺,來贈送給當朝權貴。包拯命令製造的硯臺僅僅滿足貢數,他在任滿一年沒拿一方硯臺回家。

    不久,拜監察御史裡行,改任監察御史。當時張堯佐除任淮康軍節度使、群牧制置使、宣徽南院使、景靈宮使,右司諫張擇行、唐介與包拯一起奏論此事,認為應追奪對張堯佐的任命,或者選擇宣徽、節度中的一個授予。最終,張堯佐辭去了宣徽使、景靈宮使之職。

    包拯又曾經建議說:“國家每年向契丹交納財物,不是抵禦戎人的計策,應該操練軍隊選擇將領,致力於充實邊境守備。”又請求重視門下封還駁正的制度,以及廢黜貪官汙吏不得做官,選擇郡守縣宰,推行考核試用補任恩蔭子弟的方法。當時各道轉運加按察使,他們上奏彈劾官吏大多指摘細小過失,注重苛刻嚴察相互標榜,官吏自覺不安,包拯因此請求免去按察使。

  • 2 # 對你的承若不變

    包是他的姓氏,青天大老爺這局話不難看出,青天的意思是公正無私為民。包拯辦案公正無私。但人非聖賢怎麼可能無私,是個人都會有私心,但包拯做到了沒有私心。不管是達官顯貴還是皇室宗親,絲毫不給你面子,該怎麼辦就怎麼辦。各種狗頭鍘虎頭鍘啥的。

  • 3 # 魁龍哥

    包拯秉公執法,清正廉潔、鐵面無私。絕不會偏袒任何人,以事論事,這就是為什麼會被稱為“包青天”的原因!正因為包拯大義凜然,深受百姓愛戴,被世人傳頌。其中包公斬侄廣為流傳:

    包拯的親侄包勉,在擔任地方官以後,貪贓枉法,終於敗露。案卷幾經輾轉,到了開封府包拯手上。包拯閱卷後,怒不可遏,但是又十分為難。包拯自小喪父(此為劇本虛構),由包勉的母親(即包拯的嫂子)一手撫養成人,所以他向來不叫「嫂子」而尊呼「嫂娘」,嫂娘對他恩重如山,包勉是嫂娘唯一的兒子。在公私兩難之中,他終於選擇了大義滅親,決然下令斬了包勉,然後再回到赤桑鎮向嫂娘賠情。

    儘管包公斬侄純屬虛構,但歷史書上有記載:包拯是宋朝著名清官,嚴峻,不畏權貴。任監察御史及知諫院時,為肅正綱紀,懲處貪官贓吏。

    他彈劾販賣私鹽以牟取暴利的淮南轉運按察使張可久、役使兵士為自己織造一千六百餘匹駝毛緞子的汾州(今山西汾陽)知州任弁及監守自盜的仁宗親信太監閻士良等,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彈劾王逵。………

    包拯的侄子觸犯法律,並將其斬首………世人說他是位正直的官員,深受百姓愛戴被稱為“包青天”!

  • 4 # 歷史名將錄

    包拯在民間的名聲,主要來自擔任開封府尹期間。

    按照訴訟舊制的規定,普通百姓想要訴訟案件,是不能直接奔到開封府府衙大堂的,更沒法直接跟府尹陳述案件。想要訴訟冤屈,是要透過門吏代為轉交訴狀的。

    訴訟者想要門吏轉交訴狀,就要給門吏好處了,沒錢的話,狀紙都遞不上去。訴狀即使遞上去了,之前的開封府官員看過之後,也不一定就升堂審理,還要給好處費的。

    這就讓很多窮苦百姓,告狀無門。

    包拯一上任就廢除了這一弊制,敞開開封府府衙的大門,讓老百姓可以直接入正堂呈交訴狀,當面陳述案情。

    包拯敞開大門受理案件,並且斷案如神,鐵面無私,為百姓主持了公道正義,自然而然的就被老百姓廣為傳頌。

    按照《宋史》的記載

    拯立朝剛毅,貴戚宦官為之斂手,聞者皆憚之。人以包拯笑比黃河清,童稚婦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師為之語曰:"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

    大概意思就是,包拯在朝堂表現的非常剛毅,不苟言笑,貴戚宦官都懼怕他,不敢隨便造次。人們開玩笑的說,想要包拯笑,比讓黃河水變清都難。連小孩,婦女都知道包拯的大名,稱包拯為“包待制”(待制是一種官職)。包拯的名聲在京城都傳遍了:“包拯就是個閻羅王,毫不徇私,暗中行賄串通的事情是做不了了”。

    根據《宋史》的記載,包拯雖然剛正不阿,嫉惡如仇,但也能以忠恕待人,並非一個毫無人情味的人,而且生活簡樸,這也讓百姓更加的愛戴包拯。

    因為包拯的鐵面無私,清正廉潔,包拯就被後世文人描述成為了額有明月,黑麵正義的“包青天”,並用無數的文學藝術作品,來頌揚包青天,用來表達民眾渴望公平正義的心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牙齒掉了半顆,可以直接補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