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見腫消世界

    歐佩克組織(OPEC)是個什麼東西?是石油輸出國組織的簡稱。本人的理解它就類似於我們的行業協會,如乒協、籃協、足協、書法協會一個性質,目的當然是規範行業行為,當然也就有了壟斷的排外的作用。歐佩克成員14個國家,全是產油國家,但是俄羅斯、和美國並不在其中。(圖片來自網路)

    其二,沙特已經淪為美國攪亂世界石油價格的工具,而沙特也是以此自居,毫不謙讓,降價漲價不理睬這些成員國的意見或者建議,卡特爾看在眼裡,恨在心上,“豎子不相預謀”,退出單幹。還不受約束。

    其三,卡達洞若觀火,發現歐佩克的作用力在逐步下降,再被邊緣化,蹴在歐佩克坐冷板凳,還不如一走了之來的痛快。

    其四,俄羅斯的石油、天然氣產量、儲量比沙特的還高或者不相上下,在賣方市場舉足輕重,卡達覺得歐佩克的前景並不樂觀。

    其五,美國的頁油巖其開採技術獲得突破,開採成本越來越低,產量越來越多,據預測明年有可能超過俄羅斯,達到1400萬桶/日,坐第一把交椅指日可待,卡達提前走人,避免倒時避免尷尬。

    卡達的決定肯定不是在賭氣或者草率之舉,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行動。

  • 2 # 寒舍29

    卡達宣佈退出歐佩克,宣佈了這一組織崩潰的開始。

    上世紀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是世界石油工業急速成長的“黃金時期”。一方面美國的剩餘石油產能迅速下降,動搖了其在世界石油體系中的主導地位,另一方面中東陸續發現一批特大型油田,此消彼長,中東成為世界石油工業的中心和世界最主要的石油供應地。

    1960年9月,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伊拉克首都巴格達成立,五個創始國:沙特、委內瑞拉、伊拉克、伊朗、科威特。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美國政府還是很少捲入國際石油權力的爭奪中,而主要關注國內的生產控制。當時全球的石油產量70%是在美國。

    從國際石油市場的發展看,20 世紀 70 年代以前,國際石油交易基本是以七大石油公司和石油生產國訂立長期供貨合同的形式進行的。

    OPEC成立後的幾十年,與跨國石油公司展開了長期的鬥爭,過程中逐漸有產油國加入,至今發展到15個成員國是:沙烏地阿拉伯、伊拉克、伊朗、科威特、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卡達、利比亞、赤道幾內亞、奈及利亞、阿爾及利亞、安哥拉、厄瓜多、委內瑞拉、加彭、剛果。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為了打擊對手以色列及支援以色列的國家,宣佈石油禁運,暫停出口,造成油價上漲。當時原油價格從1973年的每桶不到3美元漲到超過13美元。

    正式宣告歐佩克取得了對世界石油市場的控制權。

    1974年,沙特和美國簽訂不可撤銷的一攬子協議,美國保證沙特王國和沙特家族的安全,而沙特應承以美元作為石油交易的結算貨幣。沙特施展在歐佩克中的影響力,整個歐佩克國家接受美元作為石油交易的結算貨幣,石油美元誕生。

    從此,歐歐克被綁上了石油美元的戰車。

    2017年,因為巴林、半島電視臺等分歧,沙特率領埃及等八國與卡達斷交,歐佩克組織面臨分裂。

    2018年,隨著油價迴歸七十美元上方,及美國頁岩油開採技術的進步使得開釆成本下降,美國石油產量達到日產1170萬桶,俄羅斯達到日產1160萬桶,都超過沙特的產量。

    隨著歐佩克石油產量佔比和市場份額的大幅減少(比最高時下降12%),成員國之間的利益糾葛越來越難以協調。隨著油價的變化,歐佩克國家的國際收支經常賬戶由2012年的盈餘5111.8億美元,到2015年發生虧損970.7億美元,2016年油價雖有回升,但當年依然虧損361.8億美元,2017年轉為盈餘764億美元也僅是2012年的14.95%。各成員國面臨巨大的財政壓力和國際收支壓力。

    進入十月,油價連續十二跌,沙特要求成員國減產保價,應者寥寥無幾。

    三大原油期貨市場的發展,也讓歐佩克對石油的定價權失去了控制。

    國家之間的矛盾加上歐佩克影響的減退,沙特上個月宣稱正在研究退出歐佩克。今天,卡特爾率先正式退出。雖然找了個專注天然氣發展的藉口,但儘早擺脫沙特的影響,獨自單飛的目的昭然若揭!

    一旦引起連鎖反應,歐佩克解散,石油產量不受限制,估計油價下跌的模式還得繼續,大家可以輕鬆探討下一年可以省多少銀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下載安裝軟體時提示指令碼初始化失敗,為什麼,怎麼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