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靜閱四季1
-
2 # 情感開心果兒
很開心受邀回答,謝謝邀請,我感覺70後的童年,是最值得回憶與懷念的,雖然那個年代,大家的生活都不太富裕,那時候,大家的生活水平基本上都在一個水平線上。那時候,每逢到過年,大人,尤其是孩子們,都特別盼望過年,感覺那時候的年味兒都特別濃,直到現在都記憶猶新。記得那時候的壓歲錢,一般家庭的親戚和父母的壓歲錢好像是1塊錢,對於孩子們來說,就已經很開心了,父母讓自己攢著買學習用品。條件稍微好點的親戚,長輩們給的壓歲錢是5塊錢,那時候的5塊錢就算是比較大的壓歲錢了,對於長輩們和孩子們來說,已經很有面子了,自己先拿著壓歲錢開心一陣子,又怕丟了,就趕快給父母存著上學用。記得70後那時候,10塊大團結就已經是面值最大的人民幣了。那時候,別說壓歲錢了,過年能盼著吃到糖,柿餅,核桃,棗,還有除夕晚上的肉,餃子,就已經開心的不得了了。不管是男孩子,還是女孩子都要放鞭炮,女孩子雖然嚇得不趕靠前,但還是很開心,大人們看著孩子們開心的樣子,更是開心的不得了,因為盼著過年,就是為了孩子們,就是盼著來年有個好豐收,好兆頭。到了80後,那時候,正趕上改革開放的時代,大家都生活條件比以前好了,記得80後的壓歲錢,好像那時候最大面值人民幣已經有100元了,條件一般的家庭和長輩們給的壓歲錢,應該是10元,20元,條件好的長輩們的壓歲錢就是50元。對於長輩們和80後來說,能拿到50元的壓歲錢就已經很有面子了。
-
3 # KysonQiu
80後,廣東人,我小時候壓歲錢基本是5塊10塊的,親一點長輩可能會給20、50的,記得那時收了紅包得在天黑前先偷偷買點小玩具小零食或小鞭炮什麼的,天黑回到家就會給媽媽以代為保管的理由沒收掉的,你們也是嗎?
-
4 # 祥雲瑞璟166
多謝邀請!看到這個問題,70後的我,思緒瞬間回到了,兒時那個蹦蹦跳跳的美好年代。那時的我們,可喜歡過年了,過年可以穿新衣服,家家貼春聯、貼門神,除夕這天,一大早還要與小夥伴們一起,揹著小揹簍到山上去採些青松毛來鋪在客廳裡,預示著來年平步青雲呢,淡淡的松毛香,沁人心脾————彷彿看到了採青松、鋪松毛迎新春的小夥伴們。年飯做好了,鞭炮一響就開席,這家響過那家響,整個村莊沉浸在鞭炮的啪啪聲裡,送走舊一年,迎來新一年,辭舊迎新,萬家團聚,過年了,過年好…………
吃過年夜飯,就迫不及待的穿上漂亮的新衣服,爸爸媽媽就會給我們壓歲錢呢,記得伍角、壹元都給過,我們高高興興的把壓歲錢裝進新衣服的包包裡,歡天喜地的就去邀小夥伴們一起去玩了;每年爸爸都會多買一封100響的炮仗,分成兩份,弟弟和我每人一份,出去玩就裝幾個,年要過好幾天呢,一天炸完了就沒有了,我們可會計劃著放炮仗呢。
大年初一,最熱鬧的就是村子中間的那顆彎腰樹下了,一個大秋千在樹下載著村裡的大人、孩子盪來盪去,笑聲、歡呼聲在村子裡飄來飄去,久久不想散去呢,我們小得多,不敢去蕩村裡的大秋千,爺爺奶奶就叫叔叔在四合院正中的那根樑上拴一個小秋千,穿著新衣服的我們爭先恐後的排隊蕩小秋千,盪出去是天井,蕩回來是堂屋,反反覆覆,從早盪到晚,一點都不覺得累,現在想起來,真是幸福滿滿呀…………
大年初二我們那裡就要耍龍燈,唱花燈,更是熱鬧異常,大人小孩老人早早的就趕去佔有利地形了,各種各樣的小吃,更是擺滿戲臺外圍,看夠了戲,各種小吃攤邊就是我們的最愛了,酸蘿蔔、米花糖、棒棒糖(有時也喊狗舔糖)、泡梨、泡黃瓜、叮叮糖、米線、各式各樣的小玩意兒…………新衣服包包裡的壓歲錢就拿出來派上用場了,吃了想吃的,買了想買的,晚上回到家裡還能剩一角、兩角呢,那個年代的我們,壓歲錢雖少,但我們花的快樂,花的隨心所欲,花的幸福滿滿…………最難得的就是不會把它花完,總想著要留一點點做別的呢。
回覆列表
我是六十年代中期出生的,既不是70後,也不是80後,回答這個問題似乎不妥,但最近總是遇到有關過年的問題,過年麼圖個高興,我也湊湊熱鬧了!我們小時候,因為家庭條件不好,過年時能有一身新衣服就不錯了,壓歲錢從未奢望過,父母從來沒有給過壓歲錢,但外婆家還比較寬裕,可能也是有心要幫我家吧?初二去外婆家拜年時總會有五毛錢的壓歲錢,可別小看這五毛錢,那時一支鉛筆才二分錢,帶相皮的也才五分錢呢,用二分錢就可以買一小竹筒的松籽來嗑!所以那些年就喜歡去外婆家拜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