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基層小豆苗
-
2 # 司雲
我現在教小學科學。
科學課在小學被稱為“小科”,每週每班兩節課,一般由“主科”(語數外)老師帶,想上就上,不想上就上語數外。考好考差沒太大壓力。可是,我算是專職“科學教師”,而且,我也很願意教好這門課。所以,我是本著“認真”去做的。
首先,學期初制訂好教學計劃和進度,每節課教學生哪些知識點,必須做到心中有數。
其次,安排好實驗課。科學,就是要在動手做實驗,認真在觀察的過程中去驗證、發現真理。所以,實驗課特別重要,不僅讓學生學會動手,更能激發學生探究自然奧秘的興趣。我深信::這個興趣就像一粒種子,遇到合適的土壤定會生根發芽!
最後,建議小學常識課不要以考試為目的,就是要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探究樂趣、學習願望。
不知道您是否認同。
-
3 # 小朋友知己123
下面我就以一年級數學上冊《整理和複習——5以內加減發表》一課教學為例,來談談如何“做好認真上課”。
1、備學生
本班學生在複習5以內數的認識時,我發現他們對數的順序、數的大小比較、數的組成、基數與序數的不同含義等知識,掌握得非常好。但當我試著讓他們在規定時間內去記憶5以內加減法表時,有很多學生根本不能快速流利地把加減法表中的算式和結果背正確和背完整。所以我決定用一節課的時間專門引領他們詳細地探究加減法表中的算式排列規律,之後再要求他們按加減法算式的排列形式和排列規律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去背。
2、備教學設計
●教材內容分析
(1)教材內容: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材第32頁加減法表。
(2)教材內容的前後聯絡:在學生系統學習了“1—5的認識及加減法”以及整理和複習了5以內數的順序、大小比較、數的組成、基數與序數的不同含義後,安排本節課的教學,旨在一是透過教師引領學生探索加減法表中的算式排列規律,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二是為後面的10以內、20以內加減法表的整理和複習打下堅實基礎。
(3)教材內容整合:在引領孩子們學習加減法表時,還需讓孩子們學會用數學語言來完整地表述自己的發現,所以我在教學本課前,就把本冊78頁的加法和減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概念提前用一節課時間給孩子們做了詳細介紹,而且還在課前也嘗試著引領不同程度的孩子說說在加減法表中所發現的規律。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能力
①引導學生髮現5以內加減法表中的算式的排列規律,提高學生快速口算的能力。
②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動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的合作交流意識。
(2)過程與方法
引領學生經歷觀察、語言表達、操作、演示、練習與談收穫的過程,使學生親身體驗和發現5以內加減法表中的加減法算式的排列規律,從而達到熟練地口算5以內加減法的目的。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在教學過程中,滲透與他人分工合作和分享快樂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
②使學生在經歷合作探究過程中,獲得成功的喜悅,並感受學、用數學的樂趣。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引領學生探究加減法表的排列規律,提高學生正確、熟練地進行口算的能力。
教學難點:看加減法表,找排列規律。
●教學方法
教法:情境演示法、談話引導法、練習探究法
學法:觀察法、發現法、探究合作法。
●教具準備
算式題卡片、加、減法表,PPT課件
●精心設計教學環節中的教學活動
3、備課後反思
總之,認真上課,就要先做到有備而來,其次在課堂上要巧妙地運用多媒體的輔導功能,讓學生有興趣地去主動參與各種教學活動,探討、交流各種問題等,最後別忘了寫好教學反思。
回覆列表
我是一名語文教師,語文課可以枯燥,可以妙趣橫生,關鍵在於教師如何去引導孩子,通常,我會把知識簡單化,以孩子能夠接受的語言讓他們明白文章內容,以孩子周圍熟悉的事物為例,讓他們去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