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璽言春秋

    南明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五月二十二日,黃得功於蕪湖城外江中小船上指揮部下八總兵抵禦跟隨叛將劉良佐前來的清兵。劉良佐在岸上大呼‘大勢已去,將軍何不歸順?’黃得功憤怒的呵斥劉良佐‘你竟敢投降?’言罷便領軍與敵激戰,忽然一支流矢飛來,射中黃得功咽喉偏左的部位。‘得功知不可為,擲刀拾所拔箭刺吭死。’隨後黃得功部中軍總兵田雄挾持弘光帝朱由崧投降,弘光政權覆亡……

    初生牛犢不怕虎

    黃得功號虎山,明末開原衛人,年少之時便氣度不凡、膽略過人。黃得功十二歲那年,有一次母親剛釀好了酒就被黃得功偷著喝完了!黃母忍不住責備了他幾句,誰知黃得功竟然滿不在乎的笑著說‘償易耳’。當時正值遼左戰事大起,十二歲的少年黃得功就提一把刀混在明軍佇列裡邊。趁著兩軍交戰之際,黃得功斬獲兩顆敵軍首級。戰後黃得功獲得了五十兩白銀的獎勵。黃得功將所獲獎勵交給了母親說‘這就用來彌補我偷喝的酒了’。黃得功的勇敢與高強的武藝受到了當時的遼東經略的讚賞,因而黃得功成為了經略的親兵。

    透過這件事我們能看出什麼:一、黃得功雖然年紀小,但也屬於有勇有謀的型別;

    二、明軍的行軍作戰存在很大的問題,一個十二歲的少年竟然都能夠混入。幸虧黃得功是去幫忙,假如混進去的要是敵軍的細作可怎麼辦?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遼東戰事明軍經常因為敵軍細作而失城敗陣。要知道能調往遼東參戰的都是明軍中的精兵強將,就這還能在此類問題上犯錯可見當時的明軍普遍存一個大問題——號令不嚴;

    三、黃得功的賞金被剋扣了!在《明史·滿桂傳》中記載了之所以滿桂屢立戰功還升遷很慢就是因為他在斬獲敵軍首級後總是選擇去領一個首級五十兩的賞金;

    四、這是明軍的一場勝利,並且根據經略也在指揮作戰可以判斷此戰的規模還不小。但是戰歌查詢史料都沒有發現這個經略是誰,也沒有看到任何關於此戰的記載。由此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明軍的這場勝利被有意的抹除了……

    屢立戰功,得號‘黃闖子’

    在成為經略親兵後,黃得功一發不可收拾,屢立戰功被提拔為遊擊將軍。崇禎九年黃得功被提升為副總兵,調入京營。崇禎十一年黃得功帶領禁軍跟隨熊文燦去剿滅叛軍。

    當年八月黃得功於淅川之吳村、王家寨大破叛軍馬光玉部,詔加太子太師,升為總兵;崇禎十三年跟隨太監盧九德破賊於板石畈,流賊革裡眼等五營降;崇禎十四年降而復叛的張獻忠攻打桐城,黃得功與劉良佐聯合擊敗之,陣斬張獻忠大將闖世王馬武、三鷂子王興國,其中王興國乃張獻忠麾下頭號驍勇之將;此後黃得功與張獻忠、羅汝才部多次激戰,皆獲勝。每當要上陣作戰,黃得功就喝上幾斗酒。之後便深入敵軍陣營,不顧生死,不計利害,因而稱為黃闖子。

    號令嚴明,四鎮異類

    在明末亂世之中,黃得功無疑是個異類。史載黃得功雖然大衣不識幾個,但天性就是忠義之人。在幾方勢力交替登場,誰也搞不清未來天下誰屬的情況下,大部分人都被裹脅著迷失了自我。有的人誰強大就跟著誰,有的人打不過敵人攻擊起大明自己的城池可是有勁的很。而黃得功‘聞以國事相規誡者,輒屈己改不旋踵。’ 江北四鎮初立,皆以擁立功而輕視弘光朝廷。其中高傑、劉澤清、劉良佐三人更是在各自防區為禍一方。臨近城池不堪其擾就紛紛拒絕這三人所部士卒進入,沒想到這三人遇敵時望風而逃,攻打起大明的城池來卻毫不手軟,攻下之後更是無惡不作。

    反觀弘光朝廷因為帝位之爭徹底失去了對這些武將的約束之力,面對他們的飛揚跋扈還得不斷籠絡以為屏障。黃得功則不同,‘其軍行紀律嚴,下無敢犯,所至人感其德。廬州、桐城、定遠皆為立生祠。’

    忠心護主,弘光依仗

    黃部號令嚴明,因而在四鎮中戰力最強。黃又以國事為重,雖名有四鎮但弘光朝所能依仗者不過黃得功一鎮。當左良玉部為避清兵鋒芒而打著‘清君側’的旗號發動叛亂之時,弘光朝廷急忙調動黃部前去抵禦。在黃得功面前,左良玉連連敗退,最後左良玉病死,其子左夢庚率領部眾投降清兵成為清南下的急先鋒。

    面對威脅,劉良佐、劉澤清先後投敵,劉良佐還帶著清兵到處抓弘光帝。就這樣弘光朝傾力打造的四鎮防線土崩瓦解。弘光帝眼見局勢危急,急忙逃到蕪湖黃得功軍營中,於是就有了開篇的那一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吃什麼食物能讓身體呈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