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常吃茴香,長大以後吃得少了,一年到頭有時候連一回都吃不到,菜市場倒是常見有賣,只是自己買的少,除了包餃子之外。在我的記憶裡,茴香就是專門的餃子餡兒包子餡兒原料,其他做法都是長大之後才熟悉起來的,比如茴香肉丸、茴香疙瘩湯、茴香豆、茴香土豆泥等等。要說起味道來,我覺得茴香味道可比香菜濃多了,而且茴香還會曲裡拐彎的“回甜”,在鹽的調味裡回出奇怪的一種甜,沒吃過茴香但吃過橄欖的人,可以適當聯想一下,那個味道不能算是吸引人吧?但是,宣佈不吃香菜的人很多,宣佈不吃茴香的人很少,這大概跟茴香不如香菜常見有關吧。茴香和一般蔬菜長得都不一樣,葉子細碎,說是葉子其實更像是“樹幹”,整體看起來也像某種縮小一千倍的樹杈很多的樹。茴香的手感很好,軟軟柔柔,帶著植物特有的沁涼溫度,讓人覺得舒服,看到茴香地裡連成一片細細絨絨的茴香,也讓人心情愉快。話說回來,怎麼吃它呢?我覺得茴香弄起來很麻煩,這就是我不怎麼愛買的原因。它麻煩之處在於切碎以後沾得到處都是,洗菜盆裡、洗菜池裡、砧板上、吃飯碗裡、煮菜鍋裡,細細紛紛到處沾著茴香碎,雖然很好沖洗,但是看著麻煩。最清爽的處理方法就是把洗好的茴香一棵棵直接打結,不用切。打結的茴香當然是煮著吃了。茴香味道特別素,要油水很重的湯才行,臘肉湯就不錯,臘肉皮多一點更好。事先要先用開水燙洗幾遍臘肉,然後再拿來煮,等到臘肉煮透,湯色變成米黃色,用筷子可以將臘肉連皮戳到底,就把臘肉撈起來切片裝盤,剩下的臘肉湯就拿來煮茴香結了。如果湯還特別鹹的話,可以舀出來一些下次再用,鍋裡剩下的部分再加一點清水煮開,再放茴香,茴香煮爛一點,煮散都沒關係,這種湯裡煮出來的蔬菜特別入味。要是不等著吃的話,事先煮些土豆塊兒進去,煮到土豆都面透了,化到湯裡,再煮茴香,味道更贊。這樣煮出來的茴香每一棵都好吃,把湯汁吸收得滿滿的,鹹香鹹香的,比單獨用排骨湯或者新鮮五花肉湯煮要更好吃一些。還有一道茴香菜處理起來也簡單好吃,那就是茴香豆。茴香豆是北京的一道冷盤,乍一聽會以為是《孔乙己》裡的茴香豆,其實完全是兩種東西。孔吃的茴香豆是蠶豆,用八角茴香(茴香籽)和鹽等調味料煮了吃。北京的茴香豆,是把黃豆煮熟,與切碎的新鮮茴香同拌,加鹽和幾滴香油就好了。茴香清新爽口,黃豆口感肥嫩,相輔相成了一碟開胃解膩下酒的絕佳小冷盤。把黃豆換成花生也可以,花生更容易煮一些。茴香還能炒雞蛋,照著蔥花炒蛋的路數,事先把茴香和雞蛋調到一起再炒就行了,吃起來很鬆軟。茴香炒土豆泥這道菜要特別介紹一下,好吃,特別好吃。做法是把土豆(面土豆最佳)煮熟壓成土豆泥,然後把切碎的新鮮茴香混合進去,加鹽充分拌勻。在炒鍋里加多一點植物油燒熱,然後把拌好的茴香土豆泥倒進去,翻炒上油,注意用中小火就行,這個特別容易粘鍋,攪拌的時候要注意。不時用鍋鏟按壓一下土豆泥多煎一下,可以得到鬆脆的一層殼,非常好吃。這道菜做法說難也不難,難點就是容易粘鍋,另外就是如果掌握不好油放過多的話會膩。做成功的話就會成為家裡的常菜,因為真好吃。茴香切碎和肉餡兒,包餃子、包包子,還可以攤餅子吃。要把茴香餡兒做得好吃,有兩個訣竅,一是鮮,鮮茴香鮮豬肉。二是汁,餡裡要打入足夠的雞蛋,水和油,茴香特殊香味,肉的鮮汁充分融合。煮出來,咬一口滿嘴鮮香。具體操作起來就是把三分肥七分瘦的鮮豬肉,加雞蛋、鹽、醬油、蔥末、姜粉,足量鮮湯,朝一個方向攪拌。再加鮮嫩茴香洗淨切碎,入肉餡(菜肉比例三比一),加食用油,繼續一個方向攪拌。這樣調餡兒煮出來的茴香餡餃子,咬一口,汁水流,茴香香,肉鮮,特好吃。如果打算包包子和煎餅吃的話,就少放或者不放鮮湯,其他操作同樣。單獨把這肉餡兒團成糰子,下油鍋裡炸熟,又成了風味獨特的另一道菜:茴香丸子。這丸子可以撒椒鹽幹吃,也可以炸好之後,煮到菜湯裡面吃湯菜,味道都不錯。茴香丸子湯還可以直接煮,不經過炸這一道工序,把茴香肉餡團成小丸子,另準備一把茴香煮肉湯,湯漲開之後,把茴香放進去煮,一滾以後就放肉丸,等到肉丸煮熟就可以連湯盛起,撒少許薑蓉提味。因為有了茴香打底,丸子不會粘鍋,還能吃到兩種茴香風味。如果茴香丸子沒團成功,一入鍋就散了,那也沒關係,乾脆攪成茴香肉末湯也很好吃。這是我在一個同學家吃到的湯菜,看起來完全不像一個菜,不像是特意這麼做的(但就是特意這樣做的),意外的卻很好吃。食物,總是有很多驚喜的細節在等著你,真好啊。(圖片整理自網路)
小時候常吃茴香,長大以後吃得少了,一年到頭有時候連一回都吃不到,菜市場倒是常見有賣,只是自己買的少,除了包餃子之外。在我的記憶裡,茴香就是專門的餃子餡兒包子餡兒原料,其他做法都是長大之後才熟悉起來的,比如茴香肉丸、茴香疙瘩湯、茴香豆、茴香土豆泥等等。要說起味道來,我覺得茴香味道可比香菜濃多了,而且茴香還會曲裡拐彎的“回甜”,在鹽的調味裡回出奇怪的一種甜,沒吃過茴香但吃過橄欖的人,可以適當聯想一下,那個味道不能算是吸引人吧?但是,宣佈不吃香菜的人很多,宣佈不吃茴香的人很少,這大概跟茴香不如香菜常見有關吧。茴香和一般蔬菜長得都不一樣,葉子細碎,說是葉子其實更像是“樹幹”,整體看起來也像某種縮小一千倍的樹杈很多的樹。茴香的手感很好,軟軟柔柔,帶著植物特有的沁涼溫度,讓人覺得舒服,看到茴香地裡連成一片細細絨絨的茴香,也讓人心情愉快。話說回來,怎麼吃它呢?我覺得茴香弄起來很麻煩,這就是我不怎麼愛買的原因。它麻煩之處在於切碎以後沾得到處都是,洗菜盆裡、洗菜池裡、砧板上、吃飯碗裡、煮菜鍋裡,細細紛紛到處沾著茴香碎,雖然很好沖洗,但是看著麻煩。最清爽的處理方法就是把洗好的茴香一棵棵直接打結,不用切。打結的茴香當然是煮著吃了。茴香味道特別素,要油水很重的湯才行,臘肉湯就不錯,臘肉皮多一點更好。事先要先用開水燙洗幾遍臘肉,然後再拿來煮,等到臘肉煮透,湯色變成米黃色,用筷子可以將臘肉連皮戳到底,就把臘肉撈起來切片裝盤,剩下的臘肉湯就拿來煮茴香結了。如果湯還特別鹹的話,可以舀出來一些下次再用,鍋裡剩下的部分再加一點清水煮開,再放茴香,茴香煮爛一點,煮散都沒關係,這種湯裡煮出來的蔬菜特別入味。要是不等著吃的話,事先煮些土豆塊兒進去,煮到土豆都面透了,化到湯裡,再煮茴香,味道更贊。這樣煮出來的茴香每一棵都好吃,把湯汁吸收得滿滿的,鹹香鹹香的,比單獨用排骨湯或者新鮮五花肉湯煮要更好吃一些。還有一道茴香菜處理起來也簡單好吃,那就是茴香豆。茴香豆是北京的一道冷盤,乍一聽會以為是《孔乙己》裡的茴香豆,其實完全是兩種東西。孔吃的茴香豆是蠶豆,用八角茴香(茴香籽)和鹽等調味料煮了吃。北京的茴香豆,是把黃豆煮熟,與切碎的新鮮茴香同拌,加鹽和幾滴香油就好了。茴香清新爽口,黃豆口感肥嫩,相輔相成了一碟開胃解膩下酒的絕佳小冷盤。把黃豆換成花生也可以,花生更容易煮一些。茴香還能炒雞蛋,照著蔥花炒蛋的路數,事先把茴香和雞蛋調到一起再炒就行了,吃起來很鬆軟。茴香炒土豆泥這道菜要特別介紹一下,好吃,特別好吃。做法是把土豆(面土豆最佳)煮熟壓成土豆泥,然後把切碎的新鮮茴香混合進去,加鹽充分拌勻。在炒鍋里加多一點植物油燒熱,然後把拌好的茴香土豆泥倒進去,翻炒上油,注意用中小火就行,這個特別容易粘鍋,攪拌的時候要注意。不時用鍋鏟按壓一下土豆泥多煎一下,可以得到鬆脆的一層殼,非常好吃。這道菜做法說難也不難,難點就是容易粘鍋,另外就是如果掌握不好油放過多的話會膩。做成功的話就會成為家裡的常菜,因為真好吃。茴香切碎和肉餡兒,包餃子、包包子,還可以攤餅子吃。要把茴香餡兒做得好吃,有兩個訣竅,一是鮮,鮮茴香鮮豬肉。二是汁,餡裡要打入足夠的雞蛋,水和油,茴香特殊香味,肉的鮮汁充分融合。煮出來,咬一口滿嘴鮮香。具體操作起來就是把三分肥七分瘦的鮮豬肉,加雞蛋、鹽、醬油、蔥末、姜粉,足量鮮湯,朝一個方向攪拌。再加鮮嫩茴香洗淨切碎,入肉餡(菜肉比例三比一),加食用油,繼續一個方向攪拌。這樣調餡兒煮出來的茴香餡餃子,咬一口,汁水流,茴香香,肉鮮,特好吃。如果打算包包子和煎餅吃的話,就少放或者不放鮮湯,其他操作同樣。單獨把這肉餡兒團成糰子,下油鍋裡炸熟,又成了風味獨特的另一道菜:茴香丸子。這丸子可以撒椒鹽幹吃,也可以炸好之後,煮到菜湯裡面吃湯菜,味道都不錯。茴香丸子湯還可以直接煮,不經過炸這一道工序,把茴香肉餡團成小丸子,另準備一把茴香煮肉湯,湯漲開之後,把茴香放進去煮,一滾以後就放肉丸,等到肉丸煮熟就可以連湯盛起,撒少許薑蓉提味。因為有了茴香打底,丸子不會粘鍋,還能吃到兩種茴香風味。如果茴香丸子沒團成功,一入鍋就散了,那也沒關係,乾脆攪成茴香肉末湯也很好吃。這是我在一個同學家吃到的湯菜,看起來完全不像一個菜,不像是特意這麼做的(但就是特意這樣做的),意外的卻很好吃。食物,總是有很多驚喜的細節在等著你,真好啊。(圖片整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