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正渴望什麼,並由衷地生起一念(這一念絕非無意識地打妄想,而是真正的起心動念),那麼,無論是誰都能把自己的這一念傳遞到三界以外——我們所信仰的諸佛菩薩和護法神那裡,然後諸佛菩薩真的會滿我們的願!問題是我們沒有能力把自己的心念和願望透過起心動念傳遞出去。只有具備足夠的專注力和強大的心力才能超越形式,否則就必須透過擇日、沐浴更衣、焚香禱告的形式使自己的身、心、靈專注合一。當專注力和虔誠恭敬心一旦凝聚,便會迸發出一股力量,剎那間將你的心念傳遞出去。一個處於寧靜、專注狀態中的人不需要擇日、沐浴更衣、焚香禱告的形式,他甚至可以在吃喝拉撒的同時起個心,動個念,把自己的願望和所求的資訊傳遞送出去。三界以外的眾生本身具備接收三界以內眾生資訊的功能。如果你超越不了形式,就必須藉助焚香禱告的形式使自己進入虔誠、靜慮、凝神的狀態,才容易與神靈溝通,把自己的願望和資訊傳遞出去。如果你的層次比較高,屬於利根之人,不需要任何形式就能一步到位,一竿子到底,一個念頭就把資訊傳遞出去。只有達到忘我的狀態才能成就大事。當一個人忘我時,就意味著他和他的願望,和天地宇宙,和所有的資訊渾然一體,水乳交融。回想我經歷過的幾件事,在起心動念之時,真實地感受到了三界的震動,天地鬼神收到資訊時的反應。第一次起心動念是在絕塵洞,當時就身臨其境地感受到山河大地的震動,感受到一切有形無形不但接收到我的資訊,而且還把資訊回饋給我。第二次起心動念是為籌備東華寺。有生以來真正起心動念就這兩次。在這個力量把資訊傳遞出去的當下,我就收到了回饋資訊,剎那間便感到自己充滿了力量,一切都在瞬間發生。如果一定要形容速度之快,只能用“秒”:第一秒發射出去,第二秒收到回饋資訊,第三秒整個人脫胎換骨。一個具備了這種力量的人可以無所不能。難就難在我們信不深,行不力。所以在《三次閉關紀實》中,我的第一句話就是:信,必須深信;行,必須力行。一個對自己心中的嚮往都不能徹底深信的人,無論怎樣努力都達不到究竟圓滿。普通人的虔誠如果用究竟的標準來衡量,不過是我執和慾望的代名詞,都是不知天高地厚的妄想,身口意都處在丟失覺知、失去覺照的狀態中。信心建立不起來,無論怎麼跪拜、祈求、努力,都是離經背道而行。信心真正建立起來的人不需要任何形式。所謂“得意忘形”,得其意者必忘其形(這個“意”絕非我們的頭腦)。可是大家都曲解了這個成語,它的義理完全被顛倒。本來它是比喻一個人在達到超凡入聖的極高境界和狀態時,因得到了“意”(真意)而忘掉了“形”(外表)。我們之所以忘不了“形”,是因為未達“真意”,道不通,所以才端架子,重儀表。殊不知越注重外表,離道越遠。內心空虛匱乏的人必然注重外表,以此滿足自己的虛榮心。而其貌不揚者往往容易收攝身心,奮發圖強,以知識和能力來豐富、拓展自己的人生。當然也有很多表裡一如的人。隨著修煉功夫的日臻完善,內在逐漸形成的氣質會不斷地釋放出來。內在的氣一旦改變,外在的形必然會交相呼應,從而展現出“道骨仙風”的氣質與神采。真正的魅力來自卓越的品質與純然的氣質。當一個人的心靈與道溝通以後,其內在的道所釋放出來的靈魂的魅力,會深深地吸引我們,帶給我們吉祥和喜悅。作為一個普通人,心力有多大,就能得到多高層次的力量。如果你能心包太虛,量超三界,你的心靈中就擁有了三界以外的力量,眾生越接觸你,越會發現你無所不知、無所不曉,以及你那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聰明才智和人格魅力。你的一切言行所散發出來的已經不是世間所有,而是三界以外的力量在你身心上的流露和顯現,乃至你心靈的境界。作者:東華禪寺方丈萬行大和尚,一位用生命去踐行佛法、用生命去體證生命本質的智者。15歲信佛、18歲出家、29歲證得生命本源,30歲復建東華禪寺、3次7年閉關、16年建寺安僧、8部著作、1.2萬場開示、千萬餘字的開示錄、16年間向社會捐款捐物4791萬多元……從童真入道、閉關證道,到建寺安僧、講經說法,六度萬行,歷經了三十餘年,找到了一條能讓人類證悟本源的解脫之道。本著普度眾生的使命,將一生心血《東華禪》無私付予芸芸眾生,殷切期望天下蒼生透過學修《東華禪》融通人生四大關係:我與家庭的關係,我與社會的關係,我與國家的關係,我與自然的關係,從而獲得幸福圓滿的人生。
你真正渴望什麼,並由衷地生起一念(這一念絕非無意識地打妄想,而是真正的起心動念),那麼,無論是誰都能把自己的這一念傳遞到三界以外——我們所信仰的諸佛菩薩和護法神那裡,然後諸佛菩薩真的會滿我們的願!問題是我們沒有能力把自己的心念和願望透過起心動念傳遞出去。只有具備足夠的專注力和強大的心力才能超越形式,否則就必須透過擇日、沐浴更衣、焚香禱告的形式使自己的身、心、靈專注合一。當專注力和虔誠恭敬心一旦凝聚,便會迸發出一股力量,剎那間將你的心念傳遞出去。一個處於寧靜、專注狀態中的人不需要擇日、沐浴更衣、焚香禱告的形式,他甚至可以在吃喝拉撒的同時起個心,動個念,把自己的願望和所求的資訊傳遞送出去。三界以外的眾生本身具備接收三界以內眾生資訊的功能。如果你超越不了形式,就必須藉助焚香禱告的形式使自己進入虔誠、靜慮、凝神的狀態,才容易與神靈溝通,把自己的願望和資訊傳遞出去。如果你的層次比較高,屬於利根之人,不需要任何形式就能一步到位,一竿子到底,一個念頭就把資訊傳遞出去。只有達到忘我的狀態才能成就大事。當一個人忘我時,就意味著他和他的願望,和天地宇宙,和所有的資訊渾然一體,水乳交融。回想我經歷過的幾件事,在起心動念之時,真實地感受到了三界的震動,天地鬼神收到資訊時的反應。第一次起心動念是在絕塵洞,當時就身臨其境地感受到山河大地的震動,感受到一切有形無形不但接收到我的資訊,而且還把資訊回饋給我。第二次起心動念是為籌備東華寺。有生以來真正起心動念就這兩次。在這個力量把資訊傳遞出去的當下,我就收到了回饋資訊,剎那間便感到自己充滿了力量,一切都在瞬間發生。如果一定要形容速度之快,只能用“秒”:第一秒發射出去,第二秒收到回饋資訊,第三秒整個人脫胎換骨。一個具備了這種力量的人可以無所不能。難就難在我們信不深,行不力。所以在《三次閉關紀實》中,我的第一句話就是:信,必須深信;行,必須力行。一個對自己心中的嚮往都不能徹底深信的人,無論怎樣努力都達不到究竟圓滿。普通人的虔誠如果用究竟的標準來衡量,不過是我執和慾望的代名詞,都是不知天高地厚的妄想,身口意都處在丟失覺知、失去覺照的狀態中。信心建立不起來,無論怎麼跪拜、祈求、努力,都是離經背道而行。信心真正建立起來的人不需要任何形式。所謂“得意忘形”,得其意者必忘其形(這個“意”絕非我們的頭腦)。可是大家都曲解了這個成語,它的義理完全被顛倒。本來它是比喻一個人在達到超凡入聖的極高境界和狀態時,因得到了“意”(真意)而忘掉了“形”(外表)。我們之所以忘不了“形”,是因為未達“真意”,道不通,所以才端架子,重儀表。殊不知越注重外表,離道越遠。內心空虛匱乏的人必然注重外表,以此滿足自己的虛榮心。而其貌不揚者往往容易收攝身心,奮發圖強,以知識和能力來豐富、拓展自己的人生。當然也有很多表裡一如的人。隨著修煉功夫的日臻完善,內在逐漸形成的氣質會不斷地釋放出來。內在的氣一旦改變,外在的形必然會交相呼應,從而展現出“道骨仙風”的氣質與神采。真正的魅力來自卓越的品質與純然的氣質。當一個人的心靈與道溝通以後,其內在的道所釋放出來的靈魂的魅力,會深深地吸引我們,帶給我們吉祥和喜悅。作為一個普通人,心力有多大,就能得到多高層次的力量。如果你能心包太虛,量超三界,你的心靈中就擁有了三界以外的力量,眾生越接觸你,越會發現你無所不知、無所不曉,以及你那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聰明才智和人格魅力。你的一切言行所散發出來的已經不是世間所有,而是三界以外的力量在你身心上的流露和顯現,乃至你心靈的境界。作者:東華禪寺方丈萬行大和尚,一位用生命去踐行佛法、用生命去體證生命本質的智者。15歲信佛、18歲出家、29歲證得生命本源,30歲復建東華禪寺、3次7年閉關、16年建寺安僧、8部著作、1.2萬場開示、千萬餘字的開示錄、16年間向社會捐款捐物4791萬多元……從童真入道、閉關證道,到建寺安僧、講經說法,六度萬行,歷經了三十餘年,找到了一條能讓人類證悟本源的解脫之道。本著普度眾生的使命,將一生心血《東華禪》無私付予芸芸眾生,殷切期望天下蒼生透過學修《東華禪》融通人生四大關係:我與家庭的關係,我與社會的關係,我與國家的關係,我與自然的關係,從而獲得幸福圓滿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