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源野釀酒

    曾經,過年是何等的令人神往!

    過去過年了,我們到處去走親訪友拜年,親情濃濃,友情切切。

    漸漸地,很多人把過年當成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包袱。為什麼呢?這是我們現在的社會問題。由於現代社會節奏太快,競爭激烈,雖然現在物質比過去豐富了,生活比過去好多了,但是,親情卻離我們越來越遠了。很多人為了應對生活與工作壓力,淡漠了親情。所以,過去家鄉濃濃的拜年習俗逐步被淡化了。這是我們社會的痛。

  • 2 # 大志遠思想空間

    所謂的年味兒變淡,是你的年齡增長造成的,可以看作是人生的變化。嬰兒期什麼也不懂,看到什麼都樂呵呵,只要有人動就高興。到了兒童期,對什麼都充滿好奇,對過年感覺很新鮮,年味兒最濃。一旦玩兒起來,就是玩兒,穿衣有人管,吃飯隨便吃,無拘無束,當然快了。過年就是,吃得多玩得多了,最重要的是聽到了鞭炮聲,孩子們認為有動靜就好,好喜歡。

    隨著慢慢長大,學習,運動,生活,工作各種壓力紛至沓來,都需要去應付。他們會感覺,忙忙活活又一年,還沒想到年就到年了,當然要淡了。人老了之後,更不喜歡年,年年有餘,希望日子留住就好。

    這就是人生,這就是過年,你說年味兒淡了,應該想起了逝去的童年。回憶都是美好的,回憶的過年也是美好的。如果你在說年味淡了,說明你大了。如果你感覺年味兒都沒有淡的味道了,說你老了,好好過日子吧。

  • 3 # 天福歌

    網購網遊網結友,

    聯心聯情聯生意。

    互尊互敬互雙利,

    贏福贏財贏盛世。

  • 4 # 燈影書畫

    泱泱中華,五千年璀璨文明史,最不缺的就是文化,就是民俗。而春節正是中國傳統文化民俗集中體現的最重要的節日。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風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家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有過對春節的描寫,春節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個符號,一個標誌,一個代表!

    曾記得我小時候,春節剛過,又盼過年。那時雖然物資匱乏,人們普遍生活條件一般,過年從物資上講也就是能穿上一身新衣服,吃上幾頓葷。可那時人們過年的精神頭可是十二分的足啊。走親串友的拜年,連天價響的爆竹聲就不要說了,單是猜謎、燈節、花會、琴棋書畫戲文藝活動等各種各樣五花八門的文化民俗活動就讓人每天樂此不疲,樂不可支!

    記得那時的我,總希望年能過的慢一點,能多過幾天,這個年還沒有過去,就盼望著下一個過年啊!

    很多人困惑,為什麼現在人們生活條件好了,物資空前豐富了,年味反而越來越淡了呢?

    我也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覺得不是因為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也不是現在人情薄了,更不是因為有些城市地方過年不讓放炮了,。現在過年的年味之所以變“淡”了,我以為有三個因素起了比較大的影響或者說作用:

    一是人們對過年的傳統文化習俗意識淡了。特別是年輕一代,很多人對我們傳統的春節文化習俗知之甚少,頭腦中沒有那些“過年意識”,自然就沒有那些過年的“舉動”,“年味”也就覺得越來越淡了。

    二是地方和單位組織的春節活動少了。春節說到底是一個互動、聯動、聯歡的節日,除了各家各戶的祭祖祈福以外,多數情況下是大家聚在一起的活動,這樣才有節日的氛圍,才有文化的氛圍,才有濃濃的“年味”。過去,地方和單位每到春節期間都會組織如花會調演、燈節、燈謎、琴棋書畫球戲等群眾性文體活動,把過年的氣氛推向了高潮。而近些年,這類的活動似乎越來越少了。

    三是網際網路時代的影響。現在人人都有手機,人人都上網,人人都離不開手機了,過年依然如此。每個人抱著手機,足不出戶,各自為戰,自得其樂,過年跟平時一樣,甚至比平時上網還“粘”,怎麼能覺出過年的“年味”來呢?我覺得這也是過年年味變淡包括央視春晚收視率下滑等的一個重要原因。

    那麼,如何找回過去過年的“年味”和感覺呢?分析出了原因,對“症”解決就是辦法。

    一是加強春節文化春節習俗的宣傳普及,使人們有意識地在春節期間傳承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二是地方和單位儘可能多組織一些集體參與的文體娛樂活動,既達到了春節互動聯歡的效果,普及了傳統文化,又增強了人們的春節意識和凝聚力。

    三是如果(注意我說的是如果)網際網路能夠在春節期間做出適當調整,我想對增強春節的“年味”一定會有幫助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盜墓筆記汪家人的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