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巢州憨人劉立桂
-
2 # 了凡心療愈
孤獨感是一種封閉心理的反映,是感到自身和外界隔絕或受到外界排斥所產生出來的負向情感。 孤獨感預示著自己內心的缺失,每個人都要面對自己的孤獨,所以我們需要人陪伴,很大程度上,孤獨就是我們生命中的一種狀態,我們絕大部分時間要面對自己的孤獨,如果你能正確跟你的孤獨相處,你就能正確面對你的人生,不經歷孤獨沒資格談人生。
一般而言,短暫的或偶然的孤獨不會造成心理行為紊亂,但長期或嚴重的孤獨感可引發某些情緒障礙,降低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孤獨感還會增加與他人和社會的隔膜與疏離,而隔膜與疏離又會強化人的孤獨感,久之勢必導致疏離的個人體格失常。
孤獨感會在很多心理疾病中表現出來,比如我們熟知的抑鬱症焦慮症,還有諸多人格障礙,都會表現出一種深深的孤獨感,也是諸多心境障礙中最主要的情緒之一,但奇怪的是被我們稱之為孤獨症自閉症的患者,他們是無法體會這種孤獨的情緒,但是他們會給周邊的人帶去孤獨感!因為跟他們相處你沒有辦法從他們身上獲得絲毫的情感的共鳴,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共情。
這就很好的說明了一個問題,掩蓋在孤獨情緒之下的實質是深深的不被你所希望的人理解,不被所希望的人接納,不被所希望的人認同,伯牙善於演奏,鍾子期善於欣賞,伯牙的撥動的每一根琴絃,子期都能感受到他內心的變化,高山流水遇知音這是何等讓人羨慕的事,所以他們只能在故事中流傳千古!什麼是孤獨,明明在你身邊卻感覺千里之遙,明明有千言萬語卻又欲言又止,孤獨是即便你擁有整個世界,卻沒人跟你分享,孤獨是縱然有一天你星光閃耀,卻沒見到想要的人到場喝彩。
人類是社會動物,需要跟別人在一起,也習慣跟別人在一起,這是人類的共性,也是人類演化過程中形成的生存策略,我們跟別人在一起容易活下來。人類遺傳基因裡就有社交性,除此之外,人是有社會屬性的,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當滿足了基本的生理上的需求的時候,是需要認同的需求,而這種需求來自於社會來自於群體,所以當你離群索居,你就會感到無比的寂寞無比的孤獨,甚至感覺整個生命都是在浪費!
事實上,孤獨感是一種重要的心理保護機制。每當你產生孤獨感,就會意識到自己應該做些事情來排解,孤獨感跟諸多情緒一樣,是一股想穿過你身體的能量想要傳遞給你一個訊號,這個訊號讓我們做更多積極的事情。孤獨不是一個標誌,也不是一個診斷,更不是一個結局。千萬不要以為我孤獨了,我就完蛋了。孤獨是讓我們做一些事情的開端,讓我們開始新的人生歷程。
意識療法建議用合一的方法拉回你的意識,與你的本我合一,也就是心身合一,傾聽內心的聲音,做自己的朋友,你並不是孤獨的,你需要內心“本我”的陪伴,他也期待你的互動,而你卻一直在壓制那個真實的你,想要跟你成為朋友的你,而妄圖從外界人際關係哪裡填補這種缺失感,即便是你的伴侶也無法真正彌補這種孤獨導致的缺失感,因為人們大多數時候只會關注你擁有什麼,他們不會在乎你擁有什麼樣的品質有什麼樣的夢想想過什麼樣的生活,所以你的這種孤獨感還在。
基於這種孤獨感,所以你下意識的想要逃離,逃到人多的地方去,你又能逃到哪裡去?即便站在人潮洶湧的街頭, 那種深入骨髓的孤獨感如影隨形,正午的Sunny是最猛烈的,Sunny下留下的陰影也是最黑暗的,繁華過後必然是無盡的淒涼,成為自己的朋友跟自己安然的共處在當下,你不想要去哪裡,你不想成為誰,不想構建宏偉的夢想,不被過去羈絆不被未來困擾,你就會從心底升起一種神性的優雅,你不再是孤獨的匱乏的,你是豐盛的充盈的, 別人自然就會被你吸引,你若花開清風徐來。
其實孤獨也是一道別樣的風景,每個人都是一座獨立的孤島,你永遠沒有辦法去真正地瞭解一個人,就好像別人也沒有辦法完全理解你的感受一樣。所謂的感同身受是不存在的!如果你不能夠愛你自己,有誰將會來愛你?如果你不能夠成為你自己的朋友,有誰將會來成為你的朋友?唯有內心深處的的“本我”,才是不離不棄的朋友,縱然萬劫不復 縱然千秋萬代,也將待你眉眼如初,歲月如故; 縱然笑靨已故 縱然繁華落幕,亦許你金風玉露,此生不負。
回覆列表
孤獨的時候想到哭,是一種令人心碎的感覺。痛苦掙扎在孤獨無助中,想著朋友的好,孤立無助時朋友伸出援助的手,就像溺水的人攀在浮起的圓木上,有了重生的希望!就像華健在《朋友》中唱道:“朋友一生一起走。”再難的風雨會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