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娃娃騎著洋妹妹

    你忽略了一條,書中不止一次提到。曲率!地球你在10000米高空,200公里外10000米高空有十架飛機拉著尾煙朝你飛來,那麼你看到的,難道是十個圓形尾煙,每個尾煙中間一架飛機?不是的,確實像把刷子。因為地球是圓的。光在真空中理論上是直線執行的,但是能令光線折射的因素太多了。上世紀70年代,美國科學家從地球向月亮上發射了一束鐳射,該束鐳射照射到月球上形成了直徑1898米的圓,奇怪的是理論上發射的角度,與實際照射到的角度誤差了442cm。雖然大部分為大氣折射,但是其中14cm誤差無法解釋。最大可能就是,空間本來就不是直的。這才38萬公里的尺度,放在三體世界和地球這4.22光年的尺度,可想而知。開車的人知道,想保持儘可能直行,就需長時間保持注意力集中,由於各種客觀因素,要不停地調整方向。那麼三體想保持直行更是需要不停變軌,經濟上也不可行。

  • 2 # 深度科幻

    答:首先你的問題很細緻,佩服你看書看得詳細,但首先我覺得你的問題有個絕對的設定,那就是觀察者和第一艦隊都從星球的球心出發,且兩個星球的相對位置不變。這樣就會出現你所謂的圓圈。但你可以想象這樣的絕對是不存在的。所以這個問題本身就存在問題。但如果非要解釋的話,我覺得有以下幾個原因。第一、觀察角度的變化,地球的相對位置是一直在變化的,由於地球圍繞著太陽轉,所以在之後的觀察中就會出現刷子現象,而不是圓圈。第二、從技術角度我也不認為三體第一艦隊一定會瞄準地球,應該是瞄準太陽系一個模糊的方向。因為一支龐大的艦隊畢竟不是智子,必須做到目標的絕對準確,應該是在飛行中不斷調整姿態。這一點在三體第一艦隊統帥和元首的對話中有清晰的解答。第三、目標本身距離大:三體第一艦隊有1000艘左右的星際戰艦,航行過程中按照書中的說法應該是1000艘齊頭並進,如果參照水滴和萬有引力號之間的距離引數,你算一下本身的平面面積該有多大。所以大劉說看到的是刷子,沒問題。

  • 3 # 海闊天空詩酒花

    我看了很久題主的描述,也不確定是否看懂。“帶圓心的一群圓圈”,題主的意思是說,三體艦隊透過塵埃雲時形成的尾跡,在地球觀察者看來,應該是像從一個圓錐底部看頂部,看到一圈圈“漣漪”盪開來的感覺嗎?

    我對天文學並不在行,所以對三體艦隊透過塵埃雲時到底應該呈現什麼形狀並不清楚。不過我的理解,書中描寫成是“刷子”,比較符合一般人的想象和理解。在科幻小說裡,這也不是一個需要較真的問題吧。畢竟三體艦隊是呈現刷子形狀還是漣漪形狀還是別的什麼形狀,對於書裡的故事毫無影響。

    當然,如果非要較一較真,我個人認為“刷子”形狀也不是沒有道理。

    因為某種不明確的原因,在我們所知的宇宙範圍內,星體大多呈現球體形狀,而星系大多是扁平的。比如銀河系看起來就是一個扁平的螺旋圓盤。我們所在的太陽系也是,八大行星以及小行星帶,還有各種小星體,基本上都圍繞太陽在一個平面上旋轉。所以,太陽系也像一個大盤子,或者說大碟、大鈸。中間的太陽體積最大,就像鑼鈸中間鼓起來的地方。

    這樣一來,星系與星系之間、星體與星體之間,直線觀察的時候基本上就是平面觀察的感覺。宇宙中各星系距離遙遠,互相看上去就是一個個分不清大小的點而已,《三體》中的宇宙社會學和黑暗森林法則就是建立在這個“相距遙遠”的前提之上的。本來看天上的星星,就只是一個個點,再加上這一個個點連起來的“影象”也基本在一個平面上。一支太空艦隊從一個星系出發到另外一個星系去,看起來也就是一個點出發到另一個點去,期間經過什麼塵埃雲之類的,也一樣看起來是扁平的平面。既然沒有“立體”的效果,又何來從圓錐體低端觀察頂端那種立體角度的“漣漪”影象?最符合人們想象的,自然是一條條線,就像前面答主說的,類似飛機尾跡的那種感覺。

    不過,當我寫到這裡的時候,我想一想,真要是觀察者和被觀察者在一個平面上,並且如題主所言是一條直線的位置的話,那麼直接觀察到的影象應該是一個個點,而不是一條條線。書中寫成是“刷子”一般的一條條線,我想因為有兩個原因。其一,如前面答主說的,觀察者和被觀察者都是在運動的,觀察角度會變化,那自然看到的就不會是完全正面的“點”,稍微側一下就能看到線了。其二,作為正規的天文觀測站,對觀測到的影象進行一下計算處理,從不同角度加以呈現,以彌補單一視角的不足,總是可以辦到的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十三歲男孩整天睡意朦朧,沒精神,沉默不語,身體檢查一切正常,這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