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喵運算元
-
2 # 智投財情
我個人看來,還是股票的好,這是長期看法,樓市限購一直是上層的主要措施,只能說在一定程度上不準太多資金流向樓市,所以無論中長期都不太看好,至於期貨、現貨、黃金等,風險很大,關於股票,我簡單介紹一下幾點:
1、入市門檻低,有一定費用
2、操作靈活,可短、中、長線佈局;
3、回報誘人,要是趕上大行情,比如2006年至2007年大牛市,“一夜暴富”不是夢;
5、無論哪種行情,都有好的股票,只要你足夠熟悉市場,早晚都能賺一筆;
6、現在已經是歷年底部了,風險低,可在底部入場就是最好的投資方式。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以來,大盤一直在走下坡路,這段時間嚴重受到貿易戰的影響很嚴重,特別是外圍因素,導致近期跌跌不休,很多個股一片慘淡,很多人在這個時候開始起鬨,說炒股不行的各種,但是這只是區域性,而不是全面,最後“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涉及到錢財的都有風險。
-
3 # 首席投資官
基金定投:算一款長期理財,每月某個事件自動購買一定等額的基金,時間和金額都是自己設定好的,日期一到自己被系統轉入。每天都能看到自己的收益是多少。做理財不是著急的事兒,日積月累慢慢來。
貨幣理財:一般新手理財首選支付寶的餘額寶和理財通都是屬於貨幣理財的一種,門檻低,風險低,收益穩定,流動性比較強。隨時買入賣出,提現到賬實2小時。利息是當天結算。
其實理財產品還有很多,再多也要選擇適合自己的,而且不要圖一時賺的很多,理財是需要一定的過程去積累的。
-
4 # 三人聚眾
如今的理財產品基本都可以透過網上購買,那麼也就是說選擇哪方面的產品取決於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而不是產品本身。
理財產品不具備有好壞之分,只有適不適合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比如保守型投資者,那麼講再多買股票的好處都是枉然,也根本不會相信。
甚至定投指數型基金,從長遠來看都是可以賺錢的,但可能要等三年五年,甚至十年才能看到收益,那麼對保守型投資者,或者追求短期收益的投資者,定投不存在人為因素的指數型基金同樣不可取。
比如如果是2014年或2015年開始定投指數型基金,那麼到現在四五年過去可能還要虧百分十幾二十,如是中小板或創業板虧損更多。
如果連指數型基金定投都不合適的話,那麼別的股票型基金更不合適了,特別是分級基金中的B份額,基金都是成倍的大跌,甚至沒有反彈的可能,因為是槓桿型的,到某個點位需要賣出歸還A份額本金。
所以,哪方面的理財產品比較好,完全取決於自身能不能承受相對應的風險,理財產品中的風險與收益是對等的。如果僅能承受銀行存款的風險,那麼就老老實實的存銀行好了;如果能承受貨幣基金的風險,那麼可以將一部分資金投資貨幣基金,進行分散式投資……
在這裡提供理財產品的風險分類,可以進行收益參考,然後依據自身風險承受能力進行分散式投資。
理財產品風險從低到高分別是:國債(收益在3.5%上下)-銀行存款(不同銀行不同期限利率不同,比如吸收存款較難的小型城商銀行或信用社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可以高達5.5%)-貨幣基金(如今徘徊在4%上下)-銀行理財(收益在5%上下)-保險和證券提供的理財(比如支付寶提供的定期理財產品都是保險和證券提供的理財產品,收益率也在5%上下)-債券基金(如果是分級基金中的A份額風險較低,收益率在5%上下,但其波動性較大)-P2P理財(不同的平臺收益有高有低,但強烈不建議投資收益8%以上的平臺或專案)-混合基金(不具有較為穩定的收益,跟隨市場波動而波動)-股票基金(跟混合基金一樣,但其波動性更大,風險更大)-股票-貴金屬外匯期權期貨期指等等。
回覆列表
首先,你真的問對了人!
作為從業近十年的國內首批網際網路金融行業的管理人員,我非常明確又清晰的告訴你,遠離任何一個網路投資,遠離,遠離,遠離!
別問為什麼,答案太複雜,涉及政治經濟學,金融類各學科,社會學,等等……可以寫成多篇論文來闡述。
也許你還會說,我認識的某某某從網上投資賺到多少多少,我不想去費口舌訴解釋給你聽,要麼他是騙子,要麼他是百分之一都不到的幸運兒,我只告訴你三個字:走著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