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86663566292

    就按照你說的這幾卦。履、兌、睽、歸妹、中孚、節、損、臨,他們是以三爻兌卦為下卦,上卦分別為乾、兌、離、震、巽、坎、艮、坤,就組成了你說的那八卦。其實伏羲本來只有八卦,先天乾兌離震巽坎艮坤的順序。(先天八卦,從上乾兌離震向左轉過來然後就停,然後再從上巽坎艮坤向右轉過來)後來,又用這個順序重了一次,(看圖能知道,乾到復,姤到坤 應該不用解釋了)這個順序就成了所謂的“伏羲六十四卦”或者“先天六十四卦”。“後天六十四卦”是易經裡面的順序。附:後面這張為《方圓四方四層圖》,裡面的方陣也是一個有規律順序的。這張圖裡有很多可以應用到數學運算。當年稍懂八卦和喜歡數學的我這張圖真的玩死我了~~

  • 2 # 使用者1465424935672

      有一天,伏羲氏坐在一顆大樹下休息,偶然看見地面掉落了許多小樹枝,他似乎悟出了點什麼,想了想,撿起其中一根小樹枝,大概就是今天的一寸長左右,他就用這根樹枝來表示白天(陽),他又撿起一根小樹枝,擷取兩端,和開始那根樹枝一樣長,想了一會兒,他再將這根小樹枝從中間折斷,這根折斷的樹枝就用來表示黑夜(陰),這樣,最基本的符號就這樣誕生了,這就是伏羲八卦圖中最基本的符號“陽”和“陰”。我們知道,那遠古那個物質貧乏且生產技術相當落後的時代,沒有紙,沒有筆,用一根折斷的樹枝和一根未折斷的樹枝來表示黑夜和白天,比其它任何方法都要簡單容易的多,小樹枝隨處可得,既方便攜帶儲存,又方便重複加工,所以在伏羲八卦圖中表示“陽”和“陰”是來源於伏羲氏將小樹枝折斷的創意。

      隨著認識的不斷深入,僅僅用白天和黑夜來表示時間概念還非常粗,伏羲氏又將一天的時間劃分為四個階段,即早晨、中午、黃昏、半夜。中午是白天的最“明”的時間,所以用兩根未折斷的樹枝來表示;半夜是黑夜的最“暗”的時間,所以用兩根折斷的樹枝來表示。早晨是白天和黑夜交替的時刻,上面用一根未折斷的樹枝,下面用一根已折斷的樹枝來表示。半夜是黑夜和白天交替的時刻,上面用一根已折斷的樹枝,下面用一根未折斷的樹枝來表示。這樣,用兩根樹枝就可以表示一天的四個時刻了。當然,伏羲氏之所以是聖人,他是懂得舉一反三這個基本道理的,所以他用同樣的方法,再增加一根小樹枝,即三根小樹枝,就可以表示一天的八個時刻(附八個時刻的古名稱),這就是時間概念上的八卦。

      在空間概念上,伏羲氏又用一根未折斷的樹枝來表示天,用一根已折斷的樹枝來表示地。天地之間又細分為四個方位,他用兩根小樹枝,就可用來表示東南西北四個方位。同樣,再增加一根小樹枝,即三根小樹枝,就可以表示天地之間的八個方位,這就是空間概念上的八卦。

      伏羲氏不需要紙和筆,就帶著這三根小樹枝,八個符號,四處傳播,向人們解說時間和空間萬物,這八個符號也逐步成為後來華夏民族的文字基礎。

      《太平御覽》:“伏羲坐於方壇之上,聽八風之氣,乃畫八卦。”以“—”為陽,以“--”為陰,組成八卦:乾為天,坤為地、震為雷、巽為風,坎為水,艮為山、、離為火、兌為澤,以類萬物之情。八卦分據八方,中繪太極之圖。《易傳》認為八卦主要象徵天、地、雷、風、水、火、山、澤八種自然現象,並認為“乾”和“坤”兩卦在八卦中佔特別重要的地位,是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一切現象的最初根源。八卦最初是上古人們記事的符號,後被用為卜筮符號。古代常用八卦圖作為除兇避災的吉祥圖案。

      八卦的“卦”,是一個會意字,從圭從卜。圭,指土圭,開始以泥作成土柱測日影。卜,測度之意.。立八圭測日影,即從四正四隅上將觀測到的日影加以總結和記錄, 這就形成八卦的圖象。

      八卦的最基本的單位是爻, 多是記述日影變化的專門符號。爻有陰陽兩類,陽爻表示Sunny,陰爻表示月光。每卦又有三爻, 代表天地人三才。三才的天部,包括整個天體執行和氣象變化,這些星象之學,古稱天文。地部指觀測日影來計算年週期的方法,用地之理了解生長化收藏的全過程。人部指把天文、地理和人事結合,以便按照這些規律進行生產和生活。每卦的次序是自下而上的,最下一橫叫初爻,中一橫叫二爻,上一橫叫三爻。

      八卦代表八種基本物象:乾為天,坤為地,震為雷,巽為風,艮為山,兌為澤,坎為水,離為火,總稱為經卦,由八個經卦中的兩個為一組的排列組合,則構成六十四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排插接排插安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