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夢瑤
-
2 # 貓寧先生
感謝邀請 我認為還是有地圖的 但是這些地圖不是他們自己製作的 ,應該是在攻城略地時候繳獲的 任何一個軍事家都不是憑一股蠻力成就的都是靠那些已知的東西來預測或者預防的結果 多少都是會用地圖的 只是在具體一場戰爭中不會用地圖 長期的戰略還是要用的.
-
3 # 路漫漫吶喊
再往後,人們熟知的地圖應該出自三國演義,劉備三顧茅廬,第三次,諸葛亮告以三分天下的大計,並贈予西川五十四洲地圖。
西晉時期,就出現了禹貢地域圖和地形方丈圖;到了宋代,已對長江、黃河水系精確測繪。
所以到了元朝時期,地圖技術已經不是高深的憑空想象的技術。
而地圖對軍事的指導作用,早在戰國時期就出現了相關的著作。
所以,從技術和理論兩個方面去看,元朝時期有軍事地圖。
但限於當時的認知水平和技術條件,所繪地圖應該限於中原地區至多為絲綢之路部分地區,所以,從條件上看,蒙古軍隊西征時,使用了軍事地圖但範圍有限。
-
4 # 強武堂
當年中國的測繪技術已經達到相當高的水平,但從歷史記述看,蒙古西征主要還是依靠嚮導。
1220年2月,蒙古大軍抵達扎爾納黑城(遺址在今哈薩克境內),成吉思汗親自派伊斯蘭學者勸降,成功後將該城改名為“忽都魯八里”,即幸福城。同時蒙古方面還從城中招募了嚮導,在嚮導的帶領下,奪佔了由亞歷山大大帝建立的今烏茲別克的努臘塔城。
如果一定要討論蒙古人手中的地圖,那麼最有可能的是一百年前穆罕默德·伊德里西為西西里的羅傑二世繪製的描述阿拉伯國家分佈的地圖集,因為地圖方向問題,所以又被稱為《逆轉世界地圖》。據研究者計算,整套地圖共包含6000多個城鎮的名稱資訊,是當時水平最高的亞洲和非洲地圖。直到15世紀,歐洲仍然在大量使用這套地圖,現在仍有三套複製版存世。
中國此時的地圖水平同樣不錯,宋代的《華夷圖》和《禹跡圖》均為傳世的石刻地圖,但美中不足主要描繪中國內陸的情況,對於亞洲北部的描述比較模糊,如果作為軍用肯定不如《逆轉世界地圖》好用。
差不多一百年後,在元成宗時代,道士朱思本奉命繪製了精度相當高的《輿地圖》。後明代的羅洪先在這套地圖基礎上製作了《廣輿圖》。不過這些地圖仍然主要考慮中國及周邊的北韓、安南、蒙古和中亞區域。其中朱思本地圖對於西北和蒙古地區的描述有很多留白,這主要因為朱思本本人並沒有到過這些區域。
-
5 # 夜鴻羽1
蒙古西征主要是成吉思汗滅亡西遼後,對西方諸國的征服。一共三次:第一次為成吉思汗時期,對花剌子模的征服。第二次是窩闊臺時期拔都諸王對伏爾加河流域諸國的征服。第三次是蒙哥時期派其弟旭列兀對波斯的征服。
可以想見這麼大範圍的作戰,而且每次持續數年,十數萬大軍行軍是肯定會用到軍事地圖的。
相傳大禹治水時,就已經有地圖,其畫圖原則為「左準繩,右規矩」,其中「準」、「繩」是測定物體平、直的工具,「規」是矯正圓的工具,「矩」是畫方形的曲尺。《山海經》中也說大禹曾派他的兩名助手大章和豎亥去不算世界的大小,「豎亥右手把筭「算」,左手青邱北」,儘管這些工具並不一定發明於大禹時代,但至少說明在上古時代人們已經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量算工具。 而《周髀算經》和《九章算術》證明,最遲到西漢,人們已經能使用多種方法測量山高、谷深、距離,這是地圖測繪的理論基礎。
到了公元前 202 年至公元 220 年的漢代,地圖的繪製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地圖的運用更加普遍,地圖的形式也變得多種多樣。是裴秀,他的「製圖六體」應該是最早的地圖學理論。到宋朝已經開始普遍使用「水平」、「望尺」「幹尺」來測量高差。由於戰事不斷,五代到宋時期軍事地形得到了很大的重視。宋朝規定每逢閏年上報一次各州的地圖,城市特別是首都地圖的繪製也一直受到重視。印刷技術的發展,使得這一時期還出現了中國也是世界上第一幅印刷地圖,楊甲的《六經圖》。
成吉思汗時期已經糅合了各民族的先進技術,拋石機,火器,指南針等先進作戰用具普及,想來地圖也是必不可少的。
回覆列表
當然是沒有軍事地圖啦。蒙古軍隊非常能打!但是文化是他們嗯弱項。蒙古軍隊騎著蒙古馬,手持弓箭橫掃中亞和歐洲各國。他們靠的是自身超強的軍事技能以及從小練就的方位辨識技能。他們憑藉著自身強大的軍事實力征服了俄羅斯,中亞國家和東歐各國。真是非常恐怖的軍事存在。歐洲各國在蒙古的鐵蹄之下,瑟瑟發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