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在文化的邊緣行走
-
2 # 無心浪味仙
忌諱,是因為浣碧母親是罪臣之女,也因為不能讓甄嬛母親知曉。
然而,甄遠道最錯的地方,就是告訴了浣碧她的身世。
按理說,每個人都有權力瞭解自己的身世。
但浣碧不一樣,如果甄遠道沒有能力讓她以甄家二小姐的名義活著,那麼就不該告訴她一切。
因為浣碧在知道自己身份以後,活得很累,心有不甘,憑什麼都是小姐的命,而她只能做個丫鬟。
這也是浣碧進宮以後,抓住各種機會在皇上面前表現。
甚至想和曹貴人聯手陷害甄嬛,幸虧甄嬛細心,早就發現了端倪,這才沒有讓曹貴人得逞。
幸虧甄嬛坦誠相待,直言不諱,告訴了浣碧實情,她也知道浣碧的身世,自然會為她留意的。這才讓浣碧誠心的跟著甄嬛,不離不棄。
最終,浣碧雖然未得果郡王的真心,但好歹也算是如願以償,嫁給了果郡王,做了果郡王的側福晉。
果郡王沒有正福晉,他的正福晉就是甄嬛。所以,浣碧入府也不算委屈,還有管家權。
如果浣碧不曾知道自己的身世,那麼她的人生應該會快樂很多,幸福很多。
因為如果只是一個丫鬟,甄遠道也好,甄嬛也好,這麼對她,那就是滿足,是感恩。
而知曉身份,就是不滿,嫉妒,甚至覺得這一切原本就該如此。這也就是甄遠道最錯的地方,又不能為她正名,又何必告訴浣碧這些?
也就是因為這些,讓浣碧揹負了那麼多負面的能量前行。
為什麼說是甄遠道告訴浣碧的呢?浣碧想要陷害甄嬛那次,甄嬛與浣碧談話,提及自己已經知道浣碧的身份。
浣碧問,你都知道了?他告訴你了?這個他還有誰呢?
浣碧這個人物其實也挺可悲的,命運捉弄,並不是她的錯。
最終為愛而死,也是一個敢愛敢恨的女子。
浣碧的身份總有一種說不出的尷尬,但所有的複雜設定都符合邏輯,母親雖說是罪臣之女,可並不是天生為奴婢,在家族沒落之前,也是堂堂正正的官家之女,浣碧的血統本質來說也是高貴的。
浣碧作為甄傢俬生女的秘密,最初只有甄遠道清楚,連他結髮妻子都蒙在鼓內——即使後來知道,也不可能在掌握這一秘密後即向浣碧吐露,那樣對自己沒有任何好處-------在沒有為浣碧找到合適的出路前。
他唯一告之的人只有他最信任的大女兒甄嬛,而且還是在甄嬛將進宮之際,這場有關浣碧身世的談話選擇在很隱蔽的環境中進行,可見這一秘密在他心中已深藏多年,對這一託付守得很重。
在沒有計策幫助和解救自己的二女兒恢復身份之前,甄遠道不可能將此事先透露給浣碧,那樣只能徒增其痛苦,常年在無望中掙扎,就像浣碧現在這樣!
而看浣碧的表現,分明是在入宮之前就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就是說,是在甄嬛知道之前。
這一來非同小可,甄遠道口風很緊,絕不可能將秘密再輕易洩露給第三個人,這就排除了可以透露給浣碧秘密的一切外人。而浣碧若沒有人告訴,自己絕不可能先知先覺。
在甄遠道對甄嬛說了浣碧是私生女的事以後。我就奇怪,甄嬛作為長女都才知道,浣碧怎麼事先知道的?這事為什麼要讓她知道?
如此,也就只剩下了一種可能,這個既瞭解浣碧的身世秘密,又能早早告訴了她的人,只能是浣碧的親生母親----這個從未出場,並已早早死去的女人。
她以罪臣之女的身份與甄遠道相戀,生下子女,但礙於身世不幸,連累女兒只能寄身為奴(甄遠道的安排),在她心中一定是不甘,這種不甘一定也曾寄希望於甄遠道,而甄遠道沒能滿足這一願望,隨著時光蹉跎,浣碧母親一生痴心化為流水,臨終之際,她決定不再沉默,不願將秘密帶進墳墓,而是私自告訴了尚在幼年的浣碧。
這麼做只有一種結果:時刻提醒和加重甄遠道心中的內疚和負罪感。後面的劇情證明,她勝利了,但卻犧牲了自己的親生女兒。 在浣碧一生糾結,痛楚莫名的經歷中,我看到了一個女人對辜負她一生情意的男人的深深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