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地蔬菜蝸牛發生特點及防治對策 黃建華 沈忠才 摘要 分析保護地蔬菜蝸牛發生期早、為害時間長、局域性發生明顯、發生量大、食性雜、為害重等特點,提出採取農業防治、物理防治、化學防治相結合的綜合防治對策。
保護地蔬菜蝸牛發生特點及防治對策 黃建華 沈忠才 摘要 分析保護地蔬菜蝸牛發生期早、為害時間長、局域性發生明顯、發生量大、食性雜、為害重等特點,提出採取農業防治、物理防治、化學防治相結合的綜合防治對策。
關鍵詞 保護地蔬菜;蝸牛;發生;防治 近年來,隨著農業種植業結構的調整,大豐市以塑膠大棚為主的蔬菜保護地面積逐步擴大,目前全市種植面積已達1 333.3hm2。蝸牛是喜陰暗潮溼環境的軟體動物,多數蔬菜保護地的光、溫、溼環境較有利於其生長繁殖。因此,蝸牛對各種蔬菜的為害逐年加重。到2006年,全市保護地蝸牛發生面積已達800hm2,蝸牛已成為本地區保護地蔬菜上的主要有害生物。近年來,我們對蔬菜保護地上蝸牛的發生為害情況進行了觀察與調查,基本摸清了其發生、為害特點,提出並組織實施了無公害綜合防治技術措施,有效地控制了蔬菜保護地蝸牛的大面積嚴重為害。1 發生為害特點 1.1 發生期早,為害時間長 蔬菜保護地常年3月上旬棚內平均溫度達12℃以上時,蝸牛開始活動,併為害蔬菜,比露地蔬菜地發生早35-40d。大多數成貝蝸牛在春季交配產卵繁殖。進入6月中、下旬棚內溫度高於35℃時,便鑽入土中或草叢中隱蔽,不食不動。此時蝸牛殼口有白膜封閉。入秋後9月中、下旬隨著溫度的降低,棚內較潮溼時,蝸牛又開始活動、為害,部分成貝蝸牛在秋季交尾產卵繁殖。到12月中、下旬棚內平均氣溫下降到10℃以下時便爬入土中或草堆、磚石下越冬,比露地蝸牛越冬推遲25~30d。1.2 局域性發生明顯,發生量大 據調查,一般地勢低窪的蔬菜保護地、種植多年的老蔬菜保護地、靠近進排水溝、渠的蔬菜大棚、底部無固定塑膠圍裙的大棚、同一大棚內靠近圍裙的兩側等地段發生數量多、為害重,最多地段80頭/m2以上。此外,在適宜發生期內,大(闊)葉蔬菜(如大白菜、甘藍、茄子等)保護地因下部廕庇潮溼,有利其大量發生、繁殖,為害較重。據2006年4月上旬對大棚茄子、大白菜地的多點調查,平均分別有蝸牛18.2頭/m2和11.7頭/m2,明顯多於同一保護地段小青菜的1.9頭/m2。1.3 食性雜,為害重 據觀察,蝸牛能為害保護地內的甘藍、白菜、蘿蔔等十字花科蔬菜,以及豆科、茄科和瓜類等絕大多數蔬菜的苗與果實。蝸牛主要利用舌面上的尖齒刮食蔬菜葉片及果實,形成缺刻或孔洞,影響產量和外觀品質。據多點調查,一般發生地段產量損失在4%-8%左右,嚴重發生時減產達20%以上。蝸牛還可以刮食幼苗嫩莖,造成缺苗斷壟,是保護地蔬菜育苗期的重要有害生物。此外,蝸牛爬行時在蔬菜(或果實)上留下的黏液及排洩的糞便,不但影響光合作用,導致減產,還影響蔬菜的外觀商品品質。2 防治對策 2.1 農業防治 (1)定期清除保護地四圍雜草,消滅蝸牛棲息地。雨後及時疏通排水溝,以防保護地積水潮溼。(2)大棚四周下部要做好固定的塑膠圍裙,棚內進、出水溝平時要堵塞,以防棚外蝸牛爬入棚內。(3)利用蔬菜換茬,進行中耕滅卵,尤其是棚內四周。中耕鬆土後結合適期悶棚,一方面使大量的蝸牛卵曝曬於土表,讓其自行破裂,另一方面耕翻作業也可殺死部分蝸牛,減少棚內蝸牛密度。(4)對蝸牛發生特別重,又有條件(如有水源)的保護地,可採取水、旱輪作,如水稻與蔬菜輪作等,防治效果良好。2.2 物理防治 (1)人工捕捉。蝸牛爬行較為緩慢,清晨日出前或陰雨天,蝸牛活動為害時,在地面、植株上很容易捕捉,但用工量較大。(2)用菜葉、草堆等誘捕。傍晚前後在保護地上設定草堆或菜葉堆,夜間蝸牛會集中躲於其下,次晨日出前揭開菜葉、雜草,將誘集的蝸牛集中殺死。(3)撒石灰。於傍晚在植株周圍土面或蔬菜行間,撒剛化開的新鮮生石灰,夜間蝸牛爬過石灰時即失水致死,但地面潮溼時效果較差。2.3 化學防治 在蝸牛盛發期間,於傍晚用6%四聚乙醛GR(密達)11.25-15kg/hm2,拌細土225~300kg,撒施在田間,或將顆粒劑點施在植株下部地面,每平方米放2-3個點,每點放0.5~1.0g。還可用80%敵敵畏乳油300倍液噴霧在炒香的糠、豆餅粉上,配成有效成分3%~5%的毒餌,施於田間進行誘殺。3 參考文獻 [1] 王文忠,紀平,董立波,等.淺談蝸牛對大白菜的危害及防治措施[J].現代農業科技,2007(1):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