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來看世界呀
-
2 # 科學黑洞
以現在的科學技術人類是進不了星際航行時代的,好好待在地球上研究科技就好。
看旅行者號姐妹飛行了四十多年,才飛了二百多億公里,照這個速度進行下去飛出太陽系(引力作用範圍奧爾特雲)得上萬年吧!想一想拿自己的一生時間去星際航行也航不多遠,完全沒有什麼意義!況且這兩個星際探測器都是放養的狀態,到2025年就徹底自由自在隨心飄遠了。雖然那是四十年前的技術,現在來說可能會更先進一些,但影響不會太大。航天器的速度依舊是我們的限制,歸根結底還是能源的利用方式問題。如果實現了可控核聚變的技術或者更高階的方式,至少可以星際航行在太陽系逛一圈,並且能夠再回來。所以目前來說只能繼續發展科技,星際航行只能緩一緩了。
根據現在人類的航天發展在數十年內應該可以實現在月球和火星之間折騰一下!
-
3 # 科學船塢
星際航海時代最起碼要做到的是恆星際之間的航行,比如從太陽系抵達4光年之外的比鄰星(半人馬座α恆星系三顆恆星中的一顆)應該不能成問題吧。
在天文尺度上,動輒成百上千光年,如果以人類目前的技術,想要完成這樣的航行簡直是天方夜譚,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以現在的科技,無論從哪個角度也無法進入星際航海時代。
我始終認為,真正向著太空進發的人類應該放下分歧,達成合作,不然這個日期就要往後拖,繼續往後拖。然而真正想要實現精誠合作的目的,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想要達到星際航海時代,不僅需要能源技術邁過一個臺階,還要在材料、裝備製造等各個領域也都要邁過一個臺階。
飛船的維生系統怎麼設計、飛船多大、飛船能飛多快,最起碼也得達到光速的百分之幾才行。如今人類的探測器在太空中執行持續的時間最久、飛的最遠的就屬旅行者一號了,41年過去了,居然還有電。
像我們看科幻電影時,那些動輒百公里長的鉅艦,那才是未來人類真正的目標。
-
4 # vv我心飛翔vv
從1957年10月4日蘇聯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人類航天科技才經歷了短短的半個多世紀,就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和突破。
美國的阿波羅11號於1969年7月成功登陸月球,航天員尼爾·阿姆斯特朗和巴茲·奧爾德林成為歷史上最早登陸月球的人類。
一位名叫馬斯克的人成立了SpaceX公司,該公司開發龍飛船後,成為地球上第四個能飛到空間站實體。前三個是國家,美國、俄羅斯、中國,只有他們,是馬斯克的公司。
馬斯克的夢想是一部分人類移民火星。地球生物六億年間已遭遇五次大滅絕,馬斯克希望,這一部分人是太空拓荒先驅,也是人類的備份。馬斯克預測,2040年,繁華城市會在火星出現,2070年時,火星人口將突破百萬,人類會以火星為跳板,逐步探索更多星球。
也許不久的將來,你我也可以買一張飛往火星的船票,前提是要掙夠足夠的錢。
回覆列表
以目前的航天技術,在太陽系內逛逛就很了不起了,星際航行是不可能實現的,飛1光年都需要成千上萬年,還折騰什麼?先載人登陸火星再說吧。
現在的火箭是透過一定方式使燃料燃燒形成高溫高壓環境,形成的推力使火箭加速起飛,但是這些燃料釋放能量的效率比較低,因此火箭需要攜帶大量燃料,佔據火箭內的很大部分空間,重型火箭輕易達到2000噸,這麼個大傢伙提供的推力卻很有限,燃料燒的太快了,飛船不能持續長時間的加速,有時候還需要利用行星的引力彈弓效應加速,速度雖然可以達到脫離太陽系引力的程度,但太陽系半徑1光年左右,飛出太陽系至少也得需要幾千年。
星際航行所需要的航天規模一定比目前世界各國加一塊還大若干倍,以目前的航天發射方式,耗費的資金將難以估計。月球基地建設、火星載人登陸都已經叫了幾十年了,雖然技術上都已經有實現的可能,但是一直沒有正式的實施,現在的火箭技術還比較昂貴,並且還得平衡各方面的發展,自然不可能孤注一擲將大部分力量都集中在航天探索上。在那之前還得解決能源問題,利用更高效的能量輸出方式,比如核聚變、反物質等。
星系的跨度是以萬光年為單位的,要進行這樣的長途星際航行,消耗的能量和需要的速度是非常恐怖的,飛船也得足夠大,也得生命科學快速發展,畢竟現在人類壽命才100年左右,還沒出太陽系就老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