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日綱在太平軍中擔任的是: 燕王 簡介 廣西貴縣人,太平天國將領,後來被封燕王。秦日綱本名秦日昌,因避北王韋昌輝諱而改名日綱。在1856年的「天京事變」中,秦日綱參與北王誅殺東王楊秀清的行動,後來被天王洪秀全處死。 秦日綱在早年加入拜上帝會,1851年參加金田起義,永安建制時任天官正丞相。1853年秦被封頂天燕,代翼王石達開駐安慶。次年5月封燕王,率軍援救北伐軍,至舒城折回。因武昌、漢陽失守,秦到田家鎮督師,12月被湘軍擊破,退回安徽。1855年秦日綱在廣濟擊敗湖廣總督楊霈,攻克武昌、漢陽。1856年率軍援鎮江,破清江北大營,7月圍丹陽受挫,降為頂天燕。同年9月發生「天京事變」,秦日綱受天王洪秀全密旨,與北王韋昌輝誅殺東王楊秀清,可是其後秦卻聯同北王繼續漤殺東王餘下部屬及其家人,更被迫追隨北王血洗翼王府。翼王石達開逃出天京後,北王派秦日綱帶兵追捕,秦日綱見天京以外的太平軍大多支援翼王,放棄追捕,改為攻擊清軍。北王韋昌輝被殺後,在翼王要求下,秦日綱最後仍被天王處死,並革除封爵。 經歷 秦日綱,原名秦日昌,廣西貴縣人,據《李秀成自述》,秦日綱為早期首義七人,現考據似不可信。金田起義後,為正軍法,蕭朝貴假託“天兄下凡”,由馮雲山、秦日綱為執法者(類似左右護法)。永安建制時,封為天官正丞相,列在群臣之首,僅在東、西、南、北、翼五王之下。1853年(癸好三年)定都天京後,封頂天侯,同年十二月,代翼王石達開駐守天京門戶、長江重鎮安慶。 1854年(甲寅四年五月)由,因夏官正丞相曾立昌等率領的北伐援軍在山東臨清州潰敗,秦日綱奉命統帥第二次北伐援軍前往直隸增援,封為燕王。後因在舒城楊家店戰敗,遂託辭“北路妖兵甚多,兵單難往”,引兵撤回,仍鎮安慶。北伐太平軍的失敗固有戰略決策失誤,但援軍不至也是一個重要原因,秦日綱難辭其咎。 1854年湘軍攻克武昌,太平軍守將石鳳魁、黃再興不戰而退至田家鎮,秦日綱奉命統理田家鎮大營軍務,並拿解石鳳魁、黃再興迴天京問罪。 是年十月,秦日綱率軍與湘軍陸師在半壁山大戰,先勝後敗,退回田家鎮。後防江鐵鎖為湘軍水師所破,秦日綱率各軍退守黃梅縣城及九江對岸小池口等處,指揮羅大綱、林啟容、陳玉成等將領分扼要隘,湘軍遂不得進薄。 翼王石達開旋即統率援軍來救,時論失守半壁山、田家鎮之罪,秦日綱被革去王爵,降為頂天燕。次年正月,太平軍於九江、湖口大敗湘軍水陸師,再次克復武昌。楊秀清因秦日綱之功,乃假託“天父因秦日綱革職之後,尚知愧厲,即可復還原職”,恢復其燕王之爵。 1856年(丙辰六年二月),秦日綱奉命率丞相陳玉成、李秀成、塗鎮興、陳仕章、周勝坤諸軍解救鎮江之圍。 二月,突破清軍封鎖,與鎮江守將吳如孝會合,大破清軍。後秦日綱率軍渡過瓜洲,攻土橋,破清軍欽差大臣託明阿馬營,連破清軍江北大營之虹橋、朴樹灣、三汊河等營,清軍大敗,望風而逃。 是月,秦日綱率大軍第二次攻克揚州,徵購糧草物資後南渡鎮江,留兵鎮守瓜洲,遮蔽鎮江,以牽掣江北清軍。 渡江後,秦日綱率軍與清軍爭奪運糧要道高資鎮。四月,秦日綱督軍進擊高資清軍營,清江蘇巡撫吉爾杭阿帶兵來救,被秦日綱團團包圍,清軍棄營而逃,吉爾杭阿用手槍自殺,太平軍佔領高資鎮。 此時清江南大營派張國樑率部來救吉爾杭阿,兵屯丹徒鎮,秦日綱乘勝進擊,大敗張國樑軍,五月凱旋迴天京。 1856年太平軍破孝陵衛清江南大營,解天京之圍,秦日綱有功。是年七月,東王楊秀清謀奪篡位、逼封萬歲,秦日綱奉天王密詔回京誅殺楊秀清。秦日綱因久受楊秀清威迫,更因“Wrangler事件”,受過楊秀清無理杖責,銜恨頗深。 秦日綱乃奉天王密命,與北王韋昌輝乘夜帶兵入城誅殺楊秀清,後附從韋昌輝,大肆株連,妄肆殺戮,計前後共屠殺了二萬多人,致使天京血流成河,韋昌輝雖是主謀,但秦日綱之暴虐亦可見一斑。 石達開回天京後與韋昌輝大起爭執,連夜出走,秦日綱竟奉韋昌輝之命帶兵追殺。天王洪秀全誅殺韋昌輝後,秦日綱亦被逮捕處死,廢除爵位。 評價 秦日綱是洪秀全一手提拔的將領。被太平天國封為燕王時,轄下職官600餘人,士卒數倍於官.楊秀清逼洪秀全封他為萬歲,秦日綱奉洪秀全之命,與韋昌輝一起殺了楊秀清.石達開強烈要求洪秀全餘韋昌輝,秦日綱又奉命殺了韋昌輝.後來,石達開要殺秦日綱,洪秀全未能保全秦日綱。於其族人,卻並未受到株連,這在太平天國處罰的將領中是較為罕見的。
秦日綱在太平軍中擔任的是: 燕王 簡介 廣西貴縣人,太平天國將領,後來被封燕王。秦日綱本名秦日昌,因避北王韋昌輝諱而改名日綱。在1856年的「天京事變」中,秦日綱參與北王誅殺東王楊秀清的行動,後來被天王洪秀全處死。 秦日綱在早年加入拜上帝會,1851年參加金田起義,永安建制時任天官正丞相。1853年秦被封頂天燕,代翼王石達開駐安慶。次年5月封燕王,率軍援救北伐軍,至舒城折回。因武昌、漢陽失守,秦到田家鎮督師,12月被湘軍擊破,退回安徽。1855年秦日綱在廣濟擊敗湖廣總督楊霈,攻克武昌、漢陽。1856年率軍援鎮江,破清江北大營,7月圍丹陽受挫,降為頂天燕。同年9月發生「天京事變」,秦日綱受天王洪秀全密旨,與北王韋昌輝誅殺東王楊秀清,可是其後秦卻聯同北王繼續漤殺東王餘下部屬及其家人,更被迫追隨北王血洗翼王府。翼王石達開逃出天京後,北王派秦日綱帶兵追捕,秦日綱見天京以外的太平軍大多支援翼王,放棄追捕,改為攻擊清軍。北王韋昌輝被殺後,在翼王要求下,秦日綱最後仍被天王處死,並革除封爵。 經歷 秦日綱,原名秦日昌,廣西貴縣人,據《李秀成自述》,秦日綱為早期首義七人,現考據似不可信。金田起義後,為正軍法,蕭朝貴假託“天兄下凡”,由馮雲山、秦日綱為執法者(類似左右護法)。永安建制時,封為天官正丞相,列在群臣之首,僅在東、西、南、北、翼五王之下。1853年(癸好三年)定都天京後,封頂天侯,同年十二月,代翼王石達開駐守天京門戶、長江重鎮安慶。 1854年(甲寅四年五月)由,因夏官正丞相曾立昌等率領的北伐援軍在山東臨清州潰敗,秦日綱奉命統帥第二次北伐援軍前往直隸增援,封為燕王。後因在舒城楊家店戰敗,遂託辭“北路妖兵甚多,兵單難往”,引兵撤回,仍鎮安慶。北伐太平軍的失敗固有戰略決策失誤,但援軍不至也是一個重要原因,秦日綱難辭其咎。 1854年湘軍攻克武昌,太平軍守將石鳳魁、黃再興不戰而退至田家鎮,秦日綱奉命統理田家鎮大營軍務,並拿解石鳳魁、黃再興迴天京問罪。 是年十月,秦日綱率軍與湘軍陸師在半壁山大戰,先勝後敗,退回田家鎮。後防江鐵鎖為湘軍水師所破,秦日綱率各軍退守黃梅縣城及九江對岸小池口等處,指揮羅大綱、林啟容、陳玉成等將領分扼要隘,湘軍遂不得進薄。 翼王石達開旋即統率援軍來救,時論失守半壁山、田家鎮之罪,秦日綱被革去王爵,降為頂天燕。次年正月,太平軍於九江、湖口大敗湘軍水陸師,再次克復武昌。楊秀清因秦日綱之功,乃假託“天父因秦日綱革職之後,尚知愧厲,即可復還原職”,恢復其燕王之爵。 1856年(丙辰六年二月),秦日綱奉命率丞相陳玉成、李秀成、塗鎮興、陳仕章、周勝坤諸軍解救鎮江之圍。 二月,突破清軍封鎖,與鎮江守將吳如孝會合,大破清軍。後秦日綱率軍渡過瓜洲,攻土橋,破清軍欽差大臣託明阿馬營,連破清軍江北大營之虹橋、朴樹灣、三汊河等營,清軍大敗,望風而逃。 是月,秦日綱率大軍第二次攻克揚州,徵購糧草物資後南渡鎮江,留兵鎮守瓜洲,遮蔽鎮江,以牽掣江北清軍。 渡江後,秦日綱率軍與清軍爭奪運糧要道高資鎮。四月,秦日綱督軍進擊高資清軍營,清江蘇巡撫吉爾杭阿帶兵來救,被秦日綱團團包圍,清軍棄營而逃,吉爾杭阿用手槍自殺,太平軍佔領高資鎮。 此時清江南大營派張國樑率部來救吉爾杭阿,兵屯丹徒鎮,秦日綱乘勝進擊,大敗張國樑軍,五月凱旋迴天京。 1856年太平軍破孝陵衛清江南大營,解天京之圍,秦日綱有功。是年七月,東王楊秀清謀奪篡位、逼封萬歲,秦日綱奉天王密詔回京誅殺楊秀清。秦日綱因久受楊秀清威迫,更因“Wrangler事件”,受過楊秀清無理杖責,銜恨頗深。 秦日綱乃奉天王密命,與北王韋昌輝乘夜帶兵入城誅殺楊秀清,後附從韋昌輝,大肆株連,妄肆殺戮,計前後共屠殺了二萬多人,致使天京血流成河,韋昌輝雖是主謀,但秦日綱之暴虐亦可見一斑。 石達開回天京後與韋昌輝大起爭執,連夜出走,秦日綱竟奉韋昌輝之命帶兵追殺。天王洪秀全誅殺韋昌輝後,秦日綱亦被逮捕處死,廢除爵位。 評價 秦日綱是洪秀全一手提拔的將領。被太平天國封為燕王時,轄下職官600餘人,士卒數倍於官.楊秀清逼洪秀全封他為萬歲,秦日綱奉洪秀全之命,與韋昌輝一起殺了楊秀清.石達開強烈要求洪秀全餘韋昌輝,秦日綱又奉命殺了韋昌輝.後來,石達開要殺秦日綱,洪秀全未能保全秦日綱。於其族人,卻並未受到株連,這在太平天國處罰的將領中是較為罕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