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陽光悅心張悅
-
2 # 教育同心圓
不寫作業怎麼知道學習成效呢?不寫作業怎麼鞏固所學知識呢?不寫作業拿什麼參加考試呢?……總之只要你是學生,就得寫作業。沒有商量的餘地。
-
3 # 小李滔滔
憑感覺,提這個問題的人,對作業該是多麼的恨之入骨啊。
作業是老師給學生布置的課外學習任務。
中小學生作業通常有口頭作業和筆頭作業。口頭就是講故事、演講、背誦等。筆頭就是抄寫、做題、寫作文等。
地球人都不喜歡寫作業,也包括我啦。
世界上學生作業最多的是亞洲國家:中國、新加坡、伊朗、菲律賓、日本等,小學生平均每天寫作業時間約1.5小時。
世界上學生作業最少的是歐美國家:美國、英國、西班牙、土耳其、法國等,小學生平均每天寫作業時間在1小時內。
其中,西班牙、土耳其嚴禁老師佈置作業,違反這一禁令者,無論教師、家長或學生都將受到指控。
可惜啊可惜,有人後悔投胎投錯地了。
熱身完畢,言歸正傳。
教育是我的主業。我試試分兩種方式來回答這個問題:
一種是標準答案,另一種非標準答案。
標準答案就是:
1、作業可檢測對知識的掌握程度。
2、作業可複習和鞏固所學知識。
3、作業透過練習來掌握及運用知識。
非標準答案就是:
1、作業的批改數量是校長判斷老師是否優秀的依據。
3、作業可以讓學生知道,原來抄寫100遍,是一種痛苦的懲罰。更糟糕的是,痛苦過後,抄寫的東西全忘了。
4、寫作業是家長追劇、打麻將、玩手機,讓孩子不再纏住自己的最好理由。
5、寫作業可以讓孩子知道,作業的好壞有兩種結果:一是捱罵,二是吃大餐。
6、好孩子的作業,可以提高孩子傲嬌的能力。壞孩子的作業,可以提高孩子扛揍能力。
7、孩子的作業,可以為課外輔導機構承擔部分房租,加加油,添磚加瓦。
8、作業可以讓孩子知道,即使寫得天昏地暗,考試成績依然是那樣慘不忍睹。
9、寫作業讓孩子明白,睡覺是世界上最美妙的事。可是,沒有作業,王者榮耀才是。
10、作業是學霸最好玩的遊戲。每當心情不佳的時候,都會寫寫作業開心一下。
好了,我先侃到這吧。
有更好答案的大爺大媽大叔大嬸大哥大姐,請自行補充!
-
4 # 是闊落吖
作為一名學生黨,我也想知道啊啊啊
曾經無數次詛咒過發明作業的人不得好死
當然,說歸說,還是流著淚寫完了作業。哭唧唧
為什麼要寫,,,不幾道哇
但是!作業既浪費樹木、紙張,破壞生態環境,又浪費我們的時間和精力,它就是個罪惡的東西啊啊啊(控訴一下,別當真)
-
5 # 老梁教育雜談
針對為啥要寫作業的問題我來談談個人見解
為什麼要給學生留作業一,為了鞏固課上知識,使學生加深印象
很多中小學老師在放學或者寒暑假等都會佈置家庭作業,而作業也曾經是許多學生的一種負擔,為此事國家教育部門還特意提出一個新名詞“減負”
其實留作業的根本目的並不是為了增加學生的負擔,而是想透過留作業的方式,讓學生自己在放假期間能夠不斷地溫習課堂上老師講過的內容,加深印象,不至於在開學時將知識遺忘
很多善於教導孩子的家長會以身作則,主動放下身邊的事情,陪孩子一同完成作業,並在一旁進行監督與指導,這種做法我一直都很贊同;當然有很多家長因為工作原因,不能把她多時間都放在孩子的學習上。他們缺乏監督監管,把學習的時間都交給了老師,如果學生學習不好,責任都歸功於老師,這樣也是不對的
二,佈置家庭作業有利於提高學生思考能力和更快的獨立
這點可能很多人都不能苟同,家庭作業怎麼能有這麼大的作用?其實我想說的是什麼呢,就是說在我們完成家庭作業的時候,我們的大腦得到鍛鍊,自然思考及動手能力會得到很大的提高;在此過程中避免了一些打小抄作弊的現象,可以讓學生獨立的完成自己的家庭作業。
家庭作業為什麼會成為“負擔”?一,天性愛玩,把課餘時間沒有合理利用
對很多孩子來講,天生愛玩,許多時候學校佈置的作業無法立馬的完成,現在社會科技發達的這麼迅速,手機可以上網,可以打遊戲,學生的現象時間都被這些佔據,結果留給寫作業的時間自然不多
還有就是有的學校的確不置的家庭作業較多,他們的說法是要讓孩子在空餘時間學習,的確不得不承認這可以介紹孩子平時玩遊戲的時間,但對於一些學習成績稍差,父母又不能進行全面督導的學生來講,家庭作業就是他們的一種負擔
二,父母錯誤的教育方法,讓學生不願意做作業
這裡我還要說一點,對很多家長的確對孩子的學習非常重視,但不要忘了,方法不對,努力白費,不知道有沒有人遇到這樣的情況,如果學生算錯一道題,做父母的就會破口大罵,甚至拳腳相加,就是非常不可取的,會對學生的心理造成極大影響,讓他們打心眼裡討厭家庭作業,因為他們日後的成長非常不利
總之,我希望學校能夠按照學生的實際情況佈置家庭作業,最後也希望父母能夠給孩子正確的讀的督導!
-
6 # 預測實戰
我有一個學生家長問我一個問題,說,我家孩子寫作業總是走私,這怎麼辦?
我首先回答了孩子為什麼寫作業?先要弄明白為什麼寫作業,才能寫好作業。寫作業的目的並不是寫完作業,也不是全寫對。寫作業的目的是~~在寫作業的過程中不斷的把自己飛出去的心拉回來,安定在當下的過程。心飛出去了,拉回來,心飛出去了,拉回來,直到,能夠穩如磐石,在你動起來的時候,才有能量如箭一般的衝出去。
因為孩子訓練過潛能,所以能夠清楚的看到心在亂動,只有看到自己的心。才能把心定住。
如果,在寫作業的時候,三心二意,一會幹這,一會幹那,你的心也會隨著亂動,久而久之,就會養成只要做事心就亂跑,什麼都不能安心下來的毛病。
-
7 # 兒童啟蒙成長中心
相信不少老師都有這樣的感覺:給學生布置作業,真是件費力不討好的差事!
其實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講,他們並不討厭“作業”本身,而是討厭那些沒有質量的作業。
那麼, 什麼才是學生心目中“有質量”的作業?
這些精心設計豐富多彩的課外作業案例,也許可以給你一些啟發。
好的作業也許是“長”這樣的:
01、尊重學生個體差異,設定層次化作業
一位英語教師在學完My Family後,佈置瞭如下作業:
A.要求能模仿課文錄音的語氣朗讀單詞和課文內容;
B.用英語向同桌介紹家庭成員;
C.讓學生互相到同學家去做客,用英語介紹各自的家庭成員。
學生可以按照個人喜好選擇A、B、C三類作業中的一種來做。
這種“自選作業”從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和學習能力出發,設計不同層次的、富有彈性的作業,讓每個學生都能夠保質保量地完成。
類似的還有“彈性作業”: 設定必做題和選做題,擴大供學生自主選擇的餘地。孩子們根據自己的能力去選做其中的一項或幾項,作業成了一種樂趣而不是負擔。
02、培養學生合作意識,設定合作型作業
“合作型作業”就是讓學生透過與他人合作而完成的作業,並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培養與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例如,一位教師在學習了食物這個單元后,讓孩子們根據食物金字塔設計自己的營養食譜,讓孩子們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任務。
這樣,每個孩子都會分配到相應的任務,有的負責搜尋肉類,有的負責搜尋蔬菜類,還有的負責查閱相關的英語單詞。
這樣的方式不僅增添了作業的趣味性,而且幫助學生鞏固了英語單詞,培養了合作意識。
03、提高學生綜合能力,設定實踐型作業
實踐型作業就是讓學生透過說、唱、做、演等實踐活動來鞏固所學知識的作業,讓學生在做作業的過程中,培養動腦、動口、動手等各方面的綜合能力,淡化“作業”的痕跡,提高學生做作業的新鮮感和興趣,真正把“要我做”變成了“我要做”。
比如讓學生模仿課文錄音並自己錄音,要求學生像交書面作業一樣交“有聲”作業──自己的錄音,他們就會不厭其煩地聽和練,以達到較好的效果。
04、增強學生創新能力,設定創編型作業
創編型作業就是引導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加工、整理、採集、剪貼、展評與課文有關的圖文資料,或根據課文的對話、故事理解進行繪畫和編曲創作等,在此過程中達到運用英語的目的。
例如有些學生喜歡畫畫,老師在學習了身體各部位的單詞和數字單詞後,讓孩子們畫一幅人物圖,並用英語加上自己描述性的語言。
有些學生擅長做手工,老師就讓學生製作自己的名片、節日賀卡等,將所學的英語加以運用,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此類作業主要針對小學中高年級學生的學習成果展示,他們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在“我的作業設計”這個板塊中自由地表達出來,這樣既可以培養創新思維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又鍛鍊了綜合運用的能力。
05、不注重能力的作業,都是假作業
學習了有關生態環境保護的內容後,有位老師設計的作業是:請同學們設計一條關於生態環境保護的標語,比比看誰設計的標語更準確、有新意和能打動人。
為了設計出合理的作業,學生必然會對教材內容深入分析比較,進行橫向和縱向的聯絡,尋找相關的資料進行佐證,對知識高度提煉,這不僅達到對知識內容的深層次理解和掌握,而且還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一份“有質量”的作業,除了老師會佈置,學生愛做之外,同時也應該使學生受益無窮。小學生好奇心強,求勝心強,抓住這一特點,教師們可以在作業中新增一些趣味,融入情景,讓學生輕鬆愉快、主動地完成作業。
- END -
回覆列表
大家都知道,孩子們在學校一學期才學一本課本,半年,一科,學一本書,並不是只是學書本上有限的內容,而是以課本為載體,學習一些知識點,基本上每天在學校上課都要涉及一些這樣的知識點,不管是傳授還是自學,或多或少,每天都要接受一點新知識,可是這些新知識是否讓全體學生都掌握了?老師心裡也沒底,光看課堂表現並不能真正瞭解學生對知識的接受程度,所以,留課外作業的目的:
一是為了讓孩子們練習鞏固課上學的知識點。很多時候因為課堂時間有限,不能充分練習,只好留做課下作業。
二、老師可以透過看作業,瞭解學生對知識的接受程度,根據這個程度查漏補缺,決定第二天的學習目標和內容。有時候,孩子們課堂上看起來學會了,可一寫作業,問題就會暴露,學了多少,有多少人學會、學通都要透過作業來了解。
除了上面的原因,作業還可能是預習新知識,還可能是對課本內容的拓展和補充,課本可以用來做知識點的載體,同時也是開啟相關知識的鑰匙,往往是透過上課學習一個知識點,課下就要孩子們瞭解收集整理相關方面的內容。編寫教科書的目的之一就是:以點代面。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半年讓孩子們每科學一本書上。
學習是個日積月累的過程,從小學到中學,教材的編寫也是根據孩子們不同的年齡階段的學習能力來編寫,分散到每天,每節課,所需要學會的知識點並不多,所以要想輕鬆搞定作業,就把每天的小知識點弄明白就可以了,每天跟得上學習進度,每個學期的學習成績就不會太差,我在另一個問題“作業太多怎麼辦”裡曾說過,要想作業不多,就要每天課上不留沒學會的尾巴,尾巴越多作業越難越多,久而久之就會跟不上課,“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本來是貶義,但如果對待學習,真正能把當天的“鍾”撞好,作業就不是問題,學習就不會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