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266214309263

    魯濱孫在(1659 )年( 9)月(30 )日被漂到荒島上。在荒島上,他剛開始主要食物是(野山羊 )。

    他在島上中糧的第一年裡收穫了(大麥 )和(稻子 ),把這些食物壓碎放進自己燒製的瓦罐中烤成(麵包 )。魯濱孫在島上患了( 瘧疾),他用(菸葉泡蘭姆酒 )治好了自己的病。他在島上捉到一隻鸚鵡,給他取名(波兒 ),還用(羊皮 )製造了一把傘。

    來到島上第23年,他突然發現島上出現了一群(野人 )他成了魯濱孫的僕人。一艘英國船來到該島附近,魯濱孫幫助制服了叛亂的水手,於1686年12月19日,帶著僕人乘船離開海島,他一共在海島上生活了(28 )年(2 )月( 19)日。

    《魯濱孫漂流記》結尾告訴我們,魯濱孫一生中最可怕的一次遇險是(遭遇300多隻野狼 )。

    《魯濱孫漂流記》這部小說是笛福受當時一個真實故事的啟發而創作的。1704年9月,一名叫亞歷山大·塞爾柯克的蘇格蘭水手與船長髮生爭吵,被船長遺棄在大西洋中,在荒島上生活4年4個月之後,被伍茲·羅傑斯船長所救。

    笛福便以塞爾柯克的傳奇故事為藍本,把自己多年來的海上經歷和體驗傾注在人物身上,並充分運用自己豐富的想象力進行文學加工,使“魯賓遜”不僅成為當時中小資產階級心目中的英雄人物,而且成為西方文學中第一個理想化的新興資產者。

    擴充套件資料

    《魯濱遜漂流記》是適應西方歷史文化發展新趨勢而出現的經典文字,從人類的創造性勞動中,進一步看到了人的能力的巨大作用,從而弘揚人的聰慧與勞動創造能力,否定了上帝萬能及其上帝創造一切的荒謬理論。

    作品透過魯濱遜荒島27年艱苦卓絕的經歷,象徵性地展示了人類發展的基本軌跡,從而提出了勞動創造歷史的時代主題。

    從表面上看這是一部歷險小說,故事情節簡單明瞭。然而,如果借用後殖民批評理論去解讀,《魯濱遜漂流記》就折射出了殖民主義的思想。這部小說的主角是一位典型的資產階級殖民主義者,他定居在荒島上,並且殖民著這片荒島。

    他不但控制著整個荒島、而且征服了他的同伴。這部小說呼喚殖民內容的研究,事實上從這部小說的每一個方面都能看出殖民主義傾向。

    在塑造主人公魯濱遜的時候所用的一個很出色的手法就是心理描寫。透過一系列的心理描寫展示了魯濱遜的思想變化,也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他的性格特點。當魯濱遜在海上遇難時,他認為“毫無疑問,我從此再也不會見到他們了”。

    僅這麼一句話,卻很準確地將魯濱遜失去同伴後傷心、沉重的心情表現出來,同時也很好地烘托了他自感前途一片渺茫時的複雜心理。在寫魯濱遜開拓荒島時,就寫出了他前後從悽苦到快樂的心理變化。

    如“儘管我目前過著孤單寂寞的生活,但也許比生活在自由快樂的人世間更幸福”這句話充分的體現了魯濱遜此時對孤島的歸屬心理。而在“不速之客”這一篇章中,作者又用心理對比的手法,來襯托魯濱遜的那種心理落差後的痛苦。

    這些心理的描寫,細膩而深刻,都給讀者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小說還經常穿插一些人物的議論,比如“天不總是藍的,水不總是清的,草不總是綠的,花不總是豔的,人生也不可能一帆風順!”“花要凋落,草要枯黃,但春天又給它們生機。”之類的議論突出人物性格。

    作品還重視人物性格的塑造、環境和人物心理的描寫,還採用了很多日常生活用語,這些開闢了英國小說發展的新階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超市理貨員的工作內容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