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黃疸,很多家長都不陌生,這兩個字也可能是很多父母的噩夢。孩子出生沒多久,就發現面板和眼珠發黃,然後醫生說孩子有黃疸需要吃藥或者住院照光。
十月懷胎,各種擔心受怕,好不容易見到寶寶,剛在懷裡抱了幾天,還沒看夠,就被抱進了病房,矇住眼睛,孤零零的躺在暖箱裡,全身被藍色的光籠罩著。看到這樣的情形,很多父母都是傷心欲絕,初為人父人母的欣喜煙消雲散。
給那麼多家庭帶來傷痛的黃疸,到底是怎麼回事,為什麼剛出生的寶寶那麼多黃疸?
在胎兒期間,孩子的氧氣靠媽媽透過臍帶供應,他的氧分壓比較低,所以會有更多的紅細胞來搬運氧氣,等孩子出生後,他有了自己的呼吸,氧氣供應大幅增多,他就不再需要那麼多紅細胞了,所以大量的紅細胞要被破壞掉,破壞掉的紅細胞會釋放血色素,血色素分解最後會產生膽紅素。
另外一方面,因為身體發育不完善,尤其是早產兒,他們身體處理並將膽紅素排出去的能力也不足,所以就更容易導致血裡的膽紅素增多。膽紅素是橙黃色的,所以孩子看起來黃黃的,這就是黃疸了。
黃疸是新生兒非常常見的現象,好在大部分是正常的生理性的,一般在2周左右會消失,不會給孩子造成危害。但有一小部分孩子,因為早產、溶血、感染、餵養不當、或者膽道堵塞等原因,膽紅素產生得特別多,或者代謝、排出特別慢,導致血裡的膽紅素特別高,持續時間特別長,那就可能是病理性的黃疸。
病理性黃疸主要的危害是未結合的膽紅素可能會損害大腦神經,也就是大家說的核黃疸,一旦出現核黃疸,就可能出現嚴重後遺症,甚至死亡。核黃疸並不多見,大部分的病理性黃疸也都不會導致這個問題,但因為核黃疸後果很嚴重,所以醫生不敢對病理性黃疸掉以輕心。
那病理性黃疸該怎麼治呢?
因為黃疸的原因不外乎膽紅素產生多了或者膽紅素代謝、排出慢了,所以治療病理性的黃疸也主要從消除病因及促進排出兩方面著手。
對於感染、餵養、膽道堵塞等病因,自然應該針對病因做處理,但不管是什麼原因引起的黃疸,把未結合膽紅素降下來,就可以消除神經損害的風險,所以新生兒黃疸一旦達了不安全的範圍,就需要治療了。
目前認為,對於新生兒黃疸,藍光照射是最安全有效的治療方式。藍光可以將孩子體內的可能危害神經的那種膽紅素,轉化成一種可以直接從膽汁和尿液排出的膽紅素,從而達到退黃的目的,照藍光也是目前新生兒黃疸最常用的治療方式。
但並不是所有的病理性黃疸都要照光,什麼情況才算不安全,需要照光,也不能一概而論,而是需要在瞭解膽紅素水平的基礎上,由醫生綜合孩子的胎齡、出生體重、一般狀況等因素來決定。在國內的醫療環境下,因為醫患關係緊張,而核黃疸的危害又特別大,所以光療標準往往放得鬆一些。
透過光療,絕大部分的黃疸都可以降下來,但也有一些孩子需要配合一些其它治療,比如免疫球蛋白,特別嚴重的,比如溶血引起的黃疸,還可能需要進行換血治療,這些都是醫生才能做的決定,家長所要做的就是聽從醫生的安排。
照光通常需要在醫院裡進行,而且新生兒通常都住在隔離病房,導致孩子和父母分離,所以很多家長都期望有一些不用照光的方法,比如曬太陽、吃中藥。
曬太陽是能幫孩子退黃的,但小面積的暴露效果很有效,大面積的暴露孩子無法保暖,而且直接讓新生兒暴露在Sunny下,紫外線還會損傷孩子面板,所以不建議透過曬太陽來給孩子退黃。
中藥是國內特有的退黃方式,比如茵梔黃普遍用於黃疸的治療,這個藥既有注射液,也有口服液和顆粒,直到最近,藥監局才禁止將茵梔黃注射液用於嬰幼兒,但口服液和顆粒依然不在被禁之列。所以,即便上市前沒做過嚴格的臨床藥物試驗,茵梔黃依然會是很多中國孩子來到這世上吃的第一種“藥"。
瞭解我對中醫藥態度的人自然知道,我不建議使用任何中藥(按中醫理論來使用的藥),無論是孩子還是大人,無論是注射液還是口服藥,都不建議用。
所以如果孩子有黃疸,家長能做的就是儘量頻繁按需餵養,讓孩子多吃多排便,同時觀察孩子黃疸變化情況,按醫生的意見去複查監測,有黃疸加重,不吃奶,反應差,大便發白這些情況及時去醫院,至於要不要照光,要不要做其它檢查查詢黃疸原因,聽醫生的意見就好。
對於黃疸,很多家長都不陌生,這兩個字也可能是很多父母的噩夢。孩子出生沒多久,就發現面板和眼珠發黃,然後醫生說孩子有黃疸需要吃藥或者住院照光。
十月懷胎,各種擔心受怕,好不容易見到寶寶,剛在懷裡抱了幾天,還沒看夠,就被抱進了病房,矇住眼睛,孤零零的躺在暖箱裡,全身被藍色的光籠罩著。看到這樣的情形,很多父母都是傷心欲絕,初為人父人母的欣喜煙消雲散。
給那麼多家庭帶來傷痛的黃疸,到底是怎麼回事,為什麼剛出生的寶寶那麼多黃疸?
在胎兒期間,孩子的氧氣靠媽媽透過臍帶供應,他的氧分壓比較低,所以會有更多的紅細胞來搬運氧氣,等孩子出生後,他有了自己的呼吸,氧氣供應大幅增多,他就不再需要那麼多紅細胞了,所以大量的紅細胞要被破壞掉,破壞掉的紅細胞會釋放血色素,血色素分解最後會產生膽紅素。
另外一方面,因為身體發育不完善,尤其是早產兒,他們身體處理並將膽紅素排出去的能力也不足,所以就更容易導致血裡的膽紅素增多。膽紅素是橙黃色的,所以孩子看起來黃黃的,這就是黃疸了。
黃疸是新生兒非常常見的現象,好在大部分是正常的生理性的,一般在2周左右會消失,不會給孩子造成危害。但有一小部分孩子,因為早產、溶血、感染、餵養不當、或者膽道堵塞等原因,膽紅素產生得特別多,或者代謝、排出特別慢,導致血裡的膽紅素特別高,持續時間特別長,那就可能是病理性的黃疸。
病理性黃疸主要的危害是未結合的膽紅素可能會損害大腦神經,也就是大家說的核黃疸,一旦出現核黃疸,就可能出現嚴重後遺症,甚至死亡。核黃疸並不多見,大部分的病理性黃疸也都不會導致這個問題,但因為核黃疸後果很嚴重,所以醫生不敢對病理性黃疸掉以輕心。
那病理性黃疸該怎麼治呢?
因為黃疸的原因不外乎膽紅素產生多了或者膽紅素代謝、排出慢了,所以治療病理性的黃疸也主要從消除病因及促進排出兩方面著手。
對於感染、餵養、膽道堵塞等病因,自然應該針對病因做處理,但不管是什麼原因引起的黃疸,把未結合膽紅素降下來,就可以消除神經損害的風險,所以新生兒黃疸一旦達了不安全的範圍,就需要治療了。
目前認為,對於新生兒黃疸,藍光照射是最安全有效的治療方式。藍光可以將孩子體內的可能危害神經的那種膽紅素,轉化成一種可以直接從膽汁和尿液排出的膽紅素,從而達到退黃的目的,照藍光也是目前新生兒黃疸最常用的治療方式。
但並不是所有的病理性黃疸都要照光,什麼情況才算不安全,需要照光,也不能一概而論,而是需要在瞭解膽紅素水平的基礎上,由醫生綜合孩子的胎齡、出生體重、一般狀況等因素來決定。在國內的醫療環境下,因為醫患關係緊張,而核黃疸的危害又特別大,所以光療標準往往放得鬆一些。
透過光療,絕大部分的黃疸都可以降下來,但也有一些孩子需要配合一些其它治療,比如免疫球蛋白,特別嚴重的,比如溶血引起的黃疸,還可能需要進行換血治療,這些都是醫生才能做的決定,家長所要做的就是聽從醫生的安排。
照光通常需要在醫院裡進行,而且新生兒通常都住在隔離病房,導致孩子和父母分離,所以很多家長都期望有一些不用照光的方法,比如曬太陽、吃中藥。
曬太陽是能幫孩子退黃的,但小面積的暴露效果很有效,大面積的暴露孩子無法保暖,而且直接讓新生兒暴露在Sunny下,紫外線還會損傷孩子面板,所以不建議透過曬太陽來給孩子退黃。
中藥是國內特有的退黃方式,比如茵梔黃普遍用於黃疸的治療,這個藥既有注射液,也有口服液和顆粒,直到最近,藥監局才禁止將茵梔黃注射液用於嬰幼兒,但口服液和顆粒依然不在被禁之列。所以,即便上市前沒做過嚴格的臨床藥物試驗,茵梔黃依然會是很多中國孩子來到這世上吃的第一種“藥"。
瞭解我對中醫藥態度的人自然知道,我不建議使用任何中藥(按中醫理論來使用的藥),無論是孩子還是大人,無論是注射液還是口服藥,都不建議用。
所以如果孩子有黃疸,家長能做的就是儘量頻繁按需餵養,讓孩子多吃多排便,同時觀察孩子黃疸變化情況,按醫生的意見去複查監測,有黃疸加重,不吃奶,反應差,大便發白這些情況及時去醫院,至於要不要照光,要不要做其它檢查查詢黃疸原因,聽醫生的意見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