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暢遊文字

    古人云:“是樂出於人而還感人,猶如雨出於山,而還於山;火出於木,而還燔木。”音樂、舞蹈產生於人,又回過來感染人,就象雨水形成於山林,落下來又滋潤了山林,火從木上燒出,回過來又燃燒木頭。這段話以生動的比喻,準確地闡明瞭藝術與生活之間的作用和反作用的關係。

    一、表演性舞蹈的認識和教育作用

    表演舞蹈主要是透過演出供人欣賞,使人們從欣賞中得到娛樂和休息,這是它的直接作用。但更主要的是使人透過欣賞得到某一方面的生活知識,受到某種思想情緒的感染,這就是認識作用和教育作用。

    優秀的舞蹈作品反映自然和社會的各種場景,反映不同時代,不同民族的生活,風俗習慣和豐富的精神世界,從而幫助人們增長知識,開闊視野,提高對生活的認識和洞察力。

    藝術家在再現他們所認識的生活場景和塑造藝術形象時,絕不可能是漠不關心地純客觀地模擬和翻版,必然要滲透他個人的觀點,他對這一特定生活內容的愛憎和褒貶,從而引導和影響人們對生活作出自己的評價,並激勵人們去探索,追求和爭取現實美好的生活理想、批判、否定生活中虛偽、醜惡、腐朽的事物。這就是藝術的思想教育作用,它和認識作用是緊密聯絡在一起的。

    中國的舞蹈藝術,歷來就有著重視其認識作用及教育作用的傳統。

    雲南彝族人民中有一種古老的巫舞,過去一般都在“送祖靈”大典時跳。舞蹈開始時,巫師先用雙手做出採摘野果的動作,接著又兩腿蹦跳錶演追逐野獸的情景,繼而做出放牧羊群的姿態,最後是鋤地耕作的舞蹈。這個舞蹈常常通宵達旦地進行。它形象地再現了原始生產的發展過程,對人們瞭解原始人的生活歷史自然有著很大的認識作用。

    傳統舞蹈還肩負著傳授歷史知識的重任。湖南土家族過去跳《擺手舞》時,必須由領頭巫師先唱一遍《遷徙記》,就是一部敘述本族歷史的長篇史詩。雲南白族“打歌”時所唱的《創世紀》、《白王歌》,也都包含著豐富的歷史內容,所以白族人民中有這樣的說法:“老的不講古,小的失了譜。”強調了歷史知識的重要性。

    舞蹈的教育作用,在中國傳統舞蹈中也是被突出地強調著的。實際上中國的最早教育方式,就是舞蹈。

    古籍《尚書·堯典》中記錄的“擊石拊石,百獸率舞”。不言而喻,這裡的“百獸率舞”,就是他的教育手段。

    《春牛》是中國流傳廣泛的一種民間歌舞。它起源於古代迎春的習俗,其中也帶有豐富的教育內容。福建地區的《春牛》舞表演中,必不可少的是兩個丑角,一老一少,老的手拿木棒和牛角,少的手拿算盤和米鬥。當舞蹈在表演插秧等動作時,老的就使勁用木棒敲擊牛角,同時高聲喊叫:“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年少的便把算盤珠子搖得嘩嘩地響,同時高喊:“一年之計在於春,莫待秋來鬥無情!”一唱一和,此起彼伏,震撼著人們的耳膜和心靈。這個舞蹈中間所蘊涵著的教育意義是很明顯的。

    二、自娛性舞蹈的情感交流和促進團結的作用

    自娛性的舞蹈活動,在人們生活中還起著交流感情和促進團結的作用。中國古代社會中的社交舞蹈有著很長的歷史。只是後來才漸斬消失了。其間,主要是越來越僵硬的封建意識起了桎梏作用。但是在民間,舞蹈促進友誼和團結的作用並沒有消失。例如,在北京郊區和山東的某些農村,至今還有利用春節組織秧歌隊互訪的習俗,透過互訪來增進友誼。如果平日有些齟齬,透過秧歌活動也就煙消雲散,和好如初了。

    目前,交誼舞、現代舞的自娛性舞蹈,無不是作為一種情感交流、工作往來關係的現代社會發展的重要手段,人們在集體舞蹈活動中,透過統一的節奏,一致的動作,整齊的、有規律的隊形變化,從而培養起強烈的整體觀念,獲得了在集團制約下運動的自由感。這在原始社會中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德國藝術家格羅塞在他所著的《藝術的起源》是曾這樣描述:“在跳舞的白熱中,許多參與者都混而成一個,好象是被一種感情所激勵而動作的單一體,在跳舞期間,他們是在完全統一的社會態度之下,舞群的感覺和動作正象一個單一的有機體。原始跳舞的社會意義全在於統一社會的感應力。他們領導和訓練一群人,使他們在一種動機,一種感情之下為一種目的而活動。它至少乘機介紹了秩序和團結進入這些狩獵民族的散漫無定的生活中。”他認為:“藝術對於民族生活的最有效和最有益的影響,還在於能夠加強和擴張社會的團結。”而舞蹈就是實現這種最有益的影響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舞蹈的這種功能,在要求團結齊心,振興中華的今天,不仍然是值得重視和發揚的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普通二本生考清華計算機系研究生的機率有多大?要具備什麼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