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462776450984

    你沒有到無慾無求的境地,無慾無求是不靠外在來滿足自己的慾望,填補空虛,這些都不需要。

    人的得失煩惱無非是來自於心的不安,而因為如此才向外求取,就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慾望,無論何種理由,全逃不過這一定律。

    若無所求,則心自安,若無慾,則心自定。

    到此境界,自然而然就知道該做什麼,因為思想不受任何概念束縛,他不是行為上,而是心念上,他做的絕對是該做的,且絕對不是錯的,這個錯不是世間評價,以世俗眼裡,可能覺得無法理喻,但在他的境界中卻是完美,為何如此?以無所求故。

    如果不明白,即以《超體》舉例子,人達到某種無慾的程度,從前的掛礙一下就變了,也不必看人臉色行事,也不用管好壞善惡,一切概念全然放下,達到至境時,連佛也踏在腳下,即毗盧頂上行,佛也不住,還要什麼可擔心的,執著的,這是無求的極致。

    世俗眼光多是被自身慾望所障礙,所以看不到本質,看到屍體“肉類”,也會起貪心,見到業力所造的幻像,哪怕畜生也會覺得好看,甚至想行淫,眾生眼中無非是慾望,眼所及都是貪念,所以被物所轉,不能見到本質。

    當人的無慾時,並不是生理上的一蹶不振,也不是不見美女,而是貪念不起,不在境界中顛倒不已,所以再看世界,確實是有種異樣的感覺,也就是《超體》中,女主觀世界時那種不同的感受,慾望不生,則根塵必定迴轉,所以能起諸多不可思議,超體看似科幻,實際是真實不虛。

    想達到無慾,要經歷損的過程,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即人心死道心生,脫胎換骨,重新做人,整個人都不好了,《超體》中利用一種高科技或者化學物質,來達到身體的改變,心裡上經歷了大苦,這很像修行。

    修行也要經歷一翻,甚至死的體驗,歷代祖師大德無不如此,最後,達到達摩大師的境界“心如牆壁,內心無喘”,這不就無慾無求嘛!?

    《超體》中經歷此番後,一改往日,她可以視一切都不存在,對女友不再有情,對規則不再束縛,電影表達只是微乎其微的一部分而已,我們看古大德怎麼說,“一朝覺悟後,三界任恆眠”。

    事實上,在執著逐漸消失時,人會失卻所守,會不知該幹什麼,可憐的我們,無始劫來,都是受著業力牽引,善惡價值觀,處處束縛,一旦解開繩索,我們會心生恐懼,不知該怎麼活,小果聖人,乾脆什麼都不做,直接去涅槃,而大菩薩,則會心生悲憫,不取涅槃,廣度眾生。

    沒有什麼道德綁架,小果聖人已超脫,此生已辦,不受後有,完全的獨立自我,梵我,大梵天王,都接近解脫,真正的不問世事。

    我們所無慾無求是卸掉不必要包袱,而再去起心生活則是安住在無慾無求的境界中做事,故而佛說我四十九年說法,未曾講一字,卻留下了如此多的教言,在 佛的境界中沒有生滅之相,所以叫不動尊,並不是不說法,不講話,同樣,我們在生活中也要做事,只是心中不著痕跡,這才是真的放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上聯:花開花落一生死,如何對下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