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正常啊。我們讀書時應該會受到古詩的影響,比如“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文言詩詞大多數都是描繪的被貶之後的文人寄情山水,然後尋得內心平靜的內容。
我們很小就背過的《陋室銘》《歸園田居》《記承天寺夜遊》《與朱元思書》等這些都表達的是塵世失意、歸隱山林的念頭。遠離塵世、寄情山水應該是每一個喜歡這些古詩詞文言的人,都會有的念頭。
不過我建議最好不要去寺廟。因為現代的寺廟有點複雜,和古代的是沒法兒比的。那些出世的僧人本質上是加入了某個組織,要遵守宗教的信仰和制度,作息和任務都很嚴格的。而寺廟的訪客,大多是對功名利祿有所求的人,比如想求取功名、想升官發財,想保平安等。
去寺廟住反而會更加感到自由和意志被束縛,或者更是被世俗事務紛擾。所以我認為去山莊景區的酒店或民宿裡小住一陣,會更好。
我每次回老家都會去我們那兒的丫山上走走逛逛,感受自然的氣息。
更深層次的出世,其實是自我內心的修煉。斷舍離、極簡主義、個人主義,不妨試一試這樣的生活方式。“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當你可以極簡掉生活中的各種紛雜的慾望,可以捨棄掉那些不想要的人際關係,可以平靜地接納自我,無視世俗世界裡對所謂“成功”和“價值”的定義,不在乎所有充滿惡意或滿滿勢利的標籤,去做純粹的自我時-------一副播放白噪音的耳機、一個香插、一場窗外的秋雨,都會是你歸隱的山林。//
很正常啊。我們讀書時應該會受到古詩的影響,比如“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文言詩詞大多數都是描繪的被貶之後的文人寄情山水,然後尋得內心平靜的內容。
我們很小就背過的《陋室銘》《歸園田居》《記承天寺夜遊》《與朱元思書》等這些都表達的是塵世失意、歸隱山林的念頭。遠離塵世、寄情山水應該是每一個喜歡這些古詩詞文言的人,都會有的念頭。
不過我建議最好不要去寺廟。因為現代的寺廟有點複雜,和古代的是沒法兒比的。那些出世的僧人本質上是加入了某個組織,要遵守宗教的信仰和制度,作息和任務都很嚴格的。而寺廟的訪客,大多是對功名利祿有所求的人,比如想求取功名、想升官發財,想保平安等。
去寺廟住反而會更加感到自由和意志被束縛,或者更是被世俗事務紛擾。所以我認為去山莊景區的酒店或民宿裡小住一陣,會更好。
我每次回老家都會去我們那兒的丫山上走走逛逛,感受自然的氣息。
更深層次的出世,其實是自我內心的修煉。斷舍離、極簡主義、個人主義,不妨試一試這樣的生活方式。“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當你可以極簡掉生活中的各種紛雜的慾望,可以捨棄掉那些不想要的人際關係,可以平靜地接納自我,無視世俗世界裡對所謂“成功”和“價值”的定義,不在乎所有充滿惡意或滿滿勢利的標籤,去做純粹的自我時-------一副播放白噪音的耳機、一個香插、一場窗外的秋雨,都會是你歸隱的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