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033971886052

    睡前和空腹時胃特別脹痛、胸口灼熱、拉肚子,甚至嘔酸水、便血,小心可能是胃潰瘍在作祟。古代雖然缺乏儀器,沒有“胃潰瘍”這個詞,不過老祖宗卻已知用“胃脘痛”、“心下痞”來形容胃潰瘍症狀。部分患者長期服西藥可能導致脾胃虛寒,中藥比較沒有這樣的副作用。

    而且中醫會用一些溫中、健脾益氣的藥,像補中益氣湯、四君子湯等補氣,使身體能保有力氣與營養,進而修復胃黏膜細胞。

    中醫善於根據症狀,瞭解患者的體質來治療,大致可歸納為以下三種證型:

    1‧氣滯型:經常打嗝、腹脹、胃痛、排氣多或常嘔酸水。

    2‧脾胃虛寒型:胸口灼熱感不明顯、腹脹、食慾減退、拉肚子、嘔酸水。

    3‧脾胃溼熱型:胃酸分泌量最多,胸口灼熱明顯,泛酸時最令人難受。

    其他常見原因還包含飲食不當、不良習慣及壓力等。飲食快速、暴飲暴食、三餐不定時、愛吃烤炸辣硬等刺激性的食物、喝酒、抽菸或情緒壓力,也都有可能引起胃潰瘍。

    如何應對?

    1、急性期制酸,緩解期活血化瘀胃潰瘍患者一般在急性期時會覺得胃酸過多、心下灼熱,甚至嘔酸水、解黑便等,有些制酸的中藥能幫患者緩解不適。

    例如針對脾胃溼熱體質的患者,中醫會用黃連消炎止瀉,或用貝母、烏賊骨粉制酸。潰瘍處進入慢性期會開始結痂,但胃黏膜在修復及再生過程中,有些細胞廢物代謝不出去,造成氣血不通暢,中醫將這種情形看成「瘀」,這時就會使用行氣、活血化瘀的中藥。白芨黏稠的部分兼具收斂、修復及保護胃壁作用,川七則能活血化瘀。

    2、當胃潰瘍蠢蠢欲動,患者感到灼熱悶痛時,還可由按摩一些穴位來緩解症狀。

    除了用手沿著肚臍周圍做順時鐘的按摩,最常按的穴位就是內關穴,可稍微抑制胃酸逆流、止嘔。腹脹痛及消化不良的人按腿上的足三里,能調節消化系統,針灸效果更佳。脾胃虛弱的人,通常連線兩手大拇指尾端、掌肉最多的大魚際底部會泛青色,患者將整塊大魚際搓紅、搓熱也能暫時緩解脾胃虛寒症狀。

    養胃還需配合作息及飲食調整,吃藥或針灸也能緩解胃潰瘍,根本的解決之道還是要從改善生活品質及飲食習慣做起。

    胃潰瘍患者常遇到的一個問題就是“哪些東西不能吃?”

    東西都是適量,沒有說完全不能吃,只是有些食物在胃潰瘍急性期時要特別節制。急性發作時,少吃大量的肉類、乳製品、甜食、咖啡或茶,酸性食物則需經稀釋,因這些食物會促進胃酸分泌,加重灼熱感。

    病患可能會追問:“那吃大量蔬果總可以了吧?”但大部分的瓜果類偏生冷,有些脾胃虛寒的患者吃了反而會腹脹,最好先詢問醫師的意見,再視個人體質斟酌食用。

    不要刻意追流行的養生法。臨床上常看到病患聽聞現在流行什麼養生方法就跟風,“到最後把身體都養壞了。”

    例如:

    有人早上空腹喝檸檬水或蔓越莓汁,期望能改變體內酸鹼值,但脾胃虛弱的患者喝了只會加重潰瘍。

    而生機飲食也不是每個人都適合,體質偏寒的人吃粗纖維或生冷的食物,腸胃問題也會更嚴重。

    平日喜歡大啖烤炸辣食物的人,中醫認為「肥甘厚味令人生溼熱」,若還合併抽菸、喝酒或情緒壓力,更要當心胃潰瘍找上門。

    再加上現代人習慣熬夜和晚起,經常錯過早餐或直接吃早午餐,打亂消化系統運作。

    起床後一定要吃早餐,而且最好在早上9點前吃完。依照中醫觀點,早上7~9點走胃經,最容易吸收營養;9~11點走脾經,這段時間身體已經在進行代謝反應並儲藏能量,如果這時才吃早餐,不但不容易吸收營養,長期下來腸胃功能也變得低下。

    如果空腹吃東西前,胃仍感到刺痛,可先用簡單食療改善食慾。水煮蓮藕粉呈半透明糊狀,能保護胃壁、消炎清熱,患者可先喝一點再進食,對緩解潰瘍也會有幫助。除了不要太晚吃早餐,睡前1~2個小時則應讓腸胃道淨空。

    不少患者晚上因胃酸分泌被痛醒,或因躺下時增加腹壓,胃酸逆流導致夜咳。睡前不宜吃太飽,讓腸胃道充分休息,就有機會改善睡眠品質。長期忽略胃潰瘍恐導致胃出血、穿孔、解黑便,或是慢性貧血,發作時最好還是立即就醫治療。日常作息也不能偏廢,三餐定時吃、細嚼慢嚥或多運動,這些方式都可幫助腸胃道蠕動,並讓腸胃維持在健康的狀態。

    您還有哪些健康養生方面的問題,關注南方健康,三甲醫院醫生顧問持續為您提供專業的健康知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楊挑可以跟螃蟹同時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