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瓜 開放分類: 植物、葫蘆科【藥 名】:毒瓜【來 源】:為雙子葉植物藥葫蘆科植物毒瓜的果和根。【功 效】:解毒消腫。【主 治】:治無名腫毒。【性味歸經】:辛、苦,平。有毒。入心經。【用法用量】:外用:搗敷適量。【動植物資源分佈】:分佈於廣西和廣東。【拉丁名】:Diplocyc-los Palmatus (L) C. Jettrey【考 證】:始載於《海南植物誌》。【中藥化學成分】:本品種子含油23%、蛋白質15%、油含石榴酸(Punicic acid)。 形態特徵:多年生草質藤本;根塊狀;卷鬚分2叉。葉片粗糙,長寬均為8—12cm,掌狀5深裂,裂片邊緣有疏齒。雌雄花常各數朵簇生於同一葉腋。漿果球形,直徑14—18mm,成熟時紅色而有白色花紋;種子卵圓形褐色,中間有一環帶。花期3—8月,果期8—10月。 地理分佈:分佈於臺灣、廣東和廣西等省區;越南、印度、馬來西亞也有。 生 境:生於丘陵山地的灌叢中。 毒 性:小孩吃成熟果實約15個後,引起頭痛,嘔吐、腹瀉、痙攣,15小時內死亡。豬食少量果實,引起呼吸困難、抽搐,最後死亡[5,A-8]。 屬中文名:毒瓜屬 屬拉丁名:Diplocyclos 科中文名:葫蘆科 科拉丁名:Cucurbitaceae 本科概述:本科全世界有110屬700種,主產熱帶地區。中國有29屬140種以上,分佈全國。本科植物有重要的經濟價值,其中許多種是常用的蔬菜和水果,如西瓜(CitrullusvulgarisSchrad.)冬瓜(Benincasahispida(Thunb.)Cogn.)、苦瓜(MomordiicackaranticaL.)、蒲瓜(Lagenariasiceraria(Molina)Standl.Var.DepressaSeer.)等,其中蒲瓜(或稱葫蘆瓜)味苦者有毒,不能食,中毒症狀有噁心、嘔吐、頭昏,頭痛、腹痛、全身痠痛、無力等,含葫蘆素(cucurbitacin)B。本科主要有毒植物有甜瓜、毒瓜等,其中毒表現為消化道刺激,引起劇烈嘔吐、腹痛、腹瀉等,主要毒性成分是苦味素及皂甙。其所含苦味素,統稱為葫蘆苦素(cucurbitacin),屬四環三萜化合物,主要以甙的形式存在於果實和根中,已知葫蘆苦素達50種以上,多具有一定毒性,味苦。已經分離鑑定的葫蘆苦味質有葫蘆苦素A(28-1)、B,C(28-2),D,E,F(25—9),G,H,I,J,K,L,O,P(28—3),Q(28—4)等。A環大多為C—3羥基或2,3位二羥基,或2、3位為醇酮,或1,2,3位為烯醇酮結構;在B環有△5,雙鍵;在C環11位有酮基;在D環17位有α-OH;側鏈部分為8個碳多羥基酮。
毒瓜 開放分類: 植物、葫蘆科【藥 名】:毒瓜【來 源】:為雙子葉植物藥葫蘆科植物毒瓜的果和根。【功 效】:解毒消腫。【主 治】:治無名腫毒。【性味歸經】:辛、苦,平。有毒。入心經。【用法用量】:外用:搗敷適量。【動植物資源分佈】:分佈於廣西和廣東。【拉丁名】:Diplocyc-los Palmatus (L) C. Jettrey【考 證】:始載於《海南植物誌》。【中藥化學成分】:本品種子含油23%、蛋白質15%、油含石榴酸(Punicic acid)。 形態特徵:多年生草質藤本;根塊狀;卷鬚分2叉。葉片粗糙,長寬均為8—12cm,掌狀5深裂,裂片邊緣有疏齒。雌雄花常各數朵簇生於同一葉腋。漿果球形,直徑14—18mm,成熟時紅色而有白色花紋;種子卵圓形褐色,中間有一環帶。花期3—8月,果期8—10月。 地理分佈:分佈於臺灣、廣東和廣西等省區;越南、印度、馬來西亞也有。 生 境:生於丘陵山地的灌叢中。 毒 性:小孩吃成熟果實約15個後,引起頭痛,嘔吐、腹瀉、痙攣,15小時內死亡。豬食少量果實,引起呼吸困難、抽搐,最後死亡[5,A-8]。 屬中文名:毒瓜屬 屬拉丁名:Diplocyclos 科中文名:葫蘆科 科拉丁名:Cucurbitaceae 本科概述:本科全世界有110屬700種,主產熱帶地區。中國有29屬140種以上,分佈全國。本科植物有重要的經濟價值,其中許多種是常用的蔬菜和水果,如西瓜(CitrullusvulgarisSchrad.)冬瓜(Benincasahispida(Thunb.)Cogn.)、苦瓜(MomordiicackaranticaL.)、蒲瓜(Lagenariasiceraria(Molina)Standl.Var.DepressaSeer.)等,其中蒲瓜(或稱葫蘆瓜)味苦者有毒,不能食,中毒症狀有噁心、嘔吐、頭昏,頭痛、腹痛、全身痠痛、無力等,含葫蘆素(cucurbitacin)B。本科主要有毒植物有甜瓜、毒瓜等,其中毒表現為消化道刺激,引起劇烈嘔吐、腹痛、腹瀉等,主要毒性成分是苦味素及皂甙。其所含苦味素,統稱為葫蘆苦素(cucurbitacin),屬四環三萜化合物,主要以甙的形式存在於果實和根中,已知葫蘆苦素達50種以上,多具有一定毒性,味苦。已經分離鑑定的葫蘆苦味質有葫蘆苦素A(28-1)、B,C(28-2),D,E,F(25—9),G,H,I,J,K,L,O,P(28—3),Q(28—4)等。A環大多為C—3羥基或2,3位二羥基,或2、3位為醇酮,或1,2,3位為烯醇酮結構;在B環有△5,雙鍵;在C環11位有酮基;在D環17位有α-OH;側鏈部分為8個碳多羥基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