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題
12
回覆列表
  • 1 # 相遇如風

    諸葛亮最怕的是劉備,劉備勢力大時,架空諸葛亮,諸葛亮在劉備哪裡話都不敢直說。劉備病危,三言兩語便讓諸葛亮感恩戴德,鞠躬盡瘁,為蜀國累死五丈原。劉邦可謂完全瞭解諸葛亮心思,恩威並施,讓諸葛亮一生不敢有異心。

    諸葛亮不怕曹操孫權,不怕司馬懿周瑜呂蒙陸遜,但唯獨懼怕劉備。

  • 2 # 風談天下

    有道是: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

    其實,比“豬一樣隊友”更可怕的,是“豬一樣的主子”。

    諸葛亮一生的各種牛逼,都不能抵消他遇上阿斗這樣主子的苦逼。

    那種因為實力不如對方的怕,都只是暫時的,回頭可以臥薪嚐膽,努力提高啊!

    那種因為前途無望的無力感,才是真正的恐懼。

    無論你如何努力,你都知道,一切都是徒勞的。

  • 3 # 笑搞

    “北定中原,還於舊都”,這是諸葛亮平生的理想。所謂“還於舊都”,就是要幹掉曹魏,回到洛陽重建大漢江山。如此,坐鎮洛陽的魏明帝曹,自然是他最大的對手。而曹帝手下,最強悍的謀略家也就是司馬懿。而且此人也是曹操最忌憚之人。

    建興十二年(234年)春二月,諸葛亮率大軍十萬由斜谷出,以木牛流馬運輸糧米,並進據武功五丈原(今陝西郿縣西南),屯於渭水之南。司馬懿也引軍渡渭,背水為壘防禦。並遣使至吳約孫權同時出兵擊魏。面對強敵司馬懿知道自己如果先出戰,必敗。因此堅守不戰。

    司馬懿採取避不交鋒、待其糧儘自退之法,與蜀軍相守百餘日,屢次挑戰,司馬懿拒不出戰。

    姜維對諸葛亮說:“辛毗這一來,魏軍更不會出戰了。”諸葛亮回答:“司馬懿本來就不想出戰,所謂請戰,不過向眾將顯示其沒有怯戰之意。‘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如果司馬懿想出戰,他完全可以作主,何必千里請戰呢?”

    諸葛亮在北伐中遇到的最強硬、最頑固的對手就是司馬懿了,為了拿掉司馬懿這塊難啃的“硬骨頭”,絞盡了腦汁,費盡了心思,誘惑司馬懿出兵對打。

    但是精明的司馬懿卻“吃一塹,長一智”,甘心“忍辱負重”,不管你諸葛亮再怎麼羞辱、挑戰,我就是堅決不和你交手。軟硬都不吃,司馬懿鐵了心的堅守不出,諸葛亮即使謀略再深,計策再高,也著實沒有辦法。

    諸葛亮故意派人送給司馬懿巾幗婦人的服裝,眾將士被激怒了。司馬懿於是上表給魏明帝請戰。魏明帝派衛尉辛毗為軍師,到前線節制司馬懿。

    八月,諸葛亮積勞成疾,病情日益惡化。訊息傅到成都,劉禪派李福去探望,並詢問此後國家大計。李福離開前線後,幾天又返回,諸葛亮知道這是要詢問自己死後的接替者,對李福說:“我知道你返回的意思了。你要問的人,蔣琬合適。”李福又問蔣琬之後誰可接替。諸葛亮說費禕可以繼任。李福再問以後的接替者,諸葛亮就不再回答了。

    不久,諸葛亮在五丈原軍營中去世,終年五十四歲。

    與其說諸葛亮怕司馬懿,倒不如說他們兩人互相忌諱。兩人歲數相當,且各為其主。孔明忠心不二,司馬仲達有竊國之心。兩個同是謀臣,同樣操守大軍。說諸葛亮怕司馬懿的原因是兩人若是對決的話,定是不分勝負的。他們兩個人一生只有過短暫的兩次正面對戰,兩次的結局都是兩軍對峙。誰若是想進攻的話,誰就是輸家,所以才會出現第一次諸葛亮因為糧草不濟而無功而返,第二次諸葛亮準備好充足糧草,但是司馬懿堅決不出戰。誰先出戰,誰就是輸家。

  • 4 # 談笑書生

    這個人就是關羽,諸葛亮到底怕關羽什麼?1、怕他成事不足,敗事有餘。2、怕他使自己的《隆中對》毀於一旦。3、怕他終究會變成一塊暗礁,撞沉聯吳抗曹的聯合艦隊。而聯吳抗曹,則是諸葛亮三國鼎立的根本大計。此計不成,蜀國難保,諸葛孔明的殷殷心血將付諸東流。既如此,換個人守荊州行不行? 不行。荊州重地,非至親之人,非文武雙全之臣不能守。劉備至親之人唯關張,關張之中,文武兼備是關公。所以諸葛亮怎能不怕?於是,故意給關公一個放走曹操的機會,同時又要他立下軍令狀。建安二十四年,關羽被殺,被殺原因,也正如諸葛亮所料。關羽死後10多年了,孔明仍心有餘悸…大家對此怎麼看?有的網友說:關羽說到底只是個武將,衝鋒陷陣沒得說,要論軍事韜略陽謀尚可,陰謀不足,外交上無手腕,盲目地驕傲自大,人為地將荊州軍置於危險的境地,縱觀歷史沒有誰能像關羽,死到臨頭還不自知,一人敵兩國能不敗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一首英文歌首句就是夕陽西下叫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