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雙馬尾班長
-
2 # Y圓子同學Y
我的回答才是最準確的:二戰中的德國永遠也造不出來原子彈!
首先原子彈的研發是科學理論與實踐相互推進,進步結合的產物,以德國的科學研發水平是完全有這個能力研發原子彈的。但是我說德國為什麼不能造出原子彈呢?因為實踐沒跟上!
原子彈的研發過程有一項攻關理論與科學同步實驗需要用大量重水做原料才能得到進一步的科學研發資料。歐洲當時唯一的重水工廠位於北歐的挪威,德軍雖然佔領了挪威但是英國情報機構早已得知納粹的原子彈研發計劃,英國把破壞目標投向了重水工廠,並且派遣特工隊成功破壞了工廠內部的重水設施,造成了已經生產好5,6噸寶貴的重水白白流入下水道。
上圖挪威重水工廠
美國參戰後,美英空軍還重點對挪威這家重水工廠進行了破壞式大規模轟炸,同時英國再次派遣特工隊再次成功秘密破壞了運送重水的運輸船。也就是說德國在戰爭結束都沒有得到重水,原子彈實驗工作由於實踐材料無法提供,整體科技研發工作基本處於停滯不前狀態。即便擁有在優秀科學家也造不出原子彈!
-
3 # DDG的老船塢
德國離製造原子彈還有十萬八千里
首先,關於原子彈的理論計算,海森堡先生很不幸的把關鍵的臨界質量算錯了一個數量級,結果就是預估的原子彈原型重量可能會達到幾十噸之多,不具備實戰價值,這一結果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德華人對原子彈的投入,戰後海森堡把自己打扮成因為反納粹才算錯的,然而英國情報機構很不給面子的把扣押海森堡小組的農莊館裝滿了竊聽器,並且很不厚道的在解密期之後公開了海森堡一夥炮製農莊館宣言的全部錄音記錄……
其次,德華人根本沒有完成過任何可持續鏈式反應的反應堆,這個也很要命,一方面海森堡的理論計算需要反應堆相應引數的驗證,另一方面相對簡單的鈽路線,需要以重水或石墨為減速劑的增殖堆來生產鈽239,而不幸的是德國的重水和石墨生產屢遭破壞,再加上管理和工程上的因素,德國到最後也沒有實現可持續鏈式反應的反應堆,更不要說生產型的增殖堆了。
第三,不論鈽路線還是鈾路線,都需要大量能源和材料來實現核燃料的濃縮(也就是提純),即使以美國曼哈頓計劃的巨大投入加上鈾鈽雙路線,到戰爭結束前,也不過生產了兩枚鈽彈(瘦子,胖子)和一枚鈾彈(小男孩)所需的武器級核燃料,所以相對需求較低的鈽路線的喪失,意味著德國實際上根本沒有足夠的資源去走通代價昂貴的鈾路線(濃縮鈾路線比鈽路線需要更恐怖的電能和裝置,美國佬由於銅材一時短缺甚至動用了美聯儲的黃金白銀來製造濃縮鈾所需的電磁體線圈,更不要說德國的有色金屬儲備就是茶几加餐桌)。
事實上,比起財大氣粗的英美(英國把自己的核計劃和曼哈頓工程合併了)全力投入曼哈頓工程相比,德國的核計劃令出多頭,除了直接對希特勒負責的海森堡小組之外,還存在多個核能研究機構,進一步分攤了不多的人財物資源,這種情況下,德華人要搞出原子彈,真的需要天頂星人援助了
-
4 # 馬Dame
說真的,德國本來比美國更早研製出這種武器,因為德國有強大的工業基礎,有希特勒上臺後改善的雄厚資金,在歐亞兩洲有良好的外交裙帶,可以運輸德國所不具備的核武器材料,更重要的是德國有人才,包括愛因斯坦,可惜希特勒過早的種族政策和同英法等國的過早決裂徹底毀了他!如果說希特勒在歐戰為什麼會失利,那麼可以準確的告訴你,不是侵蘇,不是與美國交惡,而是過早的種族滅絕政策!因此希特勒在二戰期間距製造核武器的成功,說遠則遠,說近則近!
回覆列表
當時德國專家的一個小計算失誤導致了德國的原子彈計劃從論證階段就保守質疑並且最後被下馬。德國本來是並不具備研發核彈的能力,或者說是生產核彈的能力,然而隨著捷克斯洛伐克和挪威的陷落,德國獲得了大量鈾材料產地,並且德國還獲得了一直以來都夢寐以求的重水工廠。
圖為德國原子彈想象圖
而且德國在二戰時從各國吸收了大量的物理化專家,正當德國的核彈發展前途一片光芒的時候,一個對核彈鈾使用量的計算失誤使得整個計劃陷入了遲滯。計算得出的核彈鈾使用量是正常的核彈鈾使用量的幾十倍左右,這就代表德國在“理論”上需要生產更多的成品鈾,然而這對於已經形式並不明朗,所以德國就自然而然的放棄了核彈的研發工作。
圖而德國的V-2導彈
而在大洋對面的美華人對核彈的認知和研發工作明顯要更加順利,而且由於美國許多傑出的核物理科學家,所以也避免了探索核彈時可能會出現的誤區,這也使得具有後發之勢的美國成功的搶先為德國面前將原子彈投入實際運用。
圖為美國的B-29戰略轟炸機
然而,時間倒流回去德國就可以搶先將核彈投入使用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核彈發射時需要的9噸載重級四發戰略轟炸機德國明顯不具備相應的遭到能力,而且對於德國來說佔領他國需要的是他國的工業,所以德國即使比美國更早的獲得核彈的研發成果也很難將其投入實際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