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型理論的鼻祖應是英華人類學家愛德華·泰勒。1871年泰勒在《原始文化》一書中,最早提出藝術起源於“巫術”的理論主張。他認為,原始人思維的方式同現代人有很大的不同,對原始人來說,周圍的世界異常陌生和神秘,令人敬畏。原始人思維的最主要特點是萬物有靈。山川草木、鳥獸蟲魚,在原始人看來都是有靈的,並且都可以與人交感。 英國著名人類學家弗雷澤在1890年出版了其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人類學著作《金枝》。這部著作被認為是原型理論的奠基之作。弗雷澤比較了多種民族的宗教儀式,並且根據其間的類似點,研究了神話和儀式的基本模式,指出遠古神話是儀式活動的產物,是伴隨或後於這種活動的描述。弗雷澤認為原始部落的一切風俗、儀式和信仰,都起源於交感巫術,人類最早是想用巫術去控制神秘的自然界,顯然是辦不到的,於是,人類又創立了宗教來求得神的恩惠。當宗教在現實中也被證明是無效時,人類才逐漸創立了各門科學,以此來揭示自然界的奧秘。據此,弗雷澤提出了一個意義極其重大的人類思想發展公式:巫術—宗教—科學。在這種歷時程式之中,許許多多神秘的儀式和奇異的神話就變得可以理解了。 原型在榮格的無意識理論中得到了更為深入的闡釋。與《金枝》一樣,他的《裡比多的變化與象徵》也是原型批評的奠基之作。榮格的原型及其集體無意識理論對文學藝術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世界文學批評領域裡,自莫德·博赫金(MaudBodkin 1875 1967)運用榮格的原型理論來分析詩歌的名著《詩歌中的原型模式》(1934)一書發表以來,文學批評中便大量使用“原型”這一概念。 從文學角度系統深入地探討神話—原型問題的是加拿大學者諾斯洛普·弗萊(NorthropFrye 1912 1991)。在榮格的啟發下,弗萊也從神話、儀式這些被視為積澱人類祖先原始經驗和原型意象的形式出發,認為文學是神話儀式的表現,是神話的再生與復活。弗萊的《批評的剖析》一書,以相當開闊的眼界剖析和總結了西方現存各種批評流派的是非得失,極大地突破了從上世紀20年代起統治英美批評界的“新批評”派的眼光狹窄、觀念僵化的侷限,打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西方文藝批評的新局面。《批評的剖析》的問世,標誌著“原型批評”的理論與研究在文學批評領域的崛起。《批評的剖析》“以宏闊的視野,精心設計的邏輯結構,旁證博採的稱引和概括,使原型批評的理論得到系統化的闡釋,被人們譽為這一批評流派的必讀經書”。 中國學術界先後引進並翻譯了弗雷澤、榮格、弗萊等名家有關原型理論的著作,並出版了一些獨具中國特色、較有影響的原型理論學術專著。中國社會科學院葉舒憲應是“神話—原型”理論研究方面的名家和權威人物。他出版、發表了一系列關於神話—原型理論方面的學術專著和論文,如:《英雄與太陽:中國上古史詩原型重構》(1991);《原型與跨文化闡釋》(2002);《中國神話宇宙觀的原型模式》,《雲雨原型在中西文學中的際遇》,《孝與鞋———中國文學中的俄狄浦斯主題》,《原型與漢字》等等。此外,清華大學王寧與徐燕紅主編的《弗萊研究—中國與西方》(1996);楊麗娟的專著《世界神話與原始文化》(2004);施春華的專著《心靈本體的探索—神秘的原型》(2002);程金城的專著《原型批判與重釋》(1998);常若松的專著《人類心靈的神話:榮格的分析心理學》(1999)等等都對中國的神話—原型研究的熱潮起到了理論指導和推波助瀾的作用。 神話—原型批評要求從整體上來把握文學型別的共性及演變規律。原型,就是“典型的反覆出現的意象”,最基本的文學原型就是神話,神話是一種形式結構的模型,各種文學型別無不是神話的延續和演變。神話—原型批評強調對各類文學作品的分析研究,都應著眼於其中互相關聯的因素,它們體現了人類集體的文學想象,它們又往往表現為一些相當有限而且不斷重複的模式或程式。為此,就不能把每部作品孤立起來看,而要把它置於整個文學關係中,從宏觀上把文學視為一體。好比看一幅油畫,不僅要站到跟前研究其各種細節,也要“向後站”,從大處著眼,從更廣的角度去考察文學作品的構成,突破某一兩種文學作品的界限,達到對文學總體輪廓的清晰把握。這種原型批評的理論與實踐以其獨特的宏觀性為西方文學批評開拓出新的思維空間。美國文論界權威人士韋勒克認為,從影響和普及程度上看,神話—原型批評同馬克思主義批評、精神分析批評鼎足而三,“是僅有的真正具有國際性的文學批評。”
原型理論的鼻祖應是英華人類學家愛德華·泰勒。1871年泰勒在《原始文化》一書中,最早提出藝術起源於“巫術”的理論主張。他認為,原始人思維的方式同現代人有很大的不同,對原始人來說,周圍的世界異常陌生和神秘,令人敬畏。原始人思維的最主要特點是萬物有靈。山川草木、鳥獸蟲魚,在原始人看來都是有靈的,並且都可以與人交感。 英國著名人類學家弗雷澤在1890年出版了其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人類學著作《金枝》。這部著作被認為是原型理論的奠基之作。弗雷澤比較了多種民族的宗教儀式,並且根據其間的類似點,研究了神話和儀式的基本模式,指出遠古神話是儀式活動的產物,是伴隨或後於這種活動的描述。弗雷澤認為原始部落的一切風俗、儀式和信仰,都起源於交感巫術,人類最早是想用巫術去控制神秘的自然界,顯然是辦不到的,於是,人類又創立了宗教來求得神的恩惠。當宗教在現實中也被證明是無效時,人類才逐漸創立了各門科學,以此來揭示自然界的奧秘。據此,弗雷澤提出了一個意義極其重大的人類思想發展公式:巫術—宗教—科學。在這種歷時程式之中,許許多多神秘的儀式和奇異的神話就變得可以理解了。 原型在榮格的無意識理論中得到了更為深入的闡釋。與《金枝》一樣,他的《裡比多的變化與象徵》也是原型批評的奠基之作。榮格的原型及其集體無意識理論對文學藝術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世界文學批評領域裡,自莫德·博赫金(MaudBodkin 1875 1967)運用榮格的原型理論來分析詩歌的名著《詩歌中的原型模式》(1934)一書發表以來,文學批評中便大量使用“原型”這一概念。 從文學角度系統深入地探討神話—原型問題的是加拿大學者諾斯洛普·弗萊(NorthropFrye 1912 1991)。在榮格的啟發下,弗萊也從神話、儀式這些被視為積澱人類祖先原始經驗和原型意象的形式出發,認為文學是神話儀式的表現,是神話的再生與復活。弗萊的《批評的剖析》一書,以相當開闊的眼界剖析和總結了西方現存各種批評流派的是非得失,極大地突破了從上世紀20年代起統治英美批評界的“新批評”派的眼光狹窄、觀念僵化的侷限,打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西方文藝批評的新局面。《批評的剖析》的問世,標誌著“原型批評”的理論與研究在文學批評領域的崛起。《批評的剖析》“以宏闊的視野,精心設計的邏輯結構,旁證博採的稱引和概括,使原型批評的理論得到系統化的闡釋,被人們譽為這一批評流派的必讀經書”。 中國學術界先後引進並翻譯了弗雷澤、榮格、弗萊等名家有關原型理論的著作,並出版了一些獨具中國特色、較有影響的原型理論學術專著。中國社會科學院葉舒憲應是“神話—原型”理論研究方面的名家和權威人物。他出版、發表了一系列關於神話—原型理論方面的學術專著和論文,如:《英雄與太陽:中國上古史詩原型重構》(1991);《原型與跨文化闡釋》(2002);《中國神話宇宙觀的原型模式》,《雲雨原型在中西文學中的際遇》,《孝與鞋———中國文學中的俄狄浦斯主題》,《原型與漢字》等等。此外,清華大學王寧與徐燕紅主編的《弗萊研究—中國與西方》(1996);楊麗娟的專著《世界神話與原始文化》(2004);施春華的專著《心靈本體的探索—神秘的原型》(2002);程金城的專著《原型批判與重釋》(1998);常若松的專著《人類心靈的神話:榮格的分析心理學》(1999)等等都對中國的神話—原型研究的熱潮起到了理論指導和推波助瀾的作用。 神話—原型批評要求從整體上來把握文學型別的共性及演變規律。原型,就是“典型的反覆出現的意象”,最基本的文學原型就是神話,神話是一種形式結構的模型,各種文學型別無不是神話的延續和演變。神話—原型批評強調對各類文學作品的分析研究,都應著眼於其中互相關聯的因素,它們體現了人類集體的文學想象,它們又往往表現為一些相當有限而且不斷重複的模式或程式。為此,就不能把每部作品孤立起來看,而要把它置於整個文學關係中,從宏觀上把文學視為一體。好比看一幅油畫,不僅要站到跟前研究其各種細節,也要“向後站”,從大處著眼,從更廣的角度去考察文學作品的構成,突破某一兩種文學作品的界限,達到對文學總體輪廓的清晰把握。這種原型批評的理論與實踐以其獨特的宏觀性為西方文學批評開拓出新的思維空間。美國文論界權威人士韋勒克認為,從影響和普及程度上看,神話—原型批評同馬克思主義批評、精神分析批評鼎足而三,“是僅有的真正具有國際性的文學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