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894994427093楊

    80年出生的近40歲了,就這些問題有層次的解析,1.未婚的男女,將近惑之年,尚未成婚屬於剩男剩女,那個不想成家立業?那個不焦慮?2,已成家的男女,小孩都上學讀書了,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壓力大,但都比尚未結婚的要好一些,只要夫妻齊心協力,共同奮鬥,生活會是幸福美滿的。

  • 2 # 恰恰天藍

    這個問題,暴露了提問者本身已經身處焦慮之中,“80年”就“80年”嘛,非得加個“年近四十”,透著螢幕都感受到你的焦慮。

    不過,我告訴你,不但年近四十的你會焦慮,我這已經過了四十的也還會焦慮,沒什麼大驚小怪的。

    我記得,2018年時候“智聯招聘”曾釋出過中國白領滿意度指數報告,年度關鍵詞第一名就是:焦慮。

    焦慮幾乎成了現代人的標配。1 WHAT-是什麼

    近40年來,是我們國家真真意義上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的40年,還真不是教科書吹的。

    物質財富是極大增長,可以說是膨脹,無論我們身處何地,透過手機資訊就可以便捷的瞭解這種變化,和華人的牛氣哄哄。

    很多趕上了這趟高速列車,做到同頻的人,特別是15年前買房的那一撥,充分的體驗到和身邊小夥伴們拉開財富差距的快感。

    如果,我們正是錯過的這一群人,能不心生焦慮嗎?

    如果不為這波財富紅利焦慮,我們會為子女和父母焦慮吧?

    是不是要生二胎?小孩讀公立還是私立好?小孩成績一般般,如何才能擠進名校?孩子要不要報興趣班或培訓輔導班,線下還是線上?高三了,孩子是選本地院校還是北上廣的?

    如果你也是“某漂”一族,你否會時常掛念自己鄉下的老母親和老父親,你是否會想到他們兩鬢的斑白、粗糙的雙手和佝僂的身影,你是否在某一次聽到父母親在電話裡頭說“爸媽都好著,你安心工作”時,遠在他鄉奔忙的你,為不能身前盡孝,感嘆陪伴父母的時間越來越少,而眼含淚花。

    那不為財富,不為子女,我們也會為自己焦慮?

    80後,是10年前最時髦的詞,這個什麼“後”,也就從那個時期叫開的,80年是最早的80後,即將邁入中年,現在是名副其實的“大叔”和“阿姨”了,有時想想,從叫“帥哥”和“靚女”也就才“昨天”的事,這麼一晃的功夫,就要開始愁起如何給自己養老的問題來了,這不,焦慮又來了。

    即便你上面問題沒有,你還是會焦慮,因為,還有比你好的人,你羨慕和渴望別人那種活法。

    還會為新東西層出不窮——接納不了、資訊眼花繚亂——快取不夠,為新事物和知識學無止境等等而焦慮。

    這樣說起來,焦慮如影隨形,撇都撇不開。

    2 WHY-為什麼

    在弗洛伊德、霍爾奈等心理學派看來,焦慮是一種處於擴散狀態的不安,是非特定的、模糊的和無物件的。

    於是有人總結:焦慮的本質都是源於對未知的恐懼,其根本原因是你守不住自己的節奏,太急於收到回報,看到改變。

    形象一點的還說:沒有力氣再往前走,也沒有餘地往後退,原地踏步又心有不甘,這就是所謂的焦慮。

    我的看法是,焦慮是來自對未來預期的不確定,難以選擇的糾結情緒,是自我過度保護的一種心理現象。

    3 HOW-怎麼辦

    對於焦慮我的建是:

    1、焦慮是無法擺脫的,學會接納自己的平凡和一般,因為競爭和比較永遠存在,唯一要做的,就是守住自己的節奏。

    2、忽視它,專注於當下,做你想做和願意去做的事情,焦慮是不成熟思考的副產品,是精神活動的垃圾,專注於你要乾的活,關注於如何解決事情本身,而非這個副產品和垃圾。

    3、注意區分壓力和焦慮,適當壓力對人是正向的,而焦慮無論大小都是負向的。

    4、最根本的是提升自己的認知和改變思維方式,多讀些書,多訪問些高人,多外面走走,懂得社會執行的規律,讓理性主導自己,而非讓感性的情緒主導自己,關注自己成長,而非外界變化。

    最後用塞利格曼的一句話和大家共勉!

    改變你能改變的,接納你不能改變,才是牛逼閃閃的人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讀了天方譚夜這篇神話故事你體會到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