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296806220335

    從結構上講,《最後的莫希幹人》像金字塔,又像兩節相接的火箭。說它像金字塔,是因為作者巧妙的安排了總體與細節的結構比重。庫柏有大筆勾勒和快速白描的能力。他只用了一張的篇幅就把小說的歷史背景、部分人物及故事的大體走向交代得一清二楚,讓讀者在頭腦中形成了一個清晰的故事框架。他從整體著眼,為故事的發展設好鋪墊,為”金字塔“奠定堅實的基礎。小說情節的發展格局是從抽象到具體,從朦朧到清晰,從主幹到末節,場面逐步由大到小,戰鬥由巨到細,這種敘事方法給人一種整體感、自然感;它的主要缺點是留給讀者的想象的餘地比較狹窄,這是19世紀及其以前美國文學的通病。

    說《最後的莫希幹人》結構似火箭,是因為它的故事分為兩節。在全書的33章中,前17章所講述的是兩位女士到達威廉*亨利堡之前的驚險經歷。照讀者的期望,故事可以到此告一段落;不料英軍投降之後,兩位女士繼續逃躲,後16章又落入險象環生的危急境中。這種安排有一種顯而易見的技術上的困難,從藝術審美的角度看,第二部必勝過第一部才算得完美。但這第二部故事雖然相當起伏,人物形象也逐漸豐滿,但總的來看,略顯平淡,讀來很有一種欲舍又不肯、欲取又吃力的感覺。《最後的莫希幹人》主要以獨特的情節取勝。通讀全書就會發現,這一情節主要是沿著”奔逃——被俘——追尋——交戰——奔逃“週而復始的圓周模式發展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代故宮是怎樣防火的,會不會和古代一樣隔一定時間被雷擊中失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