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醉酒仙翁

    1、李白

    唐朝大詩人李白 ,小時候不喜歡讀書。一天,趁老師不在屋,他悄悄溜出門去玩。他來到山下小河邊,見到一位老婆婆在石頭上磨一根鐵杵。

    李白很納悶,上前問:“老婆婆,您磨鐵杵做什麼?”

    老婆婆說:“我在磨針。”李白吃驚地問:“哎呀!鐵杵這麼粗大,怎麼能磨成針呢?”

    老婆婆笑呵呵地說: “只要天天磨,鐵杵就能越磨越細,還怕磨不成針嗎?”

    李白聽後,想到自己,心中慚愧,轉身跑回了書屋。

    從此,他牢記“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道理,發憤讀書,終於成為了一位偉大的詩人,並被稱為“詩仙”。

    2、柏拉圖

    有一次上課時,蘇格拉底佈置了一道作業,讓他的弟子們做一件事,每天把手甩一百下。過一個星期後,他問有多少人現在還堅持做了的,百份之九十的人都堅持做了。

    一個月後,他又問了,現在只有一半的人了。一年後,他再問了,現在只有一個人堅持下來了,那個人就是 柏拉圖 。

    3、愛迪生

    愛迪生從小就愛動腦筋,喜歡問為什麼,也喜歡探索實驗。在他生活的那個時代,大家都使用蠟燭或煤油燈照明,人們的生活非常不方便。

    為了改變這一現狀,科學家發明了電弧燈。可是,電弧燈光線刺眼,耗電量大,壽命不長,一點兒也不實用。愛迪生暗下決心:“我一定要發明一種更好的電燈!”

    後來,科學家又發明了鉑絲白熾燈。但鉑很昂貴而且容易燒斷,所以鉑絲白熾燈並不實用。用什麼材料能代替鉑,只做出更實用的白熾燈呢?愛迪生開始了研究與實驗。

    起初 ,愛迪生選擇做實驗的各種金屬絲,通電後片刻就被燒斷了。他並不氣餒,又陸續嘗試了一千多種材料,可是也都失敗了。有些專家開始對愛迪生冷嘲熱諷起來,可是愛迪生依然堅持實驗。

    一天,愛迪生的老朋友麥肯基來 看望他。愛迪生看著老朋友說話時一上一下的長鬍須,突然眼睛一亮,請他借給自己一些鬍鬚來做實驗。愛迪生挑選了幾根粗鬍鬚進行實驗,可是效果也不理想。

    老朋友準備離開時,愛迪生起身送客,他友好地幫好友拉了拉身上的棉線外套。突然,他喊道:“為什麼不試試棉線呢?”當愛迪生將棉線碳化變成碳絲,接通電源後,燈泡發出了金黃色的光,把實驗室照得通亮。

    大家靜靜地等待,看這一次電燈能夠亮多久。1小時過去了,2小時,3小時···電燈足足亮了45小時!雖然取得了成功,可是愛迪生並不滿足,他依然在思考是否能有更好的材質。 他根據棉線的性質,決定從植物纖維這方面去尋找新的材料。

    後來,愛迪生又經過了無數次的失敗,知道選擇用竹絲來實驗。這一次,燈泡居然持續照亮了50天。就這樣,人們開始使用物美價廉、經久耐用的竹絲燈泡。可是愛迪生並沒有停止對燈泡的改進。

    靠著這種堅持不懈、百折不撓的研究精神,愛迪生一生創造了電燈、電報機、留聲機、電影機等總計兩千多項發明,成為了家喻戶曉的“發明大王”。

    4、司馬遷

    前108年,司馬遷繼承他的父親馬談的職位。出任太史令。掌管天文曆法以及皇家的書籍。因為這個官職,所以他讀了很多的藏書。前104年,司馬遷開始編寫史書。當年替一位敵人出書,因此被打入監獄。出獄之後,他任中書,繼續努力的創作,進行創作寫書。

    這部書被我們稱為太史公書。在歷史上有著深遠的歷史價值,文學價值,對研究歷史的愛好者有著很深的影響,這本書是中國優秀的作品代表。

    他還編寫了報任安書,講述的是在監獄中受刑的經過以及堅持寫書的理想。這個故事被歷代廣為傳頌。他因為直言進諫遭到懲罰,因此發憤圖強。寫出了名揚天下的史記,為世界人民留下寶貴的文化遺產。

    5、達·芬奇

    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畫家達·芬奇,從小愛好繪畫。父親送他到當時義大利的名城佛羅倫薩,拜名畫家佛羅基奧為師。老師要他從畫蛋入手。他畫了一個又一個,足足畫了十多天。

    老師見他有些不耐煩了,便對他說:“不要以為畫蛋容易,要知道,1000個蛋中從來沒有兩個是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同一個蛋,只要變換一下角度去看形狀也就不同了,蛋的橢圓形輪廓就會有差異。

    所以,要在畫紙上把它完美的表現出來,非得下番苦功不可。”從此,達·芬奇用心學習素描,經過長時期勤奮艱苦的藝術實踐,終於創作出許多不朽的名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懷孕8個月了,腿腳很癢癢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