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360516330393

    晉平公在一次和大臣們的筵宴上,端著酒杯感慨道:當國君的趕腳,真是不錯啊,想幹什麼就幹什麼,說什麼也沒人敢違抗,真爽!在一旁彈琴的師曠聽了,拿著琴低頭就照晉平公撞去。師曠是個瞎子,自然準頭不夠,撞到了牆上,琴被撞碎。晉平公躲開後,連忙問到:太師,你這是要幹嘛啊!師曠說:剛聽到有個小人在說話,所以我要撞他。晉平公就鬱悶了:剛剛說話的是寡人我啊。師曠大聲回道:呀!那哪是人君該說的話呀!這是大不敬,左右就要將師曠拿下問罪。晉平公雖不是明君,卻不是昏君,默然片刻,說:放了他,他說的正是我該注意的。犯顏直諫的人,自古而今,越來越少。就像在君王面前,春秋戰國時,大臣們還能分到一個坐席,來個分餐制,敬酒也不用像今天一樣走到領導座邊,手託著杯底,彎腰帶笑,說,“我幹了,領導隨意”,只要遙遙舉杯便可。再後來就變站著了,君王高高在上,端坐俯視,群臣文武分班,立在大殿之中。高下坐立之間,威嚴自現。不過還好,至少腰還直著。再往後呢,就是彎腰前行,到得近前,雙手熟練地扒拉下馬蹄袖,啪啪兩聲,便熟極而流地跪了下去!哪看得出脊樑,完全是腔腸動物一般,真真愧煞當年強項令。正因為如此,師曠的冒犯天顏,才更值得提起,也更值得記住!師曠,一個瞎子,也是一個樂師。沒有瞎子阿炳有名,但比阿炳更有藝術成就——他是古今第一樂聖!他是好些個成語的主角,是眾多民間傳說的的主角,是道家神祗中的順風耳(不是封神榜的那個小妖高覺啊啊),是政治家、音樂家,是太師、是宮廷主管,是被亞聖孟子稱為“亞聖”的賢者!瞎子做到他這個份上,也委實不易了。不光是華人的姓氏,春秋戰國時期同時還是中國成語的主要形成時期。和師曠有關的成語很多:形容一個人耳朵好使,叫“師曠之聰”;說一種音樂會讓國君沉迷,叫“靡靡之音”,讓國君沉迷、沉淪了的音樂,自然還可以叫“亡國之音”,也是師曠警醒國君時說的;說到高尚、高潔音樂的代表,自然會提到師曠創作的“陽春白雪”;說活到老學到老的成語,有個故事叫“師曠論學”,裡面有句話,叫“炳燭之明”……師曠還是早期樸素的民本主義者。在衛國的老百姓驅趕走衛國的國君時,晉悼公和師曠有一段著名的對話:晉悼公說:老百姓把國君都趕走了,真是太過分了(這傢伙明顯忘了他先祖晉文公也有過讓衛華人驅趕國君、投奔晉國的光輝歷史了)!師曠的回答,在幾千年後,仍然有著閃光:過分的也許是衛國的國君呢。若是君主會像養育自己的兒女一樣對待百姓,像天一樣罩著百姓,像地一樣容納百姓,這樣的君主,百姓怎麼會驅逐呢?國君是神的兒子,是百姓的希望,如果百姓的生計都成問題,絕望之下,還要國君幹什麼?不趕走他才怪呢?!

    “天之愛民甚矣,豈其使一人肆於民上?”老天是如此的愛護百姓,怎麼會讓某個人在百姓的頭上拉屎拉尿、肆意妄為呢!?這是一段振聾發聵的言辭!可惜千年以降,師曠鮮有後繼者,徒然讓華夏大地,威權橫行,而華人的脊樑,也越發彎得不成樣子了。【延伸閱讀】1)齊國的國君向師曠請教如何治國,師曠說:“君必惠民而已。”意思是,你要對老百姓好些,讓百姓得到實惠。齊景公專門問道,就得這麼一句,很不放心,趁著喝酒,又問,師曠還是這句話:“君必惠民而已”! 2)師曠是街頭算命先生的祖師爺。因為傳說他的音樂能預卜戰爭的勝負,而且又是瞎子,被算命的奉為祖師,自是應有之義。據說有一次晉國的老對頭又揮師北犯,晉國上下,議論紛紛,師曠說:沒事,我剛剛彈了兩曲,一是《北風》,一是《南風》,南風一曲彈得不爽利,楚軍必然無功而返。果然言中。3)師曠是晉國的太宰。雖然相比西周時期,春秋的太宰權力小了很多,但仍是有職有權的崗位。《淮南子》記載,師曠當太宰後,晉國大治,“始無亂政”。說他是政治家,真沒誇張。4)有傳說師曠是天生瞎子,也有說法是為了能專心學琴所以刺瞎雙目。我覺得應該是天生的。當然,這也是猜。5)師曠是洪洞縣人,就是蘇三說洪洞縣裡無好人的洪洞。 洪洞縣誌說,師曠之聰,天下之至聰也。意思是說,師曠的耳力,天下無雙了。6)在春秋時期,樂師是個崇高的職業,因為古人相信“樂能通神”,而在記載中,師曠就是以陰陽學聞名當世的,據說他曾以音律定四時,毫釐無差。可以說,政治家的卓識,學問家的博識,陰陽家的智識,音樂家的感識,再加上敢於直諫的膽識,成就了這個千古奇男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聖經。約伯記,第九章中,約伯是闡述了他和,神怎樣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