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字本論

    “豫”字最早見於戰國文字,字形看最初形似從象、從呂(當為邑)。後來就不斷增加飾筆,至楷書就演變成了左從予。發展軌跡如下:

    《說文解字》:“豫,象之大者。賈侍中說:不害於物。從象予聲。”可見,當時許慎認為“豫”是較大的象。

    後人對許慎的解釋多有異議。這種不同看法主要是從字形上來進行剖析的。

    竺可楨認為:“河南省原來稱為豫州,這個豫字就是一個人牽了大象的標誌”。

    張漢沽則認為,“豫”左為“予”,“予”之意為我,右為“象”,因此合而釋之便是一個人牽著一頭大象。

    而最有說服力的解釋則是徐中舒先生的觀點,徐中舒先生認為,《說文》中的“豫”從予,其實是從邑的訛寫。他給出的解釋也是比較靠得住的,“予”字是後產生的,並不見於甲骨文和青銅器。因此,“予”當為“邑”之訛寫。徐中舒先生對“邑”字的字形變體與“豫”字左旁進行了對比,認為當為“邑”之訛變。

    “豫”字為“象”“邑”二字合文,不但予邑二字字形相同,並與古代地名從邑之例相合。《說文》有“邑”之字如邰、邠、鬱、扈、鄷、鄭等等皆為地名。禹貢之徐州字亦從邑,從彳為錯誤之字。古字形“徐”亦從邑,而且也在左。

    禹貢豫州、徐州二地,字都從邑。之所以這樣命名因“徐”為國名,“豫”則以產象而得名也。這裡與秦時“象郡”得名的道理是一樣的。

    因此說“豫”當為從邑,從象,為產象之地也。今天河南的簡稱就是從古豫州而來,其地當為古豫州之地也。

  • 2 # 龍學創始人劉樹成

    “豫”是河南簡稱和《周易》豫卦名,是管理學的一字經概括 “豫",其意思是:

    準“予”什麼,必須堅持,不能聽不同意見,亂象從生,永珍更新(象),猶“豫"不決,才樂觀豫逸。

    理由如下:

    河南為陽、為集中管理等,故稱豫;河北為陰,為民主自由等,故稱冀;黃河為中界河漢、適中公道。《周易》豫卦由震(九)坤(六)組成,六九五十四,在文化中的操作是:龍(五)的工作(十)是,要以法紀規矩(四)辦事,"予”以一體遵行,不能亂象叢生,永珍(提不同意見)更新,才逸(四兔)“豫"快樂。到春節換屆時的除夕,才能永珍更新。

    ​​​漢字造字的一般原則是:左邊的反對、制止右邊的。 詳見《大眾龍學一一應用數學周易的破譯》《破譯<論語)背後的龍學密碼》。

  • 3 # 荼蘼香晚

    【一】殷商時期中原黃河流域,生活著大象,也是文字出現記錄的時期。

    對中原地區遺址的考古中,發現了大量的亞熱帶、熱帶動物骨骼,竺可楨先生認為在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1100年的夏、商時期,中原黃河流域的氣候是暖期氣候,平均氣溫要比現在高3~5度,與現在長江以南的氣候類似。在夏人、商人生活的中原黃河流域,也生活著大象、鱷魚、犀牛、水牛 、竹鼠等亞熱帶動物。卜辭中也有打獵時獲一象的記載,《呂氏春秋·古樂》記載“商人服象,為虐於東夷”,更是表明商人已經馴服了大象。

    象:甲骨文字形就是大象的簡筆畫,非常神似。

    為(為):甲骨文字形看,本義為牽引大象,以事勞作。以往專家把“豫”解釋牽引大象,是與“為”字相混淆,並不妥當。

    從“豫”字的篆文看,我以為是從自,鼻子,從象。大象與野豬的特徵區別在大象有個長鼻子,為了與“豕”字相區別,故繁化了大象的象鼻,增添表示大象鼻子的象形符號,後演變為“予”。故“豫”字是“象”的變體。故《說文》:豫,象之大者。

    【二】豫字字義的演變

    古代豫州相當於現在黃河以南的河南南部平原地區,當時水網密佈,並不是殷商人核心活動區域,卻是適合象群生存的空間。於是殷商人把這片地域稱之為“豫”,相當於是“大象出沒的地方”,“豫州”可能由此而來,進而成為河南的簡稱。

    大象作為平原地區的龐然大物,動物中的王者,行動從容,故引申為悠閒安樂謂之豫,引申為心中和悅謂之豫,安也,樂也。又大象四處進食,引申為出遊嬉戲謂之豫,逸也。又因為大象軀體龐大,引申為大。又大象進食逡巡從容,引申為遲疑不定謂之豫,猶豫是也。

  • 4 # 老崔五體字

    ……“豫”……

    ……予、象……

    ……賜予、大象……

    ……上天賜予、大象之寶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類似蟑螂的黑色昆蟲是什麼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