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房間空間
-
2 # 純鈞LHGR
一般說到肝炎抗體,最先想到的大概都是乙肝五項。即,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體(抗-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體(抗-HBe)、乙肝核心抗體(抗-HBc)。
臨床上常用乙肝五項的不同組合來判斷感染的現狀和轉歸。乙肝五項第1、4、5項陽性,其餘兩項陰性,俗稱乙肝小三陽,說明是急、慢性乙肝,傳染性相對較弱。
病毒如同細菌及其他病原微生物一樣,一旦侵入人體,機體的免疫系統就有可能對之產生反應,併產生某種特異性很強的免疫物質抗體。也就是由於抗原侵入人體後引起巨噬細胞、T淋巴細胞、B淋巴細胞的相互作用,使B淋巴細胞分化、增殖而形成漿細胞。漿細胞可產生、分泌抗體。在變態反應病的發病機制中,變應原引起人類速髮型變態反應的抗體就是IgE,也叫面板致敏抗體,或稱反應素。
由於核心抗原(HBcAg)在血液中出現時間很短,不易被檢測到,而且其臨床意義不大,基本上現在都不太在乎它。
乙型肝炎表面抗體,是機體受HBsAg刺激而產生的相應抗體,它可以與HBsAg相結合,在體內其他免疫系統共同作用下清除病毒,以保護機體不再受HBV的感染。有抗-HBs,表明機體已產生免疫力。當抗-HBs可以在血清中檢出時,HBsAg從血清中轉陰已有2周左右。
乙肝核心抗體也叫抗-HBc,乙肝病毒感染後,在多數人血清中能檢出此抗體,是一種敏感的血清學標誌,也是乙型肝炎急性感染的早期標誌。
如果檢查發現乙肝核心抗體陽性或偏高,說明有乙型肝炎繼往感染史或現在是感染者。遊離乙型肝炎HBcAg一般不出現在血液中,但其免疫原性很強,抗HBc抗體是HBV感染後血清中最早出現的HBV的標誌性抗體,在感染的“視窗期”可能是唯一能檢測到的血清學標誌抗體。許多個體在感染HBV後都能產生抗HBc抗體,它會在恢復期患者和慢性患者中可長期存在。在乙型肝炎高發區域的人群中抗HBc抗體有很高的陽性率。
一般認為,低滴度抗HBc抗體具有流行病學意義,而高滴度抗HBc抗體則是感染標誌。
如果是e抗體陽性,即被稱為“小三陽”,表示病毒已基本停止複製,若乙肝病毒DNA陰性,則基本不再具有傳染性,體內病毒活性低,如果沒有肝功能異常,可以不治療。
無論患者是“大三陽”還是“小三陽”,如果肝功能正常,又沒有明顯的症狀,都稱為乙肝病毒攜帶者,而不能診斷為乙肝患者。“大小三陽”只是反映體內乙肝病毒數量和活躍程度的一個數據,是反映人體內攜帶病毒的狀況,他們並不能反映肝臟功能的正常與否,因而不能用來判斷病情的輕重。
回覆列表
乙肝抗體有好幾種,一般指的是乙肝表面抗體。 健康人體內有乙肝抗體是透過兩種途徑產生的:
1、注射過乙肝疫苗而產生抗體。
2、曾經感染過乙肝病毒,身體自動產生抗體。 乙型肝炎表面抗體(抗-HBs)一般簡稱表面抗體。當乙型肝炎病毒侵入人體後,刺激人的免疫系統產生免疫反應,人體免疫系統中的B淋巴細胞分泌出一種特異的免疫球蛋白G,就是表面抗體,它可以和表面抗原特異地結合,然後在體內與人體的其他免疫功能共同作用下,可以把病毒清除掉,保護人體不再受乙肝病毒的感染,故稱表面抗體為保護性抗體。有了表面抗體,證明人已產生了免疫力。人自然感染後或注射乙肝疫苗後,均可產生乙型肝炎表面抗體;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產生表面抗體。一般成人期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可以發生急性乙型肝炎,也可沒有症狀,絕大多數在3~6個月以後才出現表面抗體。檢查出抗-HBs陽性,疾病即已逐漸恢復。血液裡表面抗體能維持很長時間,直到老年期抗體水平才有所降低。若在嬰兒期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往往不產生表面抗體,而持續攜帶表面抗原,有時經過若干年後出現抗-HBs,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就慢慢轉陰了。所以,如查出抗-HBs陽性結果,就表示不會再感染乙型肝炎了。 核心抗體是乙型肝炎核心抗體的簡稱,可簡寫為抗-HBc。核心抗原雖然在血清中查不出來(它在血中很快被裂解),但是它具有抗原性,能刺激身體的免疫系統產生出特性抗體,即核心抗體,故檢測抗-HBc可以瞭解人體是否有過核心抗原的刺激,也就是說是否有過乙肝病毒的感染。所以抗-HBc是一項病毒感染的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