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區別:1、在宋詞發展史上,蘇軾和辛棄疾同被稱為豪放派詞人,蘇軾於花間詞、南唐詞及柳永以來一脈相承的婉約派外另開豪放詞派,並全面革新詞體,徹底打破了詞為“豔科”的局面;南宋詞人辛棄疾繼承之並將其推向高峰。蘇軾與辛棄疾同為豪放派的傑出代表。二人的豪放詞存在著許多相似點,但是也有許多不同之處,兩位詞人所處的時代、個人生活經歷不同,思想性格、藝術追求的差異,使蘇詞和辛詞表現出的豪放之氣風格迥異,蘇詞曠達,辛詞豪邁;形成了豪放詞的不同特色。2、 蘇軾,生活在經濟政治相對穩定的北宋年間,那時候的大宋,雖然沒有盛唐時的開闊豪邁,但在生活上也是比較優越的,當時的東京汴梁,是世界上輸得上的“國際化大都市”,從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中就可以看出一些跡象。蘇軾生活在這個時代,雖然他的官場總是不得志,後來還受牽於烏臺詩案,可他的生活還算過得去。當官也不小,湖州、蘇州、黃州、密州……中國的大好河山在他當官期間可沒少去。所以,在蘇軾的豪放中,經常看到的是對山河的歌詠,對人生的參悟,甚至密州出列,也是“左牽黃,右擎蒼”,愜意之極。蘇軾的豪放,在乎山水之間,是“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而辛棄疾,則生活在一個山河動盪,風雨飄搖的時代。南宋的小朝廷偏安一隅,苟且偷生,而我們的詞人又不巧滿腹的安邦之才,滿腔的愛國之恨。於是乎,辛棄疾只有投身於軍旅之中,“夢迴吹角連營”了。辛棄疾的豪放中,包含的不僅有氣吞萬里如虎的豪邁,也有著對金國的憎恨、對南宋的無奈。那麼,辛棄疾的詞中是不是就全都是金戈鐵馬,沙場點兵呢,也不盡然,《西江月》中也有“兩三個星天外,七八點雨山前”的閒適。3、他們處在不同的生活背景之下,自然有不同的思想意境。所謂“詩言志”,詞也一樣。正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一代江山一代人,詞之品境無優劣,難能可貴是本真。二、人物簡介:1、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AVANCIER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嘉祐二年(1057年),蘇軾進士及第。宋神宗時曾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元豐三年(1080年),因“烏臺詩案”受誣陷被貶黃州任團練副使。宋哲宗即位後,曾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並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黨執政被貶惠州、儋州。宋徽宗時獲大赦北還,途中於常州病逝。宋高宗時追贈太師,諡號“文忠”。蘇軾是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並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亦善書,為“宋四家”之一;工於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傳世。2、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濟南市歷城區遙牆鎮四鳳閘村)人。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辛棄疾生於金國,少年抗金歸宋,曾任江西安撫使、福建安撫使等職。著有《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由於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彈劾落職,退隱山居。開禧北伐前後,相繼被起用為紹興知府、鎮江知府、樞密都承旨等職。開禧三年(1207年),辛棄疾病逝,年六十八。後贈少師,諡號“忠敏”。辛棄疾一生以恢復為志,以功業自許,可是命運多舛,備受排擠,壯志難酬。但他恢復中原的愛國信念始終沒有動搖,而把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切、憂慮,全部寄寓於詞作之中[。其詞藝術風格多樣,以豪放為主,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其詞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著名詞作《水調歌頭·帶湖吾甚愛》、《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滿江紅·家住江南》、《沁園春·杯汝來前》、《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等。現存詞六百多首,有詞集《稼軒長短句》等傳世。
一、區別:1、在宋詞發展史上,蘇軾和辛棄疾同被稱為豪放派詞人,蘇軾於花間詞、南唐詞及柳永以來一脈相承的婉約派外另開豪放詞派,並全面革新詞體,徹底打破了詞為“豔科”的局面;南宋詞人辛棄疾繼承之並將其推向高峰。蘇軾與辛棄疾同為豪放派的傑出代表。二人的豪放詞存在著許多相似點,但是也有許多不同之處,兩位詞人所處的時代、個人生活經歷不同,思想性格、藝術追求的差異,使蘇詞和辛詞表現出的豪放之氣風格迥異,蘇詞曠達,辛詞豪邁;形成了豪放詞的不同特色。2、 蘇軾,生活在經濟政治相對穩定的北宋年間,那時候的大宋,雖然沒有盛唐時的開闊豪邁,但在生活上也是比較優越的,當時的東京汴梁,是世界上輸得上的“國際化大都市”,從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中就可以看出一些跡象。蘇軾生活在這個時代,雖然他的官場總是不得志,後來還受牽於烏臺詩案,可他的生活還算過得去。當官也不小,湖州、蘇州、黃州、密州……中國的大好河山在他當官期間可沒少去。所以,在蘇軾的豪放中,經常看到的是對山河的歌詠,對人生的參悟,甚至密州出列,也是“左牽黃,右擎蒼”,愜意之極。蘇軾的豪放,在乎山水之間,是“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而辛棄疾,則生活在一個山河動盪,風雨飄搖的時代。南宋的小朝廷偏安一隅,苟且偷生,而我們的詞人又不巧滿腹的安邦之才,滿腔的愛國之恨。於是乎,辛棄疾只有投身於軍旅之中,“夢迴吹角連營”了。辛棄疾的豪放中,包含的不僅有氣吞萬里如虎的豪邁,也有著對金國的憎恨、對南宋的無奈。那麼,辛棄疾的詞中是不是就全都是金戈鐵馬,沙場點兵呢,也不盡然,《西江月》中也有“兩三個星天外,七八點雨山前”的閒適。3、他們處在不同的生活背景之下,自然有不同的思想意境。所謂“詩言志”,詞也一樣。正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一代江山一代人,詞之品境無優劣,難能可貴是本真。二、人物簡介:1、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AVANCIER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嘉祐二年(1057年),蘇軾進士及第。宋神宗時曾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元豐三年(1080年),因“烏臺詩案”受誣陷被貶黃州任團練副使。宋哲宗即位後,曾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並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黨執政被貶惠州、儋州。宋徽宗時獲大赦北還,途中於常州病逝。宋高宗時追贈太師,諡號“文忠”。蘇軾是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並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亦善書,為“宋四家”之一;工於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傳世。2、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濟南市歷城區遙牆鎮四鳳閘村)人。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辛棄疾生於金國,少年抗金歸宋,曾任江西安撫使、福建安撫使等職。著有《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由於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彈劾落職,退隱山居。開禧北伐前後,相繼被起用為紹興知府、鎮江知府、樞密都承旨等職。開禧三年(1207年),辛棄疾病逝,年六十八。後贈少師,諡號“忠敏”。辛棄疾一生以恢復為志,以功業自許,可是命運多舛,備受排擠,壯志難酬。但他恢復中原的愛國信念始終沒有動搖,而把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切、憂慮,全部寄寓於詞作之中[。其詞藝術風格多樣,以豪放為主,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其詞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著名詞作《水調歌頭·帶湖吾甚愛》、《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滿江紅·家住江南》、《沁園春·杯汝來前》、《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等。現存詞六百多首,有詞集《稼軒長短句》等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