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用藥小助手
-
2 # 中華醫學科普
降壓目標不是使血壓正常,而是漸進地將血壓調控至不太高的水平,最大程度地防 止或減輕心、腦、腎等靶器官損害。在正常情況下,儘管血壓經常波動(MAP60~150mmHg),但心、腦、腎的動脈血流能夠保持相對恆定。慢性血壓升高時,這種自動調 節作用仍然存在。但調節範圍上移,血壓對血流的曲線右移,以便耐受較高水平的血壓, 維持各臟器的血流。當血壓上升超過自動調節閾值之上時,便發生器官損傷。閾值的調節對治療非常有用。突然的血壓下降,會導致器官灌注不足。在高血壓危象中,這種突 然的血壓下降,在病理上會導致腦水腫以及中小動脈的急慢性炎症甚至壞死。病人會出 現急性腎衰、心肌缺血及腦血管事件,對患者有害無益。對正常血壓者和無併發症的高 血壓患者的腦血流的研究顯示,腦血流自動調節的下限大約比休息時 MAP 低 20%~25%。 因此初始階段(幾分鐘到兩個小時內)MAP 的降低幅度不應超過治療前水平的 20%~25%。假如病人能很好耐受,且病情穩定,超過 24 小時後再把血壓降至正常。無明顯靶 器官損害患者應在 24~48 小時內將血壓降至目標值。
高血壓急症急診用藥考慮的藥物持續時間。其中持續時 間較短的有:硝普鈉(1~2 分鐘)、酚妥拉明(3~10 分鐘)、硝酸甘油(5~10 分鐘); 居中的有:艾司洛爾(10~20 分鐘)、尼卡地平(1~4 小時);較長的有:烏拉地爾(2~8 小時)、拉貝洛爾(4~8 小時)。藥物持續時間主要與其半衰期有關。 關於平時口服的長期藥物需要諮詢當地的心內科醫生逐漸調整劑量。
-
3 # 杏仁健康
抗高血壓藥,又稱降壓藥,在我們理論學習中,分為6大類,分別是利尿藥(比如螺內酯,呋塞米,氫氯噻嗪,阿米洛利等等)、β受體阻滯劑(普萘洛爾,美託洛爾,阿替洛爾,倍他洛爾,比索洛爾,卡維洛爾,拉貝洛爾等),鈣通道阻滯劑(硝苯地平控釋片和緩釋片,尼卡地平,非洛地平,氨氯地平,拉西地平,維拉帕米,地爾硫卓),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卡託普利,依那普利,西拉普利等),血管緊張素二受體拮抗劑(厄貝沙坦,替米沙坦,奧美沙坦,坎地沙坦,氯沙坦等),α受體拮抗劑(哌唑嗪,特拉唑嗪,多沙唑嗪等)。
具體針對治療,要根據具體情況選用合適的降壓藥方案,治療應該從小劑量開始,逐步加大劑量,並定期監測血壓,及時調整方案。
目前,認為對於2級以上的高血壓,在開始治療的時候就建議採用兩種降壓藥物聯合治療,不僅可讓血壓較快達到目標值,也可以減少不良反應。
回覆列表
高血壓是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尤其是中老年人,高血壓最大的危害是導致心,腦腎等重要器官的病變。凡是能降低血壓而用於高血壓治療的藥物稱為抗高血壓藥。
1 利尿降壓藥,呋塞米,氫氯噻嗪
2 鈣通道阻滯藥,硝苯地平,氨氯地平
3 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藥,卡託普利,依那普利
4 血管緊張素||受體阻斷藥,氯沙坦,厄貝沙坦
5 腎上腺受體阻斷藥
(1)α受體阻斷藥,哌唑嗪,特拉唑嗪
(1)β受體阻斷藥,普萘洛爾,美託洛爾
(3)α,β受受體阻斷藥,拉貝洛爾
以上5種抗高血壓藥是應用最廣泛,效果較好的抗高血壓藥,稱之為“抗高血壓一線用藥”。
還有其他的一些抗高血壓藥,
6 中樞性降壓藥,樂樂定,莫索尼定
7 血管擴張藥,硝普鈉,肼屈嗪
8 鉀通道開放藥,二氮嗪
9 去甲腎上腺素能神經末梢阻滯藥,利血平,胍乙啶
10 神經節阻斷藥,樟磺咪芬
高血壓的治療最大宗旨是降低心血管病致死,避免併發症,延長壽命,提高生活質量,藥物治療,應遵循以下原則。
1平穩控制血壓,最好服用一次用藥且有24小時內穩定降血壓的藥物。
2 堅持長期治療,不可隨意停藥。
3 給藥劑量個體化。
4 聯合用藥,對於高危人群,2級以上高血壓,採取聯合用藥。
5 注重保護靶器官。
6 消除高血壓危險因素,比如肥胖,吸菸。
7 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總之,高血壓病是個慢性病,基本上需要長期合理用藥,避免靶器官的損傷,平穩降血壓,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