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西六重影展

    我估計題主是聽錯了吧,如果我沒猜錯的話,你聽到的應該是“二桃殺三士”這個詞吧。

    二桃殺三士是中國古代一則歷史故事,最早記載於《晏子春秋》,後演變成成語,表示用計謀殺人,當然現在也用於職場和商戰中。

    ▲二桃殺三士 漢畫石像

    這個典故出自於《晏子春秋·內篇諫下·第二十四》。根據原文所述,春秋時代齊景公帳下有三員大將: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他們戰功彪炳,但也因此恃功而驕,晏子為避免將來可能成為禍害,建議齊景公早日消除隱患。

    ▲晏子與齊景公

    晏子設了一個局

    讓齊景公把三位勇士請來,要賞賜他們三位兩顆珍貴的桃子;而三個人無法平分兩顆桃子,晏子便提出協調辦法——三人比功勞,功勞大的就可以取一顆桃。

    ▲二桃三士

    三將中,公孫接是個急性子,搶先發言了:“想當年我曾在密林捕殺野豬,也曾在山中搏殺猛虎,密林的樹木和山間的風聲都銘記著我的勇猛,我還得不到一個桃子嗎?”說完他上前大大方方取了一個桃子。

    ▲公孫接

    田開疆第二個開口:“真的勇士,能夠擊潰來犯的強敵。我老田曾兩次領兵作戰,在紛飛的戰火中擊敗敵軍,捍衛齊國的尊嚴,守護齊國的人民,這樣子還不配享受一個桃子嗎?”他自信地上前取過第二個桃子。

    ▲二桃殺三士插畫

    古冶子因為不好意思太爭先,客氣了一下,不料一眨眼桃子就沒了,怒火頓時燃燒他的臉龐,“你們殺過虎,殺過人,夠勇猛了。可是要知道俺當年守護國君渡黃河,途中河水裡突然冒出一隻大鱉,一口咬住國君的馬車,拖入河水中,別人都嚇蒙了,唯獨俺為了讓國君安心,躍入水中,與這個龐大的鱉怪纏鬥。為了追殺它,我游出九里之遙,一番激戰要了它的鱉命。最後我浮出水面,一手握著割下來的鱉頭,一手拉著國君的坐騎,當時大船上的人都嚇呆了,以為河神顯聖,那其實是我。沒人以為我會活著回來。像我這樣,是勇敢不如你們,還是功勞不如你們呢?可是桃子卻沒了!”“哐啷”一聲,他拔出自己的寶劍,劍鋒閃著凜凜的寒光。 前兩人聽後,不由得滿臉羞愧,“論勇猛,古冶子在水中搏殺半日之久,我們趕不上;論功勞,古冶子護衛國君的安全,我們也不如。可是我們卻把桃子先搶奪下來,讓真正大功的人一無所有,這是品行的問題啊,暴露了我的貪婪、無恥。”兩個自恃甚高的人物,看重自己的榮譽,比生命還重要。此時自覺做了無恥的事,便羞愧難當,於是立刻拔出寶劍自刎!兩股鮮血,瞬間便染紅了齊國的宮殿。

    古冶子看到地上的兩具屍體,大驚之餘,也開始痛悔:“我們本是朋友,可是為了一個桃子,他們死了,我還活著,這就是無仁;我用話語來吹捧自己,羞辱朋友,這是無義;覺得自己做了錯事,感到悔恨,卻又不敢去死,這是無勇。我這樣一個三無的人,還有臉面成為齊國的大將嗎?”於是他也自刎而死。

    ▲二桃殺三士

    景公的使者回復說:“他們三個人都死了。”景公派人給他們穿好衣服,放進棺材,按照勇士的葬禮埋葬了他們。區區兩個桃子,頃刻間讓三位猛將都倒在血泊之中,齊景公也有些傷懷。他下令將他們葬在一起。漢代畫像的歷史故事裡,就刻畫有“二桃殺三士”的故事畫像。

    二桃殺三士為啥能成功?

    這個典故中晏嬰肯定十分了解三人的性格,知道公孫接和田開疆是急性子,肯定會先拿。而拿了以後,事情就產生了微妙的變化,現在的桃子已經不是平不平凡的問題,它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成了象徵,成了功勞大小的象徵。古冶子功勞最大,卻因為性格沉穩,沒有拿到桃子,也就是說,被認為功勞比別人都小,他的情緒就非常激動,所以就當場翻臉。於是,作為三個情同手足的好哥們兒,就有了後面的悲劇。

    如果當時晏嬰端出來的是金子等貴重的東西,那麼,三人心裡一定會掂量一下,同時把三個人的功勞都想一下。想一下以後,自然就知道誰的功勞最大誰的功勞最小。再加上三人都情同手足,肯定會謙讓。

    這樣的話,晏嬰的計謀,無論如何都實現不了了。所以這個典故告訴我們,為人要低調,不能恃藝而驕,謙虛才是美德。同時要學會思考,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這個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漢代二桃殺三士壁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道隱谷牛排怎麼做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