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飛人334
-
2 # 亭殿閣
蔣幹是東漢末年著名的謀士,以能言善辯著稱,但是在《三國演義》,蔣幹刻被畫成了被周瑜所愚弄的小丑形象,那麼在歷史上,蔣幹真的愚不可及,還是羅貫中對蔣幹的抹黑呢?
蔣幹說周瑜?在《三國演義》中,蔣幹自幼與周瑜同窗,赤壁之戰之時,蔣幹奉命出使周瑜,意圖勸說周瑜投降曹操,周瑜一旦投降曹操,孫權失去了最重要的武將代表人物,加上張昭等文臣集團主張投降曹操,也就只能不戰而降了,因此,此行意義重大。如果蔣幹成功勸降周瑜,意味著曹操能夠兵不血刃奪取江東,就這樣,蔣幹身負勸降周瑜的重任,去了江東。
在正史上,並未記載蔣幹與周瑜的關係,蔣幹遊說周瑜也不是毛遂自薦,曹操讓蔣幹去遊說周瑜並非因為蔣幹與周瑜是同窗,而是因為肯定蔣幹自身的口才主動命令他去遊說周瑜的。
初太祖聞周瑜年少有美才,謂可遊說動也,乃密下揚州,遣幹往見瑜。幹有儀容,以才辯見稱,獨步江、淮之間,莫與為對。——江表傳
蔣幹見到周瑜以後,正史記載與演義差不多。周瑜只是和蔣幹敘舊,並沒有談論軍事,區別在於,演義中的蔣幹比起歷史上的蔣幹,就顯得驚慌失措多了,甚至毫無風度、氣急敗壞。歷史上的蔣幹鎮定自若,在周瑜主動質疑蔣幹此行的目的之時,從容應對:
乃布衣葛巾,自託私行詣瑜。瑜出迎之,立謂幹曰:“子翼良苦,遠涉江湖為曹氏作說客邪?”幹曰:“吾與足下州里,中間別隔,遙聞芳烈,故來敘闊,並觀雅規,而云說客,無乃逆詐乎?——江表傳
三天以後,周瑜帶著蔣幹去觀看軍營,並且表達了他誓死追隨孫權的決心,蔣幹見周瑜不會被說動,便放棄了遊說周瑜的想法,全程一言不發,蔣幹回去見曹操,稱讚周瑜“雅量高致,非言辭所間”,而《三國演義》中,虛構了蔣幹面如土色的表現。
蔣幹盜書?《三國演義》之所以透過這些細節描寫,將有名士風度的蔣幹寫成跳樑小醜的形象。是為了引出接下來蔣幹坑曹操的劇情。(實際上正史中蔣幹見周瑜堅決抗曹便放棄遊說回去了,根本沒有之後的情節。)
在《三國演義》中,周瑜設宴招待蔣幹,假裝喝醉,然後蔣幹乘機盜取“蔡瑁、張允給周瑜的密信”,當天夜裡,蔣幹又聽見士兵與周瑜的對話“張、蔡二都督道:急切不得下手,……”。蔣幹以為得到了了不得的情報,連夜逃會曹營,蔣幹將書信的內容以及小兵與周瑜對話告訴曹操,曹操勃然大怒,不聽二人解釋,斬首蔡瑁、張允,剛剛斬殺二人,曹操才意識到自己中計。蔡瑁後來歷任從事中郎、司馬、長水校尉等職務,還被封了侯,就這樣被羅貫中寫死了。
但是歷史上,並沒有這個情節,蔣幹可是被羅貫中黑慘了。
連環計?蔣幹第二次坑曹操,是為曹操請來了鳳雛龐統,然後龐統為曹操設“連環計”,解決北方將士不習水性的暈船問題,說服曹操鐵鎖連船,暈船問題的確是解決了,但是卻留下了更大的隱患,最終周瑜火攻曹操,曹操水軍,因為船連在一起,無法脫離火海,被燒得全軍覆沒。然而在歷史上,蔣幹沒有第二次找周瑜,龐統也並沒有去見曹操,至於鐵鎖連環,是曹操自己的決定,與龐統無關。
所以說,《三國演義》有些記載並不準確,只是可惜蔣幹,被黑得真悲催。
參考文獻:
三國志裴松之注引江表傳
回覆列表
作為一部小說,裡面的人物肯定是有藝術加工的成分。歷史上的蔣幹是當時的名士、辯論家。而羅貫中在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則將蔣幹刻畫成了被周瑜所愚弄的小丑形象。歷史上的蔣幹很少為人所知,蔣幹這個人物經過《三國演義》大大的演繹之後,倒成了一號非常有名的人物。
《三國演義》中的蔣幹,字子翼,三國時期的人物,九江(治今安徽壽縣)人。《演義》描述赤壁之戰前蔣幹充當曹操之說客,企圖勸說周瑜投降。而當時,不想周瑜正擔心蔡瑁和張允幫助曹軍訓練好水軍,將計就計,擺下“群英會”,誘導他盜走假的張、蔡二人的“投降書”,以反間計除去了這二人。後卻自以為立功,成為笑柄。
小說生動的刻畫了一個自以為聰明實際愚蠢的小人物,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為讀者,我們只要讀的開心就好了,不必去糾結歷史人物實際是怎樣的。要想學習歷史還是要去真正的歷史書籍,而不是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