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儉德醫家

    飲食調理是中西醫治療綜合治療措施之一,方法都是提倡健康、均衡、有利於消化吸收和不影響病情,糾正不良飲食嗜好。只不過由於各自理論體系不同,表達方式有所不同。西醫從生理病理、營養學說著眼,注重病後相關營養元素的補充,不同食物對消化系統功能影響,避免食物營養成分對病情的不利作用。中醫則有“藥補不如食補”之說,基於對食物性味功能、食用宜忌的認識,強調根據病症與體質等的病因、病位、寒熱虛實屬性辨證選擇飲食和顧護脾胃,避免食物產生相反作用和影響脾胃功能。

    對於癌症病人,西醫、中醫都主張清淡、多種類、適量飲食,是因為易消化吸收、全面均衡補充營養,防止過量加重脾胃消化功能的損傷。進一步還要根據不同疾病和具體病情制定合理的飲食方案。

    以雞湯為例,從營養角度來說,雞湯蛋白質等營養豐富,但不能只喝或多喝,因為癌症病人不只需要補充蛋白質,不同病人或病情營養需要補充的種類和多少也要分別對待。含脂肪過重的雞湯不適宜於消化功能差,腹瀉,食慾不振的患者。雞湯含大量嘌呤也不推薦合併高尿酸血癥及痛風等病人喝。從中醫角度說,雞肉既是食材又是藥物。味甘,性溫(母雞性微溫,公雞偏溫熱)。入脾胃經。作用溫中,益氣,補精,益髓。用於脾胃虛弱所致的倦怠乏力,食慾不振,大便溏瀉及虛勞消瘦,病後虛弱等。從藥性分析,甘味作用是補益虛損,調理脾胃,調和藥性和緩急止痛。溫性的作用是溫養,祛寒。但甘味滋膩,過食可能妨礙脾胃,生痰助溼,滯留外邪。溫性用之不當,也可能助熱上火。因此,歷代醫書和食譜也有雞肉“肥膩壅滯,外邪者皆忌食之”;“多食生熱動風”;“凡實證、邪毒未清者不宜食”的告誡。民間也有公雞是發物的說法。建議癌症病友在醫生指導下,喝撇去上層雞油的母雞湯。無明顯症狀時適當喝;體質素虛,倦怠乏力,口無干苦,食慾不振者適當多喝;感冒期間,痰多色黃,胸悶腹脹,口乾口苦,舌苔厚膩者最好不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輸球沒心情,C羅賽後調侃攝像:就那麼喜歡拍我嗎,當時發生了什麼?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