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030754863681

    首先糾正下提問裡的一個小錯誤,鼠疫病毒並沒有發生變異。  鼠疫是一種人畜共通傳染病,自然環境下的攜帶者是齧齒類,比如老鼠和土撥鼠。鼠疫從老鼠傳染給人類這個鼠疫病毒的一大步,需要藉助跳蚤的叮咬。攜帶鼠疫桿菌的跳蚤叮咬人類後,鼠疫桿菌侵襲人類的淋巴系統,導致腺鼠疫。  然!後!  鼠疫桿菌在病人體內擴散,有時候會感染到肺部,這時候就演變成了肺鼠疫。肺鼠疫病人的肺部裡有大量鼠疫桿菌,咳嗽的時候釋放大量帶菌飛沫,可以透過空氣直接人際傳播。  因為省去了跳蚤這個環節,所以肺鼠疫的傳播力比腺鼠疫更強,而且在抗生素髮現之前,死亡率是100%。  ============回答問題的分割線============  肺鼠疫之所以沒能讓中世紀的歐洲人全滅,原因恰恰在於它的殺傷力太大了。  肺鼠疫可以在染病後的24小時裡殺死人,對微生物來說,宿主的死亡並不是一件好事——宿主完蛋了,寄生在宿主身上的微生物們就沒有了飯票也跟著完蛋(事實上,對微生物來說理想的模型應該是人體裡的大腸桿菌那樣,作為一種益生菌和宿主共生)。而且如此迅速的發病,使得感染者很難把病毒從一地傳播到另一地,在鐵路和飛機發明前,烈性傳染病都存在遠端傳播的短板。中世紀的鼠疫能大面積傳播開來,主要是還是腺鼠疫的功勞,一旦腺鼠疫發展成肺鼠疫,反而不容易大範圍傳播了。  而且,有些人對鼠疫存在抵抗力,雖然生活在疫區,但並不會被傳染得病,這也決定了不可能種群全滅,當種群遭到瘟疫這種高強度的自然選擇壓力時,對疾病有抵抗力的個體的競爭優勢明顯,能把這種優勢遺傳給後代。  最後,鼠疫的傳播還跟氣候有關,鼠疫桿菌對熱和乾燥環境非常敏感,氣候回暖後病原體體外環境下不易生存,也會降低傳染性。  綜上,鼠疫患者(包括病鼠和病蚤)快速死亡,減少傳染源,氣候回暖降低傳染性,倖存人群獲得抵抗力並遺傳下去,這些因素綜合起來,自然不會全滅了。  ============編輯回答的分割線============  如果有一種傳染病能把人類滅絕,它需要具備以下的能力:  1、易感物件廣泛。不僅是感染人類,還得能感染貓狗這些寵物,豬牛羊等家畜,最好莫過於能感染鳥類,而且理想的情況是這種疾病對人類以外的宿主沒什麼殺傷力,感染後也能活蹦亂跳當病原體的活體倉庫。每當人類辛辛苦苦撲滅疫情後,總有病原體能源源不斷地重新輸送給人類導致疫情復發,防不勝防。  2、傳染性超強。空氣傳播是基礎中的基礎,現代人都擠在大城市裡,空氣傳播多方便;水源傳播的技能也得點上,衛生狀況糟糕的第三世界大流行必備,再加上病媒傳播和接觸傳播,基本就齊了,對了,不能漏掉潛伏期也具備傳染性這個關鍵技能。反面教材就是HIV這種弱雞,竟然是體液傳播這種沒效率的方式,要是能空氣傳播人類全滅指日可待。  3、潛伏期適中。鼠疫平均6天太短了,普通青年們6天時間還不夠從上海辭職騎行到西藏呢;HIV這種平均7-10年的也不行,太長了夜長夢多,要是潛伏期裡被人類發明了有效治療手段就只能發病未捷身先死了。考慮到現代社會方便的國際交通運輸,潛伏期3~6個月是比較合適的,足夠傳播到全世界了(可能會存在南極科考站這樣的盲點不過無所謂了)。  說到潛伏,這裡要特別點名表揚帶狀皰疹病毒。這東西大部分人小時候都會感染一次,也是所謂的“水痘”,一般認為得過一次後就終身免疫了……才!怪!初次感染痊癒後,帶狀皰疹病毒會潛伏在脊髓後根神經節的神經元中,等機體免疫力降低時重新發作,這時候可是會痛不欲生的,成人復發的帶狀皰疹民間俗稱“飛蛇”。  4、殺傷時先禮後兵。進入發病階段後,一開始症狀別太狠,咳嗽打噴嚏輕微發熱就OK了,這樣一來許多患者會以為只是上火、感冒之類的小病在家隨便泡一杯板藍根,錯過治療時機,即使去看醫生也不容易查出是什麼病。等過個2、3天,就可以放手大殺特殺了,這時候如果能像埃博拉病毒那樣搞出血熱絕對是最佳選擇,90%的致死率人類再見。  5、易變異。禽流感為什麼能讓人類如臨大敵,就是因為這東西太容易變異。變異的好處太多了,各國政府集中人力物力好不容易發明研發出藥物,結果已經變異了,這藥沒用啦大俠請從新來過;第一波瘟疫攻擊後的倖存者和接種疫苗者,以為得到了抗體不怕不怕啦,結果新變異,抗體無效請再死一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高溫天氣澆築混凝土,要注意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