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溪湖財經

    這篇文章可以給你一個很好的回答——

    道家思想告訴你:大蕭條就是貧富不均衡後的大洗牌

    溪湖雜談 2019-11-11 20:09:55上世紀30年代美國大蕭條

    經濟大蕭條為何會發生?背後的本質原因是什麼?自從上世紀30年代第一次爆發全球大蕭條以來,經濟學家一直在尋找這個答案。其中誕生出一些深刻的觀點,但解釋起來總帶有模糊性和滯後性。近現代,金融危機也屢次爆發。

    由於長期研究道家陰陽思想,對這個經濟問題本人認為可以用陰陽原理進行解釋,即陽極反陰:資金過度集中在生產領域,導致生產極度擴張後(陽極)同步引發消費不足(陰衰),此時陽極返陰,在產能過剩的倒逼下下,經濟衰退開始。

    更加詳細的過程是這樣的——

    如果把經濟活動中的"生產"視作陽,"消費"視作陰。同樣的,生產部門—"企業"為陽,消費部門—"家庭"為陰。那麼經濟的擴張就相當於"陽生陰隨",即:企業生產擴張帶動"家庭"收入增加,家庭"收入增加"後則社會需求能力提升,從而引導企業生產進一步擴張,由此進行一個互相促進的正向迴圈。

    在理想的體系中,貨幣以工資支付的方式從企業流向家庭,而後以購買產品的方式從家庭流向企業,進行不斷迴圈。如果貨幣資金總量一定,在社會財富隨著企業生產擴張而擴張的情況下,同一單位的資金購買力將同比例增加。因為貨幣的購買力與貨幣總量反比,與社會財富成正比。

    那麼,這種經濟的擴張又是透過什麼產生的呢?一方面,依靠生產效率的提升,即在單位時間內家庭部門可以生產更多的財富,另一方面方面,家庭部門生產時間的更多利用。

    企業分為兩種形態。 第一種,企業為共有。流進企業的貨幣全部變成家庭收入或者為家庭公積金。由於主體缺失,企業共有體制下是幾乎沒有擴張慾望的。這種形態便不能誕生更好的生產效率。 第二種,企業為私有。企業收回的貨幣要按一定比例轉變為私人資本。既然企業是私人的,那麼必然是帶有擴張慾望的。這種擴張慾望又伴隨著市場競爭,則帶來的是更好的生產技術、管理水平並僱傭更多的勞動力。

    以上兩種形態就是所謂的公有制和私有制。雖然我們對公有制有一百種批判,但不可否認的是,其流入企業的貨幣全部轉為家庭貨幣,貨幣流動十分穩定。 而私有制呢?雖然帶來了生產擴張,但是造成了不可抗拒的副作用——貨幣不均衡。

    因為企業私有的屬性決定了其所有者在持續的貨幣流入中要分得資本紅利,隨著時間推移,貨幣財富將越來越集中在企業的資產擁有者手裡。貨幣不均衡通俗地說是貧富分化:有錢人越來越有錢,窮人越來越窮。

    資本是貪婪的,是時刻要逐利的,集中起來的財富永遠會用來購買更多的房子等生產用具,從而進一步引發生產擴張。這種擴張是具有周期性。每一次擴張帶來的是資本擁有者(富人)貨幣總量的增加,同時普通家庭部門貨幣總量減少。

    然而生產擴張是永久的嗎?當然不!產品最終是要依靠家庭部門進行消耗的,以此才能進行貨幣的迴圈。

    而生產擴張通常具有周期性,當貨幣極度不均衡後,必然有一個週期是這樣的情況:企業集體擴張後,產生貧富分化極其嚴重,家庭部門的資金不足以承受生產擴張後的商品。 這種結果就是整體性的產能過剩。

    真正達到全面產能過剩後,就是產生負向反饋了:企業庫存增加—經營利率下滑—貨幣現金流負增長—生產被迫萎縮—縮減員工—家庭消費能力惡化—需求不足—產能進一步過剩,生產和消費兩者負向迴圈,共同衰退。 我這個週期當作是"臨界點",是經濟擴張的極限,也是衰退的開始。在道家思想裡,這就叫做"陽極返陰"。

    我們知道,真正的市場經濟下,是有金融部門參與的。理想情況下,如果沒有金融部門參與,生產與消費的萎縮可能是一個長期而緩慢的行為。但一旦有金融機構的槓桿資金參與,這種負反饋將帶來一個系統性的危機:生產惡化引發資金流惡化,繼而引發對債務違約,債務違約繼續加深流動性緊張,而後企業破產,家庭貸款違約,這些連鎖反應將以及其迅速的方式傳染,導致整個經濟的崩盤。

    這就觸發了大蕭條。回看這整個分析過程,你就能知道蕭條的本質就是資金太過於集中(貧富分化),蕭條發生之後,財富湮滅,這本身就是一個洗牌的作用。

  • 2 # 湘平古珍郵館

    先說說美國上世紀20年代為什麼出現大蕭條吧。

    美國是一戰的戰勝國,按理不會出現大蕭條,美國當時己是製造業第一強國,而美國本土又沒發生戰爭,經濟絲毫沒受影響,但一戰後歐洲各國因戰火造成人們流離失所,購買力大減,造成美國生產的商品大量積壓,1929一一1933年經濟危機首先從美國爆發了,以上郵票上的羅斯福總統推出一系列新政,史稱‘羅斯福新政’,逐漸化解了這場危機。

    德國是一戰的戰敗國,雖然沒有象奧匈帝國一樣解體,但因為戰爭在本土爆發,整個國家生靈塗炭,一片蕭條。

    以上就是舉世聞名的世界第一珍郵‘1855年英屬蓋亞那紅一分’,這枚郵票曾經的主人一一世界郵票大王費拉里於1917年去世,本來他是要把其一生收藏死後拍賣的錢捐給德國的,誰知德國戰敗後,這筆可以重建德國的鉅款被英法截留了。

    內憂外患,經濟蕭條,希特勒借此煽動德國民眾對英法等國的民族仇恨,以及對富有的猶太人的仇恨,陷入在水深火熱的德國民眾成了希特勒的狂熱追求者,加上美英法等國內因經濟危機也無暇顧及甚至縱容了希特勒,最後導致法西斯獨裁政府登上政治舞臺,戰爭的機器被開動了。

    大家好!

  • 3 # 細雨漫朦

    應該算三十年代吧,美國經濟危機和後續經濟崩潰,一直延展到三八年,闡述的書很多,說法有很多,一條主線貫穿的是:紐交所股票投機溢價太大,邱胖任財務大臣要求英磅對美元升值,法國對奧地利銀行下手,打擊德意志區經濟,結果大家都在作,自私自利落井下石,後果是法國一直到37年才擺脫經濟危機,所以英美慫對老希,打不起。德國整個二十年代都過不好,馬克貶值讓中產階級也赤貧了。老希上臺後,國家社會主義政策和現在歐盟政策方向方式相同,扭轉了國運,應該說1933年德國已經進入國民動員狀態。

  • 4 # 相忘江湖71941665

    德國和美國同時出現大蕭條,二者不是以一種孤立的現象出現,而是和當時世界範圍內爆發的經濟危機現象緊密相連。當時爆發的經濟危機,除蘇聯獨善其身外,也宣告了世界範圍內,以市場為主導:“自由競爭式資本主義時代徹底結束”。由金融崩潰而引發的經濟危機,不斷地持續發酵升溫,引起西方各國的政局動盪,如法國的政府內閣如走馬燈式的頻頻更換。而當時危機國政府,深陷信用危機同時,又無法拿出形之有效的解決辦法。而當時只有三條路可供選擇,蘇聯式的共產主義,義大利法西斯獨裁政體,資產階級的民主政體。在這三種並存的思想意識形態中,不僅德國在何去何從中做出選擇,就連當時的美國也同樣在做著艱難的選擇。當時全世界範圍內,危機國家在選擇國家前途和命運的大背景下,重塑世界格局,重建國際新秩序的世界大戰已經無法避免。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戰也可以稱為一場”意識形態”的戰爭。

    1929年,危機爆發前,由於美國資本對歐洲的持續輸出,德國在享受著黃金時代的恢復期。中歐,東歐國家也在美英法三國的投資資本支撐下,保持著平穩的執行。加拿大小麥過剩的危機已經呈現出來。美國政府在壓低農產品價格的基礎上繼續保持著工業經濟的高度速發展。此時的西方國家一片盛世,歌舞昇平現象,完全沒有注意到盛宴背後一步步襲來的危機現象。

    美國在1929年夏季的三個月中,美國通用汽車股票由268點,上升到391點。鋼鐵公司股票由165點,上升到258點。9月份,美國的財政部長還信誓旦旦的向公眾表示:“這一繁榮還將繼續下去。此時美華人見面從來不談別的話題:“除了股票,還是股票”。在高回報的利潤誘惑下,美國投向歐洲的資本陸續迴流,期待能在股市還個大蛋糕中分享一塊。美國國內炒股熱情的高漲又加上,國外資本的迴流,股市的泡沫開始越來越大。

    1924年,10月24日這天,不但是美華人的“黑色星期四”,也是全世界人民的黑色星期四。美國金融崩了,美國的5000億美元資產一夜之間化為烏有,8600家企業破產,5500家銀行倒閉,1370萬人加入失業大軍。金融界陷入窒息狀態,成千上萬的美華人一生的積蓄付之東流。美國是庫存爆滿,工人失業,商店關門,破產失業的人排隊在救濟機構門前等待救助。此時的美國社會陷入哀鴻遍野,一片狼籍的大蕭條中。美國爆發的經濟危機開始向全世界漫延,最先受害的就是和美國經濟聯絡最緊的德國。

    1931年以法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開始陸續在中歐和東歐國家撤回資本,法國的銀行家開始收回給奧地利銀行的貸款。在這個撤資風潮中,中歐和東歐的經濟制度破產。

    在危機前,美國貸款給德國,德國把貸款用來償還英法賠款。雖然德國在實際上並沒有賠償英法多少戰爭賠款,但是確把自己國家的經濟緊緊和美國聯絡起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美國發生大蕭條,德國自然無法獨善其身,加上因一戰巨大的消耗,德國面對大蕭條時,更加暴露出其經濟的脆弱性德國馬上陷入惡性通貨膨脹中。其情形,比美國不知要慘上多少倍。1個麵包要1億2千萬馬克,發工資時工廠主都要給工人放1小時假,讓工人去採購商品,因為此時德國的通貨膨脹率已經按小時計算了。而此時的德國銀行家為了自保,延期償還外債,進而危機到了在德國有很大投資的英國銀行。德國銀行家的做法,使歐洲的經濟危機進一步加劇。

    在世界格局的博弈中,有贏家就會有輸家。此時西方過剩的資本,過剩的技術,和爆滿的庫存,使西方資本家眼光描向了獨善其身的紅色蘇聯。西方資本家也沒有了危機前對蘇聯,在貸款,技術限制方面的壁壘,允許蘇聯用農產品,初級產品,原料出口的方式換取外匯來償還外債。1929一1931年蘇聯獲得西方14億的盧布貸款。難怪當時的斯大林感慨:“蘇聯的大型工業2/3是在美國幫助或技術援助下完成的,其餘大多是德國,英國,法國,義大利等國技術援助下完成的。

    1933年,在經濟危機漩渦中苦苦掙扎的德華人民,在希特勒臭名昭著的納粹主義蠱惑下,似乎看到了國家振興的希望,在大資本家的支援下,希特勒以“德華人民救星形象”粉墨登場了。

    希特勒採用法西斯形式的“國家社會主義政體”,加強政府幹預國家經濟的方式,把大量資金投入軍工企業,但此時德國的民用企業也得到較快發展。德國經濟此時出現了強勁復甦現象。不少德華人開始感慨:“魏瑪政府執政時,我們沒有飯吃。希特勒上臺,我們有飯吃了”。因而,在德華人的眼中,希特勒就成了所謂的“民族英雄”。因為他不但拯救了德國,還準備用擴張的方式為資本家謀取更大的利益。“國家社會主義”在挽救了德國經濟同時,希特勒的軍事擴張政策也把德華人推入了戰爭的深淵。

    1933年新任美國總統的羅斯福,反對走共產主義和法西斯主義道路,在儲存資本主義制度和資產階級民主的前提下,對資本主義的生產關係進行了區域性的調整,在加大政府對經濟的干預力度基礎上,開始實行新政,使美國的經濟出現了強勁復甦後,並實現了快速增長勢頭。羅斯福不但避免美國走上法西斯主義道路,還成功的挽救了美國經濟,並重新振興了美國,並使美國成為國際反法西斯陣營的“世界兵工廠“,為反法西斯的勝利事業做出了卓越貢獻。

  • 5 # YF永恆

    美國出現大蕭條是因為經濟危機的爆發才造成的。而德國是因為一次世界大戰戰敗國,德國受到戰爭失敗的原因。希特勒的上臺是他恰恰充分利用了德國蕭條的原因,給自己帶來了足夠的支援,這不僅僅是德國民眾,還有德國的企業家,德國的科技人員,全方位的人員。那時候都沒錢,都很絕望,只要出了效果讓國民看到希望,感受到轉變那肯定會得到支援的。

  • 6 # 乘風破浪1411678613

    上世紀20年代,德國和美國沒有出現大蕭條,美國是一戰的戰勝國,戰爭也沒有發生在美國本土,反而美國是工業製造第一強國,所以美國沒有發生大蕭條。德國因一戰戰敗,造成國內損失過大,加上世界經濟危機而陷入蕭條,希特勒乘機上臺,控制了政權,鞏固了民眾對經濟復活作出一定成績,也得到了民眾支援,所以希特勒上臺是有原因的。

  • 7 # 立志成蟲

    大蕭條不止是美國和德國的經濟災難,而是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災難,英法日本義大利等國都在劫難逃。起因是資本家的機器只顧開足馬力埋頭生產,擴大生產規模,導致商品供大於求,商品嚴重積壓賣不出去,資本家資金斷鏈難以為繼,工人們領不到工資喪失消費能力無力購買商品反過來又加劇商品積壓,形成了惡性迴圈。實體工業的崩潰連累了金融股市的大雪崩,美國股市的崩潰蒸發的股市值遠遠超過了一戰各國軍費的總和,農產品也價格暴跌,出售的價格甚至不夠儲存運輸的成本,只好寧願莊稼爛在地裡,肉類牲畜的價格只夠處理它們的一顆子彈的價格。銀行工廠公司農場甚至個人紛紛破產倒閉,宣告了“自由經濟”的徹底失敗。要擺脫災難,德意日採取了對外侵略掠奪。特別是德國,二戰以前經濟實力歐洲第一,科技水平世界第一。希特勒上臺後擴充軍隊和軍備,大幅度增加了就業崗位,資本主義國家開始向飽受封鎖孤立的蘇聯出口機器裝置,技術,派遣技術人員甚至是工人,美國德國表現的很積極。別以為德國民眾那麼容易就被希特勒煽動欺騙了,德國作為一戰的戰敗國,民族報復情緒強烈,再加上希特勒最起碼降低了失業率,讓德華人的生活有了保障,崩潰動盪的國家秩序需要強勢的力量來維持和恢復,希特勒做到了,只不過是把損失和災難轉嫁給了其他的國家和人民,發動侵略戰爭的結果仍是大災難,德國民眾也在劫難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化學金和真金的區別真金和化學金如何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