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不沉的經遠
-
2 # 國平軍史
冷戰時期,對峙雙方進行了大規模的軍備競賽,蘇軍以及華約組織在陸地上佔據優勢地位,憑藉10萬輛T系列坦克組成的滾滾鋼鐵洪流,讓北約自始至終處於不安的狀態。
但在海上,以美國為首北約海軍龐大的水面艦艇力量,卻給了蘇紅海軍以極大的壓力,所以只能採取不對稱的作戰方式。
一方面,大量建造核潛艇,威脅北約在大洋上的制海權,為最終奪取制海權創造機會;另一方面,大力發展岸防力量,保證本土鄰近海域的制海權,應對北約海軍的反制封鎖,掩護己方核潛艇進入大洋。
(莫斯科級重型載機巡洋艦 )
此外,由於蘇方岸基反潛機被航程限制,無法發現並攻擊大洋上的美海軍核潛艇,於是,就建造了2艘能搭載10餘架反潛直升機、配備反潛和防空導彈、反潛火箭和反潛魚雷的莫斯科級重型載機巡洋艦,既可發現並攻擊美核潛艇,同時又可保護己方核潛艇。
為了能讓己方的核潛艇潛到美國附近海域,突破北約在北大西洋部署的反潛巡邏機和水面艦艇,蘇方又建造了4艘兼具強大對空對海能力的基輔級載機重型巡洋艦,來幫助己方核潛艇突破北約的封鎖力量。
艦上的武器包括艦炮、反艦導彈、防空導彈、反潛導彈,以及魚雷、反潛火箭等,此外,還搭載了雅克-38短距/垂直起降戰鬥機,以及卡25反潛直升機,具備一定的空中打擊能力和強大的反潛作戰能力。
(基輔級載機重型巡洋艦 )
最後,蘇方建造了2艘庫茲涅佐夫級載機重型巡洋艦,搭載了由蘇27戰鬥機改裝而來的蘇33戰鬥機,讓蘇紅海軍總算具備了對抗美航母艦載機的能力;蘇方還計劃著建造大型的烏里揚諾夫斯克級核動力航母,但隨著蘇聯的轟然解體,這型航母永遠也造不出來了。
庫茲涅佐夫級載機重型巡洋艦,事實上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航母,屬於滑躍起飛航母,不具備彈射起飛條件,與美海軍航母相比,有一定的技術代差,美海軍是核動力以及彈射起飛滿載10萬噸級。
綜上,蘇聯海軍的載機重型巡洋艦,符合當時蘇聯的國情以及軍工科技和海軍發展戰略,非常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走來,具備蘇聯紅海軍裝備發展建設的特點。
(庫茲涅佐夫級載機重型巡洋艦 )
莫斯科級定位就是反潛巡洋艦,搭載了10餘架卡-25反潛直升機,執行在大洋上反美核潛艇的任務,緩解紅海軍的反潛壓力。
基輔級載機巡洋艦,儘管滿載排水量上升到了4萬餘噸,僅適合垂直起降戰鬥機和反潛直升機使用,不具備滑躍和彈射起飛,所以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航母,屬於重型載機巡洋艦。
庫茲涅佐夫級載機重型巡洋艦,事實上已經是真正意義上的航母,滿載排水量達到了6.5萬噸,屬於滑躍起飛的航母,有了重型艦載戰鬥機,具備了與美海軍艦載機空戰的能力。
回覆列表
蘇聯對海軍航空兵一直很重視,但是受限於技術原因,在航空母艦上的進展比美國慢的多,加上政治原因嗎,蘇聯海軍的載機巡洋艦應運而生,共建造了三級,莫斯科級、基輔級和庫茲涅佐夫級。
莫斯科級在定位上是反潛巡洋艦,主要是隨著美國北極星等彈道導彈核潛艇的服役,蘇聯海軍的反潛壓力增加,而現有軍艦的反潛直升機搭載能力太小,迫切需要一級專門搭載卡-25直升機的反潛軍艦。莫斯科級載機巡洋艦應運而生,莫斯科級共建造兩艘——“莫斯科”號和“列寧格勒”號,可以搭載14架卡-25反潛直升機,作為反潛艇艇中的旗艦。
莫斯科級之後蘇聯又建造了基輔級載機巡洋艦。基輔級載機巡洋艦是因為雅克-36垂直起降戰鬥機的出現,蘇聯海軍考慮載機巡洋艦搭載雅克-36的可能,其結果就是基輔級。基輔級載機量比美國航母少的多,因此需要根據任務需要來確定艦載機的編成來決定搭載雅克-38和直升機的數量,缺乏靈活性。基輔級共建造了4艘。
基輔級的進一步發展就是大家熟悉的庫茲涅佐夫級。庫茲涅佐夫級載機巡洋艦其實已經在向通用型航母轉化了,繼續叫載機巡洋艦更多的是基於政治上的考慮。雖然相比美國航母,庫茲涅佐夫級的載機數量還差的遠,與艦載機配套的預警機、偵察機、加油機、電子戰飛機等也有很大不足,但是在當今世界上,也算大型航母了。
總體來說,蘇聯的載機巡洋艦和美國的航母相比要落後的多,是從單一任務慢慢向綜合型轉變,但是由於蘇聯解體,這一進化戛然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