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影片好笑

    帶鳥字的成語較多,舉一些常見的例子:百鳥朝鳳 【拼音】:bǎi niǎo cháo fèng 【解釋】:朝:朝見;鳳:鳳凰,古代傳說中的鳥王。舊時喻指君主聖明而天下依附,後也比喻德高望重者眾望所歸。 【出處】:宋·李昉等《太平御覽》九百一十五卷引《唐書》:“海州言鳳見於城上,群鳥數百隨之,東北飛向蒼梧山。” 【示例】:那些玉斝中的長春露酒也都由站在身邊侍候的宮女接過去傾入一隻繪著~的大瓷缸中。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一章 【近義詞】:眾星捧月 【語法】:作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笨鳥先飛 【拼音】:bèn niǎo xiān fēi 【解釋】:行動笨拙的鳥要先飛。比喻能力差的人怕落後,做事比別人先動手。 【出處】:元·關漢卿《陳母教子》第一折:“我和你有個比喻:我似那靈禽在後,你這等坌(笨)鳥先飛。” 【示例】:女兒刻苦、自覺、用功,全靠~保持了各門功課全班第一。 ★畢飛宇《九層電梯》 【近義詞】:慢鳥先飛、坌鳥先飛 【反義詞】:坐以待斃 【語法】:作謂語、定語;比喻能力差的人加倍努力 驚弓之鳥 【拼音】:jīng gōng zhī niǎo 【解釋】:被弓箭嚇怕了的鳥不容易安定。比喻經過驚嚇的人碰到一點動靜就非常害怕。 【出處】:《戰國策·楚策四》;《晉書·王鑑傳》:“黷武之眾易動,驚弓之鳥難安。” 【示例】:紹聞是~,嚇了一跳。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八十一回 【近義詞】:傷弓之鳥、漏網之魚 【反義詞】:初生牛犢 【語法】:作主語、賓語;指受過驚嚇的人 籠中之鳥 【拼音】:lóng zhōng zhī niǎo 【解釋】:比喻受困而不自由的人,也比喻易於擒拿的敵人。 【出處】:《鶡冠子·世兵》:“一目之羅,不可以得雀;籠中之鳥空窺不出。” 【示例】:今六帥齊奮,諸侯同舉,此~耳。 ★宋·司馬光《資治通鑑·齊順帝升明元年》 【近義詞】:籠中窮鳥 【語法】:作主語、賓語;形容喪失自由 鳥盡弓藏 【拼音】:niǎo jìn gōng cáng 【解釋】:鳥沒有了,弓也就藏起來不用了。比喻事情成功之後,把曾經出過力的人一腳踢開。 【出處】:《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蜚(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示例】:小弟從徵方臘回來,苦勸我東人隱逸。明知有“~”之禍。 ★清·陳忱《水滸後傳》第二十二回 【近義詞】:兔死狗烹、過河拆橋 【反義詞】:知恩圖報 【語法】:作謂語、定語;常與“兔死狗烹”連用 鳥槍換炮 【拼音】:niǎo qiāng huàn pào 【解釋】:形容情況或條件有很大的好轉。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6回:“那個氣好比菸袋換吹筒,吹筒換鳥槍,鳥槍換炮,越吹越壯了。” 【示例】:幾天不見,你就~了。 【語法】:作謂語、賓語、定語;指情況或條件有大變化 鳥語花香 【拼音】:niǎo yǔ huā xiāng 【解釋】:鳥叫得好聽,花開得噴香。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 【出處】:宋·呂本中《紫薇·庵居》:“鳥語花香變夕陰,稍閒復恐病相尋。” 【示例】:一路行來,山青水綠,~,真是個好風景也。 ★清·李漁《比目魚·肥遁》 【近義詞】:山清水秀 【反義詞】:窮鄉僻壤 【歇後語】:百靈戲牡丹;長白山的春光 【語法】:作定語、賓語;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 小鳥依人 【拼音】:xiǎo niǎo yī rén 【解釋】:依:依戀。象小鳥那樣依傍著人。形容少女或小孩嬌小可愛的樣子。 【出處】:《舊唐書·長孫無忌傳》:“褚遂良學問稍長,性亦堅正,既寫忠誠,甚親附於朕,譬如飛鳥依人,自加憐愛。” 【示例】:一見面不再那麼~地笑了,第一句話總脫不了。 ★蕭乾《栗子》 【近義詞】:楚楚可憐 【反義詞】:面目可憎、深惡痛絕 【語法】:作定語、狀語;用於女性 一石二鳥 【拼音】:yī shí èr niǎo 【解釋】:扔一顆石子打到兩隻鳥。比喻做一件事情得到兩種好處。 【出處】: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24章:“這是個一石二鳥的好辦法。” 【示例】:他的~計劃得到大家的認可。 【近義詞】:一箭雙鵰、一舉兩得 【反義詞】:得不償失、勞而不獲、徒勞無功 【語法】:作賓語、定語;形容一舉兩得 ......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的大腦結構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