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YINGj
-
2 # 使用者9523532113759
1)燕國
首 都:薊(今北京市房山區)
燕國,中國周朝分封的一個攘夷姬姓諸侯國,國君為侯爵,為戰國七雄之一,開國君主召公奭是西周宗室大臣,與周武王、周公旦同輩。
周武王封召公奭於燕,召公奭長子燕侯克代封 ,燕國的疆域範圍大致為今天的北京、天津、遼寧的全部,北韓、南韓、河北、吉林、山西、內蒙古的一部分。
由於燕國建國以後的較長時間內與中原各地來往甚少,所以文化較中原各國落後。燕桓侯時,山戎南下攻燕,燕被迫遷都臨易。燕莊公時在山戎的侵略下險些亡國,靠齊桓公“尊王攘夷”的軍事幫助才得以保全,並進而在日後有了發展,成為春秋時期十二諸侯之一。
前323年,燕國參加了公孫衍發起的“五國相王”活動,燕易王稱王。前320年,燕國發生子之之亂,在趙武靈王支援下,立職為王,燕國國都被齊國、中山國攻破,燕國相國子之死後二年,燕華人共同擁立太子平,這就是燕昭王。
燕昭王即位後招賢納士、勵精圖治,燕國國力大增,佔領了中山國北境一帶。燕將秦開東向擊胡,拓地千餘里,使真番(首爾、京畿道、忠清南北道)、北韓(平壤、開城以及平安南北道、黃海南北道)歸屬自己。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以樂毅為上將軍,與秦國、趙國、南韓、魏國合縱攻破齊國,幾乎佔有齊國全境(除了莒、即墨兩城),燕國達到全盛。
燕昭王之後燕國國勢大減,前222年,燕王喜被秦國俘虜,燕國滅,。
2)趙國
首 都:晉陽、邢臺、中牟、邯鄲
趙國(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2年),中國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戰國七雄之一。
國君嬴姓趙氏,為商朝名臣飛廉(蜚廉)之後,原為趙侯。至造父以下六世至奄父,奄父生叔代,叔代以下五世至趙夙,趙夙孫趙衰事晉獻公之子重耳。趙衰隨重耳逃亡十九年,重耳返國為晉文公,趙衰任國政。趙衰卒,其子趙盾嗣;趙盾卒,其子朔嗣。朔子趙武於晉平公十二年(前546年)為晉國正卿,趙武傳趙景叔,趙景叔傳趙鞅,即趙簡子(前518年—前458年),趙簡子傳趙襄子(前457年—前425年)。
趙烈侯六年(前403年),韓、趙、魏三家分晉,周威烈王始命趙烈侯趙籍為侯。至趙武靈王(前325年—前299年)始稱王,至王遷,前222年,滅於秦國。公元前208年,趙歇重建趙國,定都信都(今邢臺),數年後為漢將韓信所滅。
趙國全境東北與東胡和燕國接界,東與中山及齊國接界,南與衛、魏、韓三國交錯接界,北與樓煩、林胡接界,西與韓、魏兩國交錯接界。國都在晉陽(今太原),前425年遷中牟(今鶴壁),前386年趙敬侯遷到邯鄲(今河北邯鄲市邯山區),在邯鄲定都長達一個半世紀。
回覆列表
戰國時期趙國的國都在晉陽(今山西太原),後遷都中牟邑(今鶴壁),又遷至邯鄲(今河北省邯鄲),成侯時期又立邢為信都(邢臺)。
趙國的第一個都城為晉陽,位於現太原西南,地處太原盆地北端,農業條件優越。公元前425年,趙襄子死後傳位於其兄之子趙浣,為趙獻子,趙襄子之子趙恆子趙嘉驅逐趙獻子,遷都中牟。趙恆子於公元前424年死後,華人重新迎回趙獻子,仍以中牟為國都。
中牟,現位於河南省鶴壁市西部山城區一代,作為趙國國都僅有不到四十年時間,時間較短,影響也很小,很多人都不知道河南鶴壁曾經是趙國的國都,但中牟作為趙國國都期間,趙國正式獲得周王室的認可,成為諸侯。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封趙烈侯趙籍為諸侯,趙國正式建立。
趙國從中牟遷都邯鄲的直接原因可能是內亂,公元前387年,趙敬侯即位,前386年,趙武公之子公子朝作亂,趙敬侯於是於遷都邯鄲,當然,更深層的原因可能是中牟相對當時趙國疆域來說太偏僻了,離齊國、魏國邊境也太近。
自公元前386年成為趙國國都,至前222被秦所滅,邯鄲作為趙國國都長達一個半世紀之久。
在邯鄲作為趙國國都期間,趙國經過趙武靈王胡服騎射軍事改革後成長為能與強秦抗衡的強國,邯鄲也成為當時中國北方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趙國還曾設別都信都,位於今邢臺市,設於趙成侯時期(前355年)。信都是趙國重要城市,趙魏之戰中,邯鄲淪陷,趙國以信都為基地堅守三年,收回邯鄲。秦末,趙國復國後就以信都為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