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屆安溪鐵觀音大師賽中,茶園管理考評就已經被加入到賽制當中。隨著這些年安溪鐵觀音市場的不斷變化以及茶園管理知識的普及,從參賽選手到普通茶農,越來越多的安溪茶人認識到茶園管理的重要性。
2018年,安溪縣選擇具有一定的栽培管理經驗、生產組織化程度較高的茶葉產區龍涓鄉吉山村作為茶葉病蟲綠色防控技術示範點,示範片面積共2000畝,輻射面積2萬畝;2018年5月農業部在安溪縣歷山茶仙茶葉基地建立農業農村部綠色防控示範基地;全年推廣智慧蟲害防治系統2000畝,全縣綠色防控面積達55.5萬畝次。
在綠色防控技術的支援下,2018年安溪縣化學農藥使用量減少13.99%,綠色防控區比常規防治區年減少2次,降低了農藥殘留,同時減少害蟲產生抗藥性,茶葉衛生質量明顯提高。綠色防控區茶產品價格平均每公斤提高10元以上,增收節支達1000元/畝。
安溪縣從生態調控、農業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控、農藥使用情況監測、綠色防控技術體系創新合作、智慧蟲害防治系統試驗推廣、茶園化學農藥減施增效整合試驗8個方面入手,改善茶園生態環境,促進茶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突破國內外綠色與技術壁壘。
1、生態調控。注重茶園周圍的生態環境,按照“茶園周邊有林、路邊溝邊有樹、梯壁梯岸有草、茶園外溝內埂”的要求,落實“樹、草、肥、水、路”加上“綠色防控”的“5+1”生態茶園建設模式,山、水、林、茶、草和諧共生,增加了茶園生物的多樣性,改善了茶園小氣候,給天敵創造良好的棲息、繁殖場所,充分發揮自然調控能力,促進茶業的可持續發展。
2、農業防治。及時分批多次採摘,有蟲芽葉注意重採、強採。堅持晚秋或早春修剪。深耕施肥和初冬農閒時,將茶園內枯枝落葉和茶樹上的病蟲枝葉清理出茶園集中銷燬,並噴施石硫合劑或那氏778生物農藥封園,減少越冬病蟲基數。嚴禁茶園使用除草劑,以割草代替劈草,在裸露的梯壁梯岸上種草、種黃花菜;夏、冬季在茶樹行間鋪草,既可防暑防寒,又可增加養分;每年春茶前、夏茶前各淺鋤除草一次,秋季深挖除草一次,茶園周邊保留一定數量的雜草,改善茶園的生態環境 ,給天敵創造良好的棲息和繁殖場所。
3、生物防治。釋放胡瓜鈍綏蟎防治茶葉蟎類,在安溪縣歷山茶仙茶葉基地、山國飲藝茶場和大寶峰茶場等茶園釋放胡瓜鈍綏蟎4500萬隻;選用微生物或植物源殺蟲劑防治茶麗紋象甲、小綠葉蟬;防治茶麗紋象甲選用白僵菌,在溼度大的天氣使用;防治小綠葉蟬選用苦參鹼,防治斜紋夜蛾選用核型多角體病毒“奧綠1號”。
4、物理防控。使用太陽能殺蟲燈誘殺斜紋夜蛾、茶尺蠖等鱗翅目害蟲,每30-40畝安裝一盞殺蟲燈;使用色板+資訊素誘殺黑刺粉蝨、茶假眼小綠葉蟬等害蟲。每畝均勻插掛20-25塊色板,色板高出茶樹樹蓬5釐米。
5、開展農藥使用情況監測工作。為進一步落實農藥使用量零增長減量化行動計劃,全面掌握全縣農藥使用情況,2018年虎邱鎮、龍涓鄉、蘆田等10鄉鎮確定為監測重點鄉鎮,統計測算當地主要農作物用藥水平,茶葉單位面積農藥使用量為1032克。
6、加強綠色防控技術體系的創新合作。推進綠色防控與統防統治相融合,重點培育組織化程度高、市場化運作,加強農企合作。建立“植保技術到田頭、農藥直供到農戶、統防統治全覆蓋”的植保服務新模式。
7、繼續開展智慧蟲害防治系統的試驗推廣。安溪自從2017年引進使用軍民融合創新成果──智慧蟲害防治系統,2018年新增2個試驗基地(安溪山國飲藝茶莊園和安溪大寶峰茶場)。經過一年來的持續跟蹤調查,發現該系統對假眼小綠葉蟬的防控有疊加效應,時間越長,效果越明顯,同時測量智慧蟲害防治系統對茶葉產量的影響,驗證智慧蟲害防治系統長期使用,不但可以增加產量,還能提高品質。
8、開展茶園化學農藥減施增效整合試驗。安溪與福建農科院植保所相互配合,開展示範點的設計和調查。針對安溪縣茶樹發生比較嚴重的病蟲害,茶假眼小綠葉蟬、茶葉蟎類和茶尺蠖,選擇安溪明泉家庭農場作為示範點,分別設立減藥核心區20-30畝(兩個處理)和常規防治區5-10畝共三個處理區,核心試驗區按照減藥模式技術要求進行病蟲害防控,常規防治區按照農民的習慣方法進行,每週調查一次害蟲和天敵的活蟲數,年終進行試驗總結。
綠色發展理念的普及和綠色防控技術的推廣,讓安溪茶產業走上了可持續健康發展的軌道。
在第二屆安溪鐵觀音大師賽中,茶園管理考評就已經被加入到賽制當中。隨著這些年安溪鐵觀音市場的不斷變化以及茶園管理知識的普及,從參賽選手到普通茶農,越來越多的安溪茶人認識到茶園管理的重要性。
2018年,安溪縣選擇具有一定的栽培管理經驗、生產組織化程度較高的茶葉產區龍涓鄉吉山村作為茶葉病蟲綠色防控技術示範點,示範片面積共2000畝,輻射面積2萬畝;2018年5月農業部在安溪縣歷山茶仙茶葉基地建立農業農村部綠色防控示範基地;全年推廣智慧蟲害防治系統2000畝,全縣綠色防控面積達55.5萬畝次。
在綠色防控技術的支援下,2018年安溪縣化學農藥使用量減少13.99%,綠色防控區比常規防治區年減少2次,降低了農藥殘留,同時減少害蟲產生抗藥性,茶葉衛生質量明顯提高。綠色防控區茶產品價格平均每公斤提高10元以上,增收節支達1000元/畝。
安溪縣從生態調控、農業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控、農藥使用情況監測、綠色防控技術體系創新合作、智慧蟲害防治系統試驗推廣、茶園化學農藥減施增效整合試驗8個方面入手,改善茶園生態環境,促進茶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突破國內外綠色與技術壁壘。
1、生態調控。注重茶園周圍的生態環境,按照“茶園周邊有林、路邊溝邊有樹、梯壁梯岸有草、茶園外溝內埂”的要求,落實“樹、草、肥、水、路”加上“綠色防控”的“5+1”生態茶園建設模式,山、水、林、茶、草和諧共生,增加了茶園生物的多樣性,改善了茶園小氣候,給天敵創造良好的棲息、繁殖場所,充分發揮自然調控能力,促進茶業的可持續發展。
2、農業防治。及時分批多次採摘,有蟲芽葉注意重採、強採。堅持晚秋或早春修剪。深耕施肥和初冬農閒時,將茶園內枯枝落葉和茶樹上的病蟲枝葉清理出茶園集中銷燬,並噴施石硫合劑或那氏778生物農藥封園,減少越冬病蟲基數。嚴禁茶園使用除草劑,以割草代替劈草,在裸露的梯壁梯岸上種草、種黃花菜;夏、冬季在茶樹行間鋪草,既可防暑防寒,又可增加養分;每年春茶前、夏茶前各淺鋤除草一次,秋季深挖除草一次,茶園周邊保留一定數量的雜草,改善茶園的生態環境 ,給天敵創造良好的棲息和繁殖場所。
3、生物防治。釋放胡瓜鈍綏蟎防治茶葉蟎類,在安溪縣歷山茶仙茶葉基地、山國飲藝茶場和大寶峰茶場等茶園釋放胡瓜鈍綏蟎4500萬隻;選用微生物或植物源殺蟲劑防治茶麗紋象甲、小綠葉蟬;防治茶麗紋象甲選用白僵菌,在溼度大的天氣使用;防治小綠葉蟬選用苦參鹼,防治斜紋夜蛾選用核型多角體病毒“奧綠1號”。
4、物理防控。使用太陽能殺蟲燈誘殺斜紋夜蛾、茶尺蠖等鱗翅目害蟲,每30-40畝安裝一盞殺蟲燈;使用色板+資訊素誘殺黑刺粉蝨、茶假眼小綠葉蟬等害蟲。每畝均勻插掛20-25塊色板,色板高出茶樹樹蓬5釐米。
5、開展農藥使用情況監測工作。為進一步落實農藥使用量零增長減量化行動計劃,全面掌握全縣農藥使用情況,2018年虎邱鎮、龍涓鄉、蘆田等10鄉鎮確定為監測重點鄉鎮,統計測算當地主要農作物用藥水平,茶葉單位面積農藥使用量為1032克。
6、加強綠色防控技術體系的創新合作。推進綠色防控與統防統治相融合,重點培育組織化程度高、市場化運作,加強農企合作。建立“植保技術到田頭、農藥直供到農戶、統防統治全覆蓋”的植保服務新模式。
7、繼續開展智慧蟲害防治系統的試驗推廣。安溪自從2017年引進使用軍民融合創新成果──智慧蟲害防治系統,2018年新增2個試驗基地(安溪山國飲藝茶莊園和安溪大寶峰茶場)。經過一年來的持續跟蹤調查,發現該系統對假眼小綠葉蟬的防控有疊加效應,時間越長,效果越明顯,同時測量智慧蟲害防治系統對茶葉產量的影響,驗證智慧蟲害防治系統長期使用,不但可以增加產量,還能提高品質。
8、開展茶園化學農藥減施增效整合試驗。安溪與福建農科院植保所相互配合,開展示範點的設計和調查。針對安溪縣茶樹發生比較嚴重的病蟲害,茶假眼小綠葉蟬、茶葉蟎類和茶尺蠖,選擇安溪明泉家庭農場作為示範點,分別設立減藥核心區20-30畝(兩個處理)和常規防治區5-10畝共三個處理區,核心試驗區按照減藥模式技術要求進行病蟲害防控,常規防治區按照農民的習慣方法進行,每週調查一次害蟲和天敵的活蟲數,年終進行試驗總結。
綠色發展理念的普及和綠色防控技術的推廣,讓安溪茶產業走上了可持續健康發展的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