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之處:
1,人與自然在精神上高度契合,景物和感受詩意地結合在一起,全詩都是渾融完整的整體,恬淡、優美。
2,這兩首詩都是歌詠歸隱情懷志趣的詩,透過寫歸隱途中所見的景色和心情,實則景中有情,情景交融,託物寄情,寫自己歸山悠然自得之情。
不同之處:
1,《夜歸鹿門歌》多用白描,著墨輕淡,比《歸嵩山作》更顯淳樸。
2,《歸嵩山作》詩中有畫,含蓄雋永,有豐富的色澤和光彩。
《歸嵩山作》是唐代詩人王維創作的一首詩,全詩原文如下:
清川帶長薄,車馬去閒閒。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
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
迢遞嵩高下,歸來且閉關。
白話文釋義:清澈的川水環繞一片草木,駕車馬徐徐而去從容悠閒。流水好像對我充滿了情意,傍晚的鳥兒隨我一同回還。荒涼的城池靠著古老渡口,落日的餘暉灑滿金色秋山。在遙遠又高峻的嵩山腳下,閉上門謝絕世俗度過晚年。
《夜歸鹿門歌》是唐代詩人孟浩然創作的一首七言古詩。全詩原文如下:
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
人隨沙岸向江村,餘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
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
白話文釋義:黃昏時山寺的鐘聲迴盪山谷,漁梁渡口處一片喧鬧的聲音。人們沿著沙岸向江村走過去,我也乘坐一葉小舟返回鹿門。鹿門的月光使山樹顯現出來,我忽然來到了龐公隱居之地。清冷的山岩路寂靜的林間道,唯有隱居的人在此飄逸來去。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060828381f30e924825e7a4642086e061c95f7cb
擴充套件資料
《夜歸鹿門歌》創作背景:孟浩然家在襄陽城南郊外,峴山附近,漢江西岸,名曰“南園”或“澗南園”。題中鹿門山則在漢江東岸,沔水南畔與峴山隔江相望,距離不遠,乘船前往,數時可達。
孟浩然早先一直隱居峴山南園的家裡,四十歲赴長安謀仕不遇,遊歷吳、越數年後返鄉,決心追步鄉先賢龐德公的行跡,特為在鹿門山闢一住處,偶爾也去住住,其實是個標榜歸隱性質的別業。此詩當作於作者四十歲後隱居鹿門時,即景龍二年(708)至先天元年(712)間,故題為“夜歸鹿門山”。
這是一首寫景抒懷詩。此詩透過描寫詩人夜歸鹿門山的所見所聞所感,抒發了詩人的隱逸情懷。整首詩按照時空順序,分別寫了江邊和山中兩個場景,先動後靜,以動襯靜,寫出鹿門清幽的景色,表現詩人恬靜的心境,同時在清閒脫俗的隱逸情趣中也隱寓著孤寂無奈的情緒。
一二句寫魚梁洲渡頭日暮十分喧鬧,並以此襯托襯托詩人沉靜和灑脫超俗的胸懷。三四句寫人們歸家,詩人去鹿門,寫出了世人與詩人不同的歸途。五六句寫月光照耀,夜登鹿門山的情景,表現出隱逸的情趣和意境。最後兩句寫龐公隱居之所,巖壁門外,松徑寂寥,只有詩人與山林相伴,與塵世隔絕,詩人恬淡超脫的隱士形象躍然紙上。
這首詩筆法順暢,語調平和,語言質樸,結構自然,筆墨省淨,點染疏豁,情感真摯。
《歸嵩山作》創作背景: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年)中,唐玄宗常住東都洛陽,所以王維從濟州(今山東省濟寧市)貶所返回後,在洛陽附近的嵩山也有隱居之所。此詩就是王維從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回嵩山時所作的。
此詩透過描寫作者辭官歸隱嵩山途中所見的景色,抒發了作者恬靜淡泊的閒適心情。首聯寫歸隱出發時的情景;頷聯寫水寫鳥,其實乃託物寄情,寫自己歸山悠然自得之情,如流水歸隱之心不改,如禽鳥至暮知還。
頸聯寫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是寓情於景,反映詩人感情上的波折變化;尾聯寫山之高,點明作者的歸隱地點和歸隱宗旨。全詩質樸清新,自然天成,尤其是中間兩聯,移情於物,寄情於景,意象疏朗,感情濃郁。
整首詩寫得很有層次。隨著詩人的筆端,既可領略歸山途中的景色移換,也可隱約觸控到作者感情的細微變化:由安詳從容,到悽清悲苦,再到恬靜澹泊。說明作者對辭官歸隱既有閒適自得,積極嚮往的一面,也有憤激不平,無可奈何而求之的一面。詩人隨意寫來,不加雕琢,可是寫得真切生動,含蓄雋永,不見斧鑿的痕跡,卻又有精巧蘊藉之妙。
共同之處:
1,人與自然在精神上高度契合,景物和感受詩意地結合在一起,全詩都是渾融完整的整體,恬淡、優美。
2,這兩首詩都是歌詠歸隱情懷志趣的詩,透過寫歸隱途中所見的景色和心情,實則景中有情,情景交融,託物寄情,寫自己歸山悠然自得之情。
不同之處:
1,《夜歸鹿門歌》多用白描,著墨輕淡,比《歸嵩山作》更顯淳樸。
2,《歸嵩山作》詩中有畫,含蓄雋永,有豐富的色澤和光彩。
《歸嵩山作》是唐代詩人王維創作的一首詩,全詩原文如下:
清川帶長薄,車馬去閒閒。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
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
迢遞嵩高下,歸來且閉關。
白話文釋義:清澈的川水環繞一片草木,駕車馬徐徐而去從容悠閒。流水好像對我充滿了情意,傍晚的鳥兒隨我一同回還。荒涼的城池靠著古老渡口,落日的餘暉灑滿金色秋山。在遙遠又高峻的嵩山腳下,閉上門謝絕世俗度過晚年。
《夜歸鹿門歌》是唐代詩人孟浩然創作的一首七言古詩。全詩原文如下:
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
人隨沙岸向江村,餘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
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
白話文釋義:黃昏時山寺的鐘聲迴盪山谷,漁梁渡口處一片喧鬧的聲音。人們沿著沙岸向江村走過去,我也乘坐一葉小舟返回鹿門。鹿門的月光使山樹顯現出來,我忽然來到了龐公隱居之地。清冷的山岩路寂靜的林間道,唯有隱居的人在此飄逸來去。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060828381f30e924825e7a4642086e061c95f7cb
擴充套件資料
《夜歸鹿門歌》創作背景:孟浩然家在襄陽城南郊外,峴山附近,漢江西岸,名曰“南園”或“澗南園”。題中鹿門山則在漢江東岸,沔水南畔與峴山隔江相望,距離不遠,乘船前往,數時可達。
孟浩然早先一直隱居峴山南園的家裡,四十歲赴長安謀仕不遇,遊歷吳、越數年後返鄉,決心追步鄉先賢龐德公的行跡,特為在鹿門山闢一住處,偶爾也去住住,其實是個標榜歸隱性質的別業。此詩當作於作者四十歲後隱居鹿門時,即景龍二年(708)至先天元年(712)間,故題為“夜歸鹿門山”。
這是一首寫景抒懷詩。此詩透過描寫詩人夜歸鹿門山的所見所聞所感,抒發了詩人的隱逸情懷。整首詩按照時空順序,分別寫了江邊和山中兩個場景,先動後靜,以動襯靜,寫出鹿門清幽的景色,表現詩人恬靜的心境,同時在清閒脫俗的隱逸情趣中也隱寓著孤寂無奈的情緒。
一二句寫魚梁洲渡頭日暮十分喧鬧,並以此襯托襯托詩人沉靜和灑脫超俗的胸懷。三四句寫人們歸家,詩人去鹿門,寫出了世人與詩人不同的歸途。五六句寫月光照耀,夜登鹿門山的情景,表現出隱逸的情趣和意境。最後兩句寫龐公隱居之所,巖壁門外,松徑寂寥,只有詩人與山林相伴,與塵世隔絕,詩人恬淡超脫的隱士形象躍然紙上。
這首詩筆法順暢,語調平和,語言質樸,結構自然,筆墨省淨,點染疏豁,情感真摯。
《歸嵩山作》創作背景: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年)中,唐玄宗常住東都洛陽,所以王維從濟州(今山東省濟寧市)貶所返回後,在洛陽附近的嵩山也有隱居之所。此詩就是王維從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回嵩山時所作的。
此詩透過描寫作者辭官歸隱嵩山途中所見的景色,抒發了作者恬靜淡泊的閒適心情。首聯寫歸隱出發時的情景;頷聯寫水寫鳥,其實乃託物寄情,寫自己歸山悠然自得之情,如流水歸隱之心不改,如禽鳥至暮知還。
頸聯寫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是寓情於景,反映詩人感情上的波折變化;尾聯寫山之高,點明作者的歸隱地點和歸隱宗旨。全詩質樸清新,自然天成,尤其是中間兩聯,移情於物,寄情於景,意象疏朗,感情濃郁。
整首詩寫得很有層次。隨著詩人的筆端,既可領略歸山途中的景色移換,也可隱約觸控到作者感情的細微變化:由安詳從容,到悽清悲苦,再到恬靜澹泊。說明作者對辭官歸隱既有閒適自得,積極嚮往的一面,也有憤激不平,無可奈何而求之的一面。詩人隨意寫來,不加雕琢,可是寫得真切生動,含蓄雋永,不見斧鑿的痕跡,卻又有精巧蘊藉之妙。